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霍去病身上那些讓人難以了解的曆史疑點!

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40年,母親衛少兒是大将軍衛青的姐姐。霍去病18歲時就以骠騎校尉的身份随舅舅衛青出征匈奴。結果,他一鳴驚人,僅率800輕騎深入大漠數百裡,取得殺敵2000餘人的輝煌戰績。令漢武帝對他刮目相看,遂以全軍戰功第一,授予他“冠軍侯”。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22歲的霍去病和衛青各率五萬人馬由定襄、代郡出擊跨大漠遠征匈奴本部,霍去病率領本部人馬,行進約2000公裡,一直打到了貝加爾湖,殲敵七萬多人,并且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儀式, “封狼居胥山”成為後世軍人的最高理想。經過此一戰,匈奴從此一蹶不振,西漢王朝取得了較長時間的和平發展時期。

關于霍去病身上那些讓人難以了解的曆史疑點!

公元前117年,年僅24歲的少年英雄霍去病突然去世。霍去病短暫的一生,主要隻幹了一件事。但這件事他幹得非常漂亮,足夠讓人回味無窮!他一生六次出擊匈奴,共斬十一萬多匈奴首級,是所有漢軍将領中殲敵最多的人。

有人說霍去病是為滅匈奴而生的鬥士,他以弱冠之年就立下不世之功。對于他短暫而又傳奇的人生,後人難免會有諸多猜測和探究,至今還有很多難以了解的事情和疑點。

疑點一、霍去病真的殺了李敢嗎?

李敢是西漢大名鼎鼎的将領李廣的小兒子,多次與匈奴作戰,屢立戰功。是跟随霍去病出生入死的部将,在漠北之戰中,李敢因勇奪左賢王軍旗、戰鼓且斬首衆多而被封“關内侯”。他跟随霍去病出征時也是一名校尉,戰後論功行賞,一躍而封侯,得到了他老子李廣奮鬥了一輩子都沒能達到的榮譽。

關于霍去病身上那些讓人難以了解的曆史疑點!

另一邊,李廣做為衛青的部将參戰,非但沒有戰功,反而背負了贻誤戰機之罪,最後憤而選擇自殺。

李廣死了,死得很幹脆利落,卻給活着的人帶來了很大麻煩。李敢認定是衛青逼死他爹,于是就去找衛青算賬,把衛青打傷了。可衛青很大度,不但沒有怪罪李敢,還把事情壓了下來,還讓手下不要對外聲張。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最終還是讓霍去病知道了,于是,在事情發生兩年之後,這天漢武帝讓霍去病和李敢陪同外出打獵,霍去病瞅準一個機會,從背後射殺了李敢。

李敢死後,霍去病沒有受到任何處理,漢武帝對外宣稱李敢是被一頭奔突的鹿撞死的,事情就此定調。

以上就是關于李敢之死的記載,出自司馬遷之筆,簡而言之:李廣自殺,李敢遷怒于衛青,并将對方打傷,霍去病為衛青報仇而殺了李敢,漢武帝為包庇霍去病,就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以後就成為了部分學者認為言之鑿鑿的證據,但這看似言之鑿鑿的證據,卻經不起推敲,存在着很多蹊跷的地方,邏輯上也有許多說不通的地方。

首先,李敢打傷大将軍衛青事件,雖然衛青瞞了下來,但霍去病是否要到一年多兩年以後才知曉呢?按理說不太可能。李敢敢對大将軍動粗,這是一件很大、很嚴重的事件,縱使衛青本人不說,受其限制的底下人也不說,但保不準李敢方面有人會炫耀出去,這畢竟是件很牛X的事。霍去病不可能等到差不多兩年才知道。如果他早就知道了,為什麼要等兩年後才動手,而不是當時就去找李敢讨說法?

關于霍去病身上那些讓人難以了解的曆史疑點!

其次,如果說霍去病是蓄謀已久要謀殺李敢,他為非要當着漢武帝的面來實施呢?這放到任何人的身上都說不通,何況霍去病還是一個聰明謹慎的人,《史記》中記載他“少言不洩”,說明霍去病除了在戰場上風格淩厲外,脫下戰袍還是謹言善行的,另外他還學衛青“不養士”,可見他在政治上已經很成熟,不是一個因一言不合就動刀動槍的人,怎麼可能當着漢武帝的面去殺一位同樣戰功赫赫的将軍呢?就算他什麼都不顧,難道就沒考慮要顧及漢武帝的面子嗎?以他的聲望、地位以及智慧,難道就沒有更好的方式和更适合的機會嗎?

