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社揭秘區塊鍊:一份人人記賬的“超級賬本”能帶來什麼?一份人人記賬的“超級賬本”一個解決痛點的“中間件”一片多方布局的“新大陸”

盡管充滿專業化詞彙,但區塊鍊的确是“火”了,就連普通人的微信朋友圈也被相關解讀文章刷屏。

網際網路時代,每一個新事物的誕生都會讓人浮想聯翩。了解區塊鍊究竟是什麼,是所有期待、質疑、探讨的前提。

一份人人記賬的“超級賬本”

“利用塊鍊式資料結構來驗證與存儲資料”“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資料傳輸和通路的安全”……一個個專業解釋詞條為區塊鍊蒙上神秘面紗。

對于區塊鍊,有人認為是多項技術算法的新集合,有人認為是一種新機制,也有人認為是一種新理念,而無論怎樣,區塊鍊的确呈現出超越傳統網際網路的一些新特點。

——人人記賬。網絡上每天都在記錄着大量資料資訊,目前的技術模式下,資料由一個個中心化的平台記賬并存儲;區塊鍊模式下,一個區塊相當于一個賬頁,區塊鍊相當于一個首尾相連的大賬本,每個人均有機會參與記賬過程。

——難以篡改。區塊鍊上的區塊環環相扣,每個區塊都将對應一長串函數密碼,如果修改某個區塊内容,那麼後續區塊内容就不再比對,導緻資訊篡改廢棄,這讓資訊在網絡上的完整性、真實性大幅提高。一些業内人士将篡改區塊鍊上資訊的難度稱為“在地球所有沙子中找到一粒沙子”。

——去中心化。相比傳統方式,區塊鍊可以實作某個體系在沒有中心機構管理的情況下自動運作。“兩個陌生主體不依靠第三方中介就能夠低成本、快速達成信任,進而實作點對點的直接高效交易。”工信部資訊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于佳甯說。

舉例來看,現在網購商品在支付環節需要一個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在區塊鍊應用之下,賣家買家可以實作信任機制下的直接交易。

一個解決痛點的“中間件”

說到區塊鍊,很多人會想到比特币,甚至将區塊鍊與比特币混淆。事實上,區塊鍊是比特币的底層技術,而比特币是區塊鍊的實踐應用。區塊鍊可以應用的領域還很多。

解決痛點和難點,是網際網路時代很多新技術誕生的内在驅動力。區塊鍊具有透明高效、安全穩定、降低中介與信用成本的特點,讓其在多個領域都有預期應用前景。

其中一個就是供應鍊管理,比如沃爾瑪和IBM進行了實驗,使用區塊鍊對食品從商店追溯到農場,可以從傳統方法的幾天改善到幾秒,并保證資訊的真實性。

比如在交易雙方需要互信的國際貿易領域,去年底,中國中化集團公司針對從中東到中國的原油進口業務,成功完成我國第一單區塊鍊原油進口交易試點,優化20%至30%交易融資成本。

在公益慈善領域,捐贈項目、資金流向、受助人回報等流程資訊,均可存放于區塊鍊上,更加公開透明便于監督;在數字版權保護領域,可以利用區塊鍊保證權屬的真實性、唯一性;區塊鍊具有難篡改特點,也讓其在認證和公證領域有廣闊市場……

中國證監會資訊中心主任張野認為,區塊鍊是以帶有加密、信任、點對點、難篡改等為标簽的“中間件”,聯結起了網際網路和實際中的應用場景,很好地補充了目前網際網路的一些不足,這可能讓某些産業産生原來沒有的效果,但是區塊鍊并不适用所有場景。

新事物的誕生往往充滿讨論。有人認為,目前對區塊鍊的應用,隻是無窮可能性中的冰山一角;也有人認為,未來區塊鍊的發展還有很多不确定性,其應用領域也許沒有想象那麼廣闊。

一片多方布局的“新大陸”

每一個新事物都仿佛一片“新大陸”,蘊藏機遇。盡管區塊鍊發展還處初期,但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内,政府還是市場,都已動作頻頻。

歐盟委員會啟動促進區塊鍊技術發展的新機制;美國衆議院就區塊鍊相關問題進行聽證;國際标準化組織、國際電信聯盟、網際網路聯盟等紛紛啟動區塊鍊标準化工作;航運巨頭馬士基、零售巨頭沃爾瑪、科技巨頭英特爾等很多跨國企業也在布局區塊鍊。

從國内來看,國務院2016年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将區塊鍊技術列為戰略性技術,由央行推動的基于區塊鍊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已測試成功,工信部也就籌建全國區塊鍊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标準化技術委員會事宜開展專題研究。

越來越多的地方也開始涉足。河北雄安新區探索運用區塊鍊等技術,建立科學有效的住房租賃積分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重慶、青島等地開始從産業規劃角度,打造區塊鍊産業基地和孵化平台。

投資未來一直是國内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一緻特征。在區塊鍊方面,騰訊已在供應鍊金融、數字資産保護等領域進行探索;阿裡巴巴、京東聚焦于透明供應鍊體系打擊假冒僞劣産品……

“區塊鍊隻是一項技術,本身并不神秘,隻有真正在産業場景落地才能展現價值。決定區塊鍊未來的重要因素是與實體經濟相結合的程度,看其究竟能對産業誠信發展環境有多大改善,為實體經濟解決什麼問題。”于佳甯說。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3-26

本文作者:何雨欣 劉羊旸 安娜

本文來源:

澎湃新聞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