未見起色的中國足球,在政策上又整起了“幺蛾子”。
12月28日,國家體育總局答複了《關于中國足球振興刻不容緩的提案》,其中一條引起了廣泛讨論。

在“關于加強足球運動員管理的建議”中有這麼一條——嚴禁國家隊和U23國家隊球員有新紋身,而U20以下各級國字号球隊,嚴禁再征調有紋身的球員。
這并不是中國足球第一次出現與紋身有關的規定,早在2018年足協就要求國足球員必須遮擋紋身,使得中國杯出現了國腳纏着繃帶上場的“盛況”。
後來的一系列國家隊全家福及宣傳照中,張琳芃等球員的紋身都被後期處理掉,讓國腳們都能以“積極健康”的形象示人。
(國足全家福,球員們身上都“幹幹淨淨”)
對于運動量極大的職業球員,遮擋紋身實在是過于“反人類”,是以在不久後便形同虛設,人們原本以為一切又将回到從前,沒曾想在魔幻的2021年,政策更加變本加厲。
在體育總局的提案中還有這麼一條“具體要求”—— “對已有紋身者勸誡其自行清除紋身”,即便有特殊情況,也需要在訓練和比賽中進行遮擋。
看到如此規定,球迷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張琳芃,作為國腳的他有着大面積的紋身,在球場内外都十分矚目。
在政策頒布的第一時間,相關記者對紋身的狀況進行打探,資深的紋身師對此表示,大面積清洗紋身,不僅會讓人承受巨大的疼痛,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很顯然,讓張琳芃清洗紋身是不現實的,在國足本就實力不足的情況下,難道要是以放棄一名出色的球員,或者讓他“纏着繃帶”上場嗎?
何況,目前的國足還有不少歸化國腳,而海外球員将紋身視作一種個性自由,如果他們無法接受清晰或者遮蓋紋身,就要被驅逐出國家隊?
從展現國字号球隊的面貌出發,體育總局的提案似乎是沒有問題的,但關鍵在于,競技體育的核心在于競技,而非在表面下功夫。
(梅西:我有紋身,但我仍是優質偶像)
有球迷就表示,梅西身上有這麼多紋身,并不妨礙他踢出最美妙的足球,在世界頂級的足球舞台,擁有紋身的巨星更是遍地都是。
按照中國足球的規定,即便擁有梅西這樣的天才或者伊布、拉莫斯這樣的鬥士,也不可能入選國家隊,一刀切的規矩,最終導緻的隻能是本末倒置。
著名評論員黃健翔曾說過:國足踢得好不好,跟有沒有紋身沒關系。中國足球踢不好,賴不到紋身這兒。
當然,對于體育總局的紋身禁令,也有不少球迷表達了支援,他們表示職業球員屬于公衆人物,确實應該管理好自己的形象,如果球場上滿眼都是紋身,會對青少年球迷會起到一個不好的示範作用。
這樣的言論乍看之下并無不妥,卻忽略了時代與時俱進的事實,其實随着個性化的張揚,不管是在國内還是國外,紋身已經是年輕人中的一種風潮。
這一點在體壇中尤其明顯,足壇貝克漢姆、NBA詹姆斯等名将身上都是紋身美如畫,而在國内體壇中,林丹、張繼科等偶像派人物也熱愛紋身。
也許,對于紋身的糾結,隻能由中國的社會文化認同去進行解釋,當今中國仍然對紋身持有負面的态度,這也成了體育總局下達指令的驅動。
隻不過,精神面貌層面的建設,不該由相關部門管理得這麼細緻,相比于對紋身的嚴格管控,思考如何從根本上提高中國足球的水準。
“一流球隊抓戰略,二流球隊抓管理,三流球隊抓戰術,四流球隊抓球技,五流球隊抓公關,六流球隊抓紋身……”
——這是中國球迷對紋身禁令的犀利吐槽,振興足球刻不容緩,但這關紋身是什麼事呢?管控了紋身,中國足球就能好了?
(“限紋身令”這樣的奇葩政策,已經引發了外媒的報道)
空中樓閣無法帶來競技體育的有效發展,如果重點錯了,所謂的“下功夫”隻能成為無用功,相比于紋身,完善足球的市場體系、從根本上重視青訓,顯然更加重要。
隻可惜,如此淺顯的道理,管理者卻未必明白。要專業的搞不好,不該專業的倒挺專業——這,或許才是中國足球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