再次,《史記》中還說霍去病“有氣敢任”,意思是說他講義氣,敢于承擔責任。這說法應該是很準确的,如果他不是一個敢于擔當之人,他不可能在戰場服衆,對于這樣一位敢做敢當的人,殺人之後他難道會不承認,而非要漢武帝去編造一個謊言,為他開脫嗎?從私人關系來說,霍、李之間的關系應該不錯,漠北之戰李敢是霍去病手下的一員悍将,跟随霍去病出生入死,軍功章有他的一半,即便李敢打傷了自己的舅舅,以他與李敢在戰場上結下的深厚友誼,在衛青自己都沒有追究的情況下,霍去病沒有必要緻李敢于死地,這是人之常情。

就算霍去病要替衛青出氣,于公于私頂多就是責罵、降級,或者根本不用動手,直接把李敢打傷大将軍的事告訴漢武帝就夠他李敢喝一壺的了。因為不管怎麼說,李敢是功臣,國家一級戰将,在事關國家利益的問題上,霍去病是絕不含糊的,能說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樣豪邁之言的人,說明他是一個識大體,顧大局,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怎麼會為了洩私憤去殺一個對匈奴作戰勇猛無比的将領呢?

最後,李敢死的時候,漢武帝在現場,而司馬遷不在。說李敢被鹿撞死的是漢武帝,說霍去病為報舅舅被打之仇射死李敢的是司馬遷,兩個人的話,誰的話可信度更高呢?漢武帝真的為了坦護霍去病而編造一個彌天大謊嗎?有專家通過深入研究認為,漢武帝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君主,即位以來所經曆的事情多了去,從來就不是信口雌黃之人,就算他真要為霍去病開脫,理由有萬千種,為什麼會編出這樣一個理由來圓謊呢?

司馬遷雖然為漢武帝、霍去病、李敢同時代的人,可以他所處的地位,很難接觸到國家最核心的機密,國家進階上司人每天在做什麼、說什麼,他實際上并不完全清楚。是以,在關于李敢之死的事情上,他多半是通過小道消息記錄下來的,他既不在案發現場,也沒有權力找當事人核實,其可信度自然要大打折扣。

關于霍去病身上那些讓人難以了解的曆史疑點!

在霍去病殺李敢的事情上,雖然在正史上看似早有定論,但實在經不起推敲,這中間疑惑多多,司馬遷的記載未必就那麼可信,曆史上以訛傳訛的案例不勝枚舉。李敢也許确實是死于一場突發的意外事故,而且也極有可能真是在打獵時被鹿撞死的,在這個問題上,漢武帝沒必要撒謊。當然,不排除還有其他的原因,至于是什麼原因,由于當時的親曆者不說,後人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霍去病真的沒有必要去殺李敢。

疑點二、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

司馬遷對霍去病之死,寫了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很悲傷,調遣了大量的欽甲官兵列隊,從長安排列到茂陵,為他護靈送葬,為了表彰霍去病的勇敢和出擊匈奴、為國家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将他的陵墓修建成祁連山的形狀,墓前還立了14件大型圓雕石刻,上書其座右銘:“匈奴末滅,何以家為!”并将他的谥号命名為景恒侯。但唯獨沒有寫霍去病是怎麼死的 最後還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說霍去病是病死的。這就引起後世好事者們的種種猜測。

有人說霍去病實際上是漢武帝殺的,理由無非是霍去病敢當着漢武帝的面殺李敢,實在是驕橫之極,更何況霍去病可能還牽涉到了宮廷鬥争當中,漢武帝為了防止霍去病專權,就把他殺了。這個說法,上文我們已經說過,霍去病為人并不驕橫,漢武帝一直都很喜歡、很欣賞他,更何況霍去病殺李敢之事,極有可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是以漢武帝沒有理由殺他。漠北之戰後,恰恰因為霍去病的去世,使得漢武帝再擊匈奴的計劃擱淺,他怎麼可能殺自己的第一愛将呢?即使退一萬步想,如果真是漢武帝殺的,他為什麼還要把霍去病安葬在自己身邊呢?難道他就不怕霍去病在那邊等着找他算帳嗎?是以,這種說法很難站得住腳。

關于霍去病身上那些讓人難以了解的曆史疑點!

還有一種說法,說霍去病其實為人孤僻,心智不成熟,可能有抑郁症,身居高位,又身處各種複雜關系之中,終于不堪重負,最後竟然自殺身亡。這種說法更加荒謬,說霍去病心智不成熟是不成立的。實際上,霍去病的心态一直健康,他雖在富貴之家長大,有一些富家子弟的小毛病,比如不太體恤、同情士兵,但總的來說,他是一個有大理想和大志向又有極高天賦的年輕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樣的千古名言,也不是平常人能說出來的。在處理人際關系上,他也算得上少年老成。

是以,霍去病的直接死因應該染病。有人說他曾在大漠喝過有毒的水,回來就得病了,這不是沒有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他連年在外征戰,沒有得到休息,積勞成疾,最後死于疾病。

霍去病自出征以來,幾乎沒有好好休息過,尤其是公元前121年,他春夏兩次出河西打擊匈奴,最後又在秋季接受渾邪王的投降,這都是極為繁重的工作,休息了沒幾天,又帶兵到漠北追擊匈奴,一直打到貝加爾湖那麼遠的地方。即便放在今天開車去那種地方旅遊,也夠讓人受的,更何況霍去病還是騎馬,還要帶兵玩命地打仗,稍有空閑,還要研究下一步的行動方案,就是鐵打的身子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在惡劣的環境下征戰,身體透支太大,疾病纏身是很自然的事,加之古代的醫療技術又不發達,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是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霍光說的是實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