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馬上就要到了,想必大家都在忙着辦年貨,準備一場豐盛的除夕晚宴。
在這個阖家團圓、豐衣足食的日子,不知道有沒有人會想起,近百年前還在為革命而奮鬥的紅軍,他們是如何度過春節的呢?

從1927年到1937年,是革命力量迅速壯大的10年,當然,也是條件最艱苦、環境最惡劣的10年。不過,雖然面臨着缺衣少食的困境,但紅軍卻依然苦中作樂,度過了一個個被載入史冊的春節。
1927年10月,主席率領部隊來到井岡山地區,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3個月後,就迎來了根據地的第一個春節。
當時,根據地剛剛建立,百廢待興,部隊的财政和糧食都緊巴得很,不過,主席很樂觀,說一定要讓戰士們過個好年,就讓部隊給每位戰士發了三塊銀元,還特意派人下山買豬宰殺,每個人分到了三斤豬肉。
就這樣,部隊在井岡山算是安下了家,度過了一個不錯的春節。
不過,那時候可能沒有人會想到,這竟然是他們往後幾年裡過得最好的一個春節。
到了1929年底,面對國民黨軍對根據地的大肆圍剿,紅軍被迫進行轉移,到瑞金一帶去開辟新的根據地。除夕之夜,部隊行至一個名叫前村的村莊,考慮到已經暫時擺脫了國民黨軍的追捕,主席指令部隊在這裡駐紮下來。
大年三十,總不能叫戰士們餓着肚子過年吧?然而無奈的是,他們這是在戰略轉移,糧草用來行軍恐怕都不夠,哪還有多餘的糧食去做年夜飯呢?既然自己沒有,那就隻能去老鄉那裡借了。
然而,等他們走進村子的時候卻發現,村子裡竟然沒有人!原來,當地的百姓遠遠瞧見一大波部隊朝着村子而來,還以為是搶劫的匪幫,就都鑽進後山裡去了。既然老鄉們都不在家,那該怎麼辦呢?硬拿吧?違反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吧?戰士們還在餓着肚子。最後,還是主席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借糧。
怎麼個借法呢?就是紅軍可以拿走老百姓的部分糧食,但是必須按斤稱重,然後按照市價算出價錢,給每家每戶的老鄉打下欠條。就這樣,紅軍靠着借來的糧食,勉強吃了一頓年夜飯。
在此後的幾年裡,紅軍基本上都處于非常艱苦的環境,一面是匮乏的物質條件,另一面是圍追堵截的國民黨大軍,是以,紅軍戰士們的春節,最親近的不是筷子,而是槍杆子。
比如1935年1月,遵義會議剛剛召開不久,為了跳出敵人的包圍圈,軍委火速制定了“渡江作戰計劃”,1935年1月19日至3月22日,被載入史冊的“四渡赤水”之戰就爆發了,是以,這一年的春節,紅軍就是在戰場上度過的。
再比如1936年的春節期間,紅軍組成了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為抗日戰線的形成,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諸如這些,實在是不勝枚舉。總而言之,那些年紅軍所過的春節,都是在非常困難的環境下度過的,但環境再困難,也擋不住紅軍的革命熱情,最終打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想想當年紅軍的經曆,您還有什麼理由對現狀不滿呢?放下所有的包袱,跟家人一起過個幸福的春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