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北省的一個市,建國後曾被改名,直到1998才恢複了原來的名字!

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在湖北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地方叫做宜都市,它是湖北省的一個縣級市,由宜昌市代管。宜都市地處長江中遊地區,東面是宜昌市的枝江市和猇亭區,西面是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北面是宜昌市的點軍區,轄區總面積一千三百多平方千米,總人口将近四十萬。

湖北省的一個市,建國後曾被改名,直到1998才恢複了原來的名字!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宜都市這個地方還曾經有一個名字,叫做枝城市,它存在了大概十年的時間。現在我們就來說一說宜都這個地方的曆史。

宜都這個地方曆史悠久,大概在五千多年的時候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地方是楚國的轄地。到了秦朝,這個地方又隸屬于當時的南郡管轄。

湖北省的一個市,建國後曾被改名,直到1998才恢複了原來的名字!

一直到了西漢時期,在公元前196年的時候,也就是西漢高祖十一年,開始在這裡設定了夷道縣,隸屬于當時的南郡管轄。後來這個地方有一段時間改名為江南縣,但很快就又改了回去。到了東漢時期,這裡隸屬于臨江郡管轄,在建安十五年的時候,劉備把這個地方改名為宜都郡,這就是“宜都”這個名字最早出現的時候。

在三國時期,宜都郡隸屬于吳國的荊州管轄。魏晉南北朝時期,宜都先後隸屬于荊州、柘州、江北夷道、江南夷道、宜都縣。

湖北省的一個市,建國後曾被改名,直到1998才恢複了原來的名字!

到了隋朝,公元587年,也就開皇七年的時候,将原來的宜都郡廢除,将宜都縣改名為宜昌縣,隸屬于當時的松州,那個時候江北夷道還是叫做夷道縣,隸屬于峽州管轄。後來到了公元607年的時候,将峽州改名為夷陵郡,将夷道縣改名為夷陵郡。

到了唐代,基本維持了前朝的設定,到了公元619年,也就是唐武德二年的時候,将原來的宜昌縣改名為宜都縣,隸屬于當時的江州管轄,後來夷道縣也并入了宜都縣。

湖北省的一個市,建國後曾被改名,直到1998才恢複了原來的名字!

到了宋代,宜都縣隸屬于夷陵郡管轄。元朝時,宜都縣隸屬于江北道峽州路管轄。明朝的時候,這裡又隸屬于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夷陵州管轄。清朝時,這裡先後隸屬于荊州府夷陵州、荊州府管轄。民國時期,宜都縣先後隸屬于湖北省荊南道、荊宜道、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湖北省的一個市,建國後曾被改名,直到1998才恢複了原來的名字!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1995年的時候,将原來的枝江縣撤銷,并将它原來的轄區劃入了宜都縣。到了1962年的時候,又重新恢複了枝江縣的縣制。到了1987年,經過國家的準許,撤銷了宜都縣,設立了縣級枝城市。到了1998年,又将枝城市改名為宜都市,自此宜都又恢複了它原本的名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