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見舊時光

在很長的一段時日裡,我都未曾明白生命的意義。以至于,我曾一度陷入迷惘,猶豫,徘徊,不知該作何選擇。

我們行走在時光的彼岸,漸行漸遠。但我們該作何選擇,才能使這段寶貴的青蔥歲月不留遺憾呢?

那個夜晚,屬于洞頭的安逸。城市的一隅,一排排霓虹燈亮起,很是迷人。一輛車行駛在筆直的大道上。起風了。我坐在車裡,打開了窗,任憑風将秀發吹得七零八落。我閉着眼,享受這難得的甯靜。一瞬間,思緒紛紛。

我想起了先前看過的電影《不問西東》,想起了影片中的人物——張果果。他是一名公司職員。處于恻隐之心,打算救助一戶人家的四胞胎。他便向他們許下了諾言,卻因為最終的提案失敗,無法兌現自己的諾言。出于虧欠,他自掏腰包打算救助四胞胎。卻不曾想,這家人對他越發親近,近乎依賴。他便陷入了迷惘,是否該繼續救助?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這句話點醒了他,使他明白了——既然活着,就開心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他遵循了自己内心的想法,繼續救助四胞胎,進而獲得了内心的安定與幸福。在張果果為四胞胎的窗戶上色時,他的嘴角挂着一抹笑意。于他而言,于這一刻的快樂和滿足相比,其他的又算得了什麼呢?

這部影片,引導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不同的處境中叩問自己的内心,直視自己的真心,進而明白了——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不問西東。

我想起了泰戈爾說的:“世界于你而言,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着随心所欲的幻想。那個燥熱的午後,一個陌生人提着滿藍奇妙的貨物,從你的門前經過,響亮地叫賣着。你就會從朦胧中驚醒,接受命運的安排。”泰戈爾曾到訪過中國,給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等傑出人物做過演講。期間,他反複強調“對自己真實”的重要性。一代文豪,竟也認為思考這個問題是重要的。

我睜開了雙眸,泰戈爾那張和藹而又神秘的笑靥在我眼前若隐若現。

路旁,兩排燈光逐流而去,夜幕屏息。

我蓦然頓悟,随即便釋然了。

我好像找到了此前迷惘的答案——趁着年輕,還可以面對自己的真心,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至少不負青春。

時間煮雨,歲月荏苒,一段新的旅程即将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