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憑什麼說隻要袁術腦子拎的清,根本就沒魏蜀吳的事

袁術出生于東漢的頂級豪門“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說起來那是大大的顯赫了,可能還有人不清楚四世三公是什麼意思,三公是指三個官職,太尉,司徒,司空,都是權利中樞裡的扛鼎職位。那袁家可是連續四代都有人出任在三公職位上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政治資源可以說是沒有任何一家可以與之媲美了。

袁術是袁家的嫡出,屬于将來繼承家業的那種身份,袁紹的話是庶出的,不過奈何袁本初實在靓仔,顔值頗高,深得家中長輩們的喜愛,後來被過繼到袁術大伯袁成這一房當兒子,這就造成了袁術與袁紹身份上的差異從此後就相差無幾了,畢竟在漢末,有了嫡出的身份,甭管你是小媽生的還是情婦生的,都享用繼承權,這件事情後來也長期讓袁術耿耿于懷。

憑什麼說隻要袁術腦子拎的清,根本就沒魏蜀吳的事

袁術劇照

再看看袁術的是怎麼發迹的吧。

在董卓進京之前,袁術就在何進手下任職虎贲中郎将,何進被以張讓為首的宦官們設伏殺害後,我術哥還率兵攻打宮門,堵的宦官們連頭都不敢露。

要是董卓沒有在這個節骨眼上進京的話,亦或者說董卓要是沒去北芒山找到少帝劉辯的話,此時的洛陽定是會掌握在袁家手裡,因為洛陽大亂,袁紹袁隗正在内廷矯诏殺人奪權,袁術率衆打宮門,且袁家聲望足,掌控洛陽輕而易舉,可架不住董卓時機抓的太好了,率軍攜少帝歸來,打亂了洛陽的局勢。

在董卓專權朝廷後,為了拉攏袁術還封了他為後将軍,袁術不肯依附董卓,又恐被害,溜去了南陽,同時袁紹也逃向冀州,董卓覺得袁門勢大,不但不追,還給封了渤海太守。

殘暴的董卓在洛陽的所作所為終于惹怒了關中豪強,十八路諸侯共同讨董。

适時一路北上的長沙太守孫堅狠的不行,不僅殺了荊州刺史王叡,還故意找茬把南陽太守張咨也給殺了。恰好此時袁術屯兵魯陽,袁門聲望高絕,袁術自己領了南陽太守,然後還給孫堅封了豫州刺史,孫堅覺得袁門名聲大,依附于袁術,也想趁機洗白一下自己擅殺朝臣的事情。

南陽是個富庶的地方,有百萬人口,袁術占據了南陽可以說在當時已經有了逐鹿天下的本錢了。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我術哥開始有些膨脹了,在南陽幹的都是些橫征暴斂,驕奢淫逸的壞事,隻顧自己享樂,不顧百姓死後,擎着袁門嫡出這一杆大旗,愣是沒幾個名仕來投效,為了讓名仕陳珪投靠自己,還綁架了人家的兒子,實在是騷操作。

相較于袁紹這位堂兄弟,人家也實在不是蓋的,早年就禮賢下士,在洛陽跟董卓橫刀對峙後開溜,博了個好名聲,文士武夫争相來投,還被奉為十八路諸侯的盟主。看同為袁門子弟的面子上,袁紹還給袁術安排了個掌管糧運的重要崗位。

讨董期間,孫堅賣力的不像話,擊破汜水關,還斬了華雄(說關二哥的都是被電視劇荼毒了),正準備繼續進軍洛陽的時候,袁術這貨給他斷糧了,按理說這孫堅姑且也算是袁術手下的打手,他能打進洛陽的話,對袁術也沒什麼壞處,可袁術卻怕他搶了功勞搶了風頭,硬是給你斷糧了。

憑什麼說隻要袁術腦子拎的清,根本就沒魏蜀吳的事

孫堅劇照

後來孫堅找回來理論,各種局勢分析,袁術這時候随手一指手下的某個謀士,“都是這貨出的主意”。騷操作啊!人家有才華的賢士以後還能來投靠嗎?這邊正扯皮,人家董卓早溜去長安了,路上順手還打了曹操一頓,董卓去了長安後多行不義必自斃,給王允弄死了,此時十八路諸侯早就為了搶地盤各自為戰了。

