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上周旅遊的目的地是西安,是為了滿足父母看秦始皇兵馬俑的願望。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首次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被稱為千古一帝。
在景區門口找了一位導遊,邊走邊聽導遊的講解,順利的來到了兵馬俑的一号坑。雖然在曆史書上和網上見過多次了,如此近距離的眼見為實,還是被震撼了,在巨大頂棚下,是一個巨大的挖掘現場,幾百個陶俑士兵如戰時般排列,雖然色彩褪去,但依然栩栩如生,可以想象出波瀾壯闊的曆史畫面。
回到景區門口,看着秦始皇頂天立地的雕像,李白的詩句脫口而出: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坐到車上,毛主席的一句詩也冒了出來:勸君少罵秦始皇。全詩記不住了,進行了手機查閱,原來有着複雜的寫作背景,也是毛主席人生的最後一首詩,讀封建論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郭老自然指的是郭沫若同志,《十批判書》是他在四十年代所寫,研究先秦諸子的一系列論文,其中稱贊孔子,是順應着當時的社會變革的潮流的。《封建論》是韓愈的名篇,論述了封建制的一些弊端,說明了加強中央集權與統一的觀點。
這首詩明顯是貶孔的,而對秦始皇及他的曆史功績予以了肯定。另外,他對秦始皇還有過很多的評價,其中不乏驚人之語:
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要馬克思與秦始皇結合起來。
中國曆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
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毛澤東已經80歲了,孔子隻是講到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即便孔夫子能夠講一講八十歲的狀态,卻不知道,是否符合毛主席此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