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源區塊鍊:無法被收買的數字賬本,有望破解新能源騙補難題

備受金融機構追捧的區塊鍊技術正在滲透進能源行業,動搖傳統的能源交易和服務模式。這種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周期可追溯的資料庫技術,能夠為能源産品建立精确可靠的身份資訊,進而降低交易中産品和企業的征信成本,有望輕松破解層出不窮的電動車企騙補、可再生能源項目騙補難題。

《經濟學人》雜志曾将區塊鍊稱作“建立信任”的機器。由于區塊鍊資料由每個節點共同維護,每個參與維護的節點都能複制獲得一份完整資料庫的拷貝。全部節點每隔十分鐘一起記賬、确認資訊,也就是不可篡改的“印戳”,進而形成一個透明共享的總賬本。

全球曆史最長的專業技術服務認證公司之一TÜV南德意志集團(下稱TÜV 南德),準備将這種新興技術引入傳統的檢測認證等技術服務環節中。TÜV 南德成立于1866年,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在全球擁有850多個辦事處。其專業技術認證,類似于穆迪、惠譽等國際評級機構對金融行業評級,有着重要的技術影響力。

其中的能源技術服務領域尤為如此。中國有近40%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由TÜV提供技術認證。TÜV 南德還是率先在全球為光伏電站并購提供技術盡職調查的第三方機構,迄今已有超過8GW(1GW=1000MW,1MW=1000KW)的服務案例。

但這類認證機構不得不面臨的是,複雜的調查檢測流程和高昂的成本。以光伏電站交易為例,最終光伏電站的品質往往不由光伏元件直接決定,還取決于整個電站的設計、施工和管理流程。與元件相比,上述環節的隐形風險不少。此外,一個光伏電站在全生命周期内可能被轉手多次,每次交易都需要進行認證,否則難以保障項目的後續融資性。

“對電站投資者來說,如何鑒别好電站壞電站?另一個問題是,你無法保證這些第三方機構和電站業主之間會不會串聯。但如果所有認證過程中涉及的材料資訊都通過區塊鍊去支援,在每個節點形成無法篡改的資料,投資者和金融機構隻需要看這個電站的‘身份證’就行了。”能源區塊鍊實驗室創始合夥人之一曹寅10月26日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能源區塊鍊實驗室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專注于在能源場景實作區塊鍊技術應用的企業。

曹寅稱,從光伏電站的材料、元件、逆變器、線纜,到電站的EPC(指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作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幹階段的承包)、交易、營運過程,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所有的資訊,都可以通過區塊鍊來打造高度透明、可靠的“身份證”。

由于區塊鍊上記錄的基礎資訊可追溯、不可篡改,存儲在賬本上的資訊永遠無法删除,可以了解為是一本幾乎不會被收買的數字賬本。曹寅認為,光伏補貼發放、電動車補貼發放、分布式售電交易這些可能被鑽空子的能源領域,都可以由區塊鍊破解。

據澎湃新聞了解,由能源區塊鍊實驗室為TÜV南德提供的區塊鍊技術計劃于明年3月正式商用,并将根據技術發展進度,應用到TÜV全球更多的技術服務領域。

TÜV南德大中華區副總裁許海亮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之是以大膽引入尚處于研發階段的能源區塊鍊技術,是由于檢測認證與區塊鍊的高度相似性。檢測認證的每個環節都是以品質資料為核心,這與區塊鍊保密、安全、不可篡改、大資料應用的特性不謀而合。“是以想試着将區塊鍊引入認證行業,先從光伏與綠色能源領域開展這一嘗試。”許海亮說,對于一家傳統、老牌的第三方百年老店而言,作為新興事物的區塊鍊可以賦予認證以新的生命力。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11-06

本文作者: 楊漾

本文來源:

澎湃新聞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