袁家兩兄弟若是一條心的話,也就沒有其他諸侯什麼事了。這不,袁紹見袁術手下的孫堅還沒回豫州,趁機任命了周昕做豫州刺史,想取孫堅的地盤借此打擊袁術。

袁術哪裡能忍,分分鐘打跑了周昕,二袁之争正式開始了。

袁紹這邊聯合了曹操,劉表想搞袁術,袁術這邊則聯合了徐州的陶謙和袁紹背後的勢力公孫瓒制衡他,堂兄弟兩鬧的是不可開交。

直到公元191年,袁術實在忍不了這劉表明裡暗裡的騷擾,令孫堅攻打劉表,奈何一貫能打的孫堅在具有優勢的情況下中伏了,身中數箭而亡。

沒了孫堅這個最佳打手,袁術的日子也不是那麼好過了,劉表的發展使得袁術如鲠在喉。

時間來到公元193年,公孫瓒跟袁紹開始大戰,打擊袁紹的事情袁術向來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他公孫瓒開始跟袁紹咬起來,這邊袁術就傾巢出擊往陳留方向開進,準備打擊曹操。

至于袁術為什麼這麼賣力,其主要原因也是劉表發展的太快,劉表跟袁紹是盟友,持續的騷擾讓袁術在南陽待的并不是那麼惬意,劉表繼續坐大的話,遲早會将其擠出南陽的,大軍北上,後續能夠占領兖州或者冀州的話,到時候勢力擴張起來,這劉表自然不足為懼了。

袁術的挨打之路就此開始。他的先鋒部隊劉詳駐紮于匡亭,曹操的軍事水準此時就比袁術高出不知道多少,包圍着劉詳就是不打,圍點打援用的是出神入化,袁術救援匡亭,挨打。袁術退守封丘,曹操追擊,袁術再次挨打逃往襄邑。曹操繼續追擊,引水灌城,袁術潰敗至甯陵,曹操痛打落水狗,袁術逃向九江,曹操終于不再追擊。

憑什麼說隻要袁術腦子拎的清,根本就沒魏蜀吳的事

曹操劇照

袁術跑到九江後,把揚州刺史陳溫給殺了,自己領了州牧的職位,此後便紮根在這淮南地區開始往江東方向發展,袁術這一手簡直妙極,挨打了不但不回南陽,反而紮根揚州,且迅速打開了局面,短短幾年就平定了江東等地,徐州的呂布此時見了袁術都得喊一聲術哥。

相比于此時春風得意的袁術,袁紹和曹操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曹操迎回了天子,興沖沖的征讨張繡卻吃了大虧,兒子侄子和愛将典韋都挂了,這邊還跟袁紹鬧掰了,袁紹則一邊跟公孫瓒打的不可開交,一邊又要鎮壓東郡臧洪的叛亂,太行黃巾餘黨張燕還時不時的捅他一下子,兩人都是頭大如鬥,麻煩連連。

公元197年,袁術掏出了不知道哪來的玉玺,有傳是從孫堅夫人那搶的,也有傳是孫策獻出來借兵的,反正不管他哪裡來的,他提溜着玉玺直接稱帝了。

他這一稱帝,簡直是犯了衆怒,他手下最能打的孫策直接叛變了,自立門戶,把江東據為己有,呂布本就跟他貌合神離的,後來更是直接翻臉。不知道是不是連老天都看他不順眼而降下天災,淮南大旱。

多種因素影響下,袁術從群雄中的扛把子,成為了大靶子,呂布策反了他的部下白波韓暹、楊奉,直接啃了他好大一口。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還主動進攻陳國(東漢藩國),被緩過氣的曹操和呂布一個夾擊,打的是滿臉血,最後倉惶撤退回淮南,短短數月之間,本坐有三洲十一郡的袁術,此時就剩沛、九江、廬江三郡了,果然來的太突然的幸福往往帶着毒。

袁術的衰敗已經無可避免,雪上加霜的是他的部下陳蘭、雷薄叛變,在掠奪了他的糧草後跑路灊山。

公元199年,袁術走投無路,他甚至去投奔叛他而去的雷薄等人,當然是慘遭拒絕了。

勢弱的袁術最終還是拉下臉給袁紹寫了信,他可能忘了當初他可是把袁紹稱作家奴的,出自《三國志》:“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不過生死存亡之際,臉皮已經不算什麼了。

此時尚有王霸之風的袁紹倒是接納了他,不過在袁術往青州方向行進的時候,遭遇了劉備的阻擊,不得已,隻能重新傳回壽春,途中病重,最後嘔血而亡。聽說死前還抱着玉玺嚷着要喝蜜水?

憑什麼說隻要袁術腦子拎的清,根本就沒魏蜀吳的事

歎袁術一子落錯,滿盤皆輸,他的敗亡其實也算不得離奇,除了稱帝和天災以外,袁術看似強大,但其勢力并不牢固,先是最能打的孫策對其并不忠誠,其他将領又多是黃巾,白波等賊軍從良的,而他自己又是驕奢淫逸,昏庸至極,如此不得人心,敗亡也是遲早的事情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