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後,沿會理至西昌大道繼續北上,準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寬300米,水深流急,兩岸是險峻的群山。老蔣妄圖憑借險要的地勢将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為此他一面指令薛嶽率領中央軍在後面緊追,一面又指令川軍沿大渡河左岸修築堡壘對紅軍進行阻擊。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此時紅軍的處境十分危險,必須趕在敵人的追兵到來前渡過大渡河。最終上級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紅1師第1團,當時第1團的團長是楊得志,政委是黎林。對于楊得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湖南株洲人,17歲加入紅軍隊伍,經曆過土地革命戰争、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和對越自衛反擊戰,功勳卓著,名滿天下。
而對于黎林,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他是湖南平江人,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老家當了一名國小老師。大革命失敗後,他和共産黨員李湧泉一起發動平江當地的熱血青年,組織了一支農民赤衛軍,和當地的反動民團及“還鄉團”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争。不久後,由于表現出衆,黎林被上級調任獻鐘區遊擊隊隊長。
1930年8月,黎林帶領遊擊隊加入了紅16軍,先後擔任過獨立一團團長兼政委、紅24師師政委和紅3軍團第6師代政委等職,期間率領部隊參加了多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黎林調任紅1軍團第1師第1團政委,當時該團的團長正是楊得志。同年十月,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征。紅1團作為全軍的前衛,一路上打了不少硬仗和惡仗。
這次接受強渡大渡河的任務後,黎林和楊得志率領部隊經過80多公裡的急行軍于5月24日傍晚趕到了大渡河邊。為了分散敵人的火力,黎林和楊得志決定分頭行動,楊得志帶領第一營攻擊安順場守敵,黎林帶領第二營到渡口下遊佯攻,以牽制敵人的火力。在二人的默契配合下,紅1團僅用了20多分鐘的時間就攻占了敵軍控制的安順場渡口。
第二天清晨,紅1團18個勇士利用僅有的一隻木船強渡大渡河,在神炮手趙章成掩護下18勇士順利靠岸,并打退了川軍的反撲,控制住了渡口。後續部隊乘機渡河,将川軍擊潰,紅軍由此渡過了被敵人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之後黎林和楊得志率領紅一團翻過夾金山,穿過大草地,攻占天險臘子口,戰勝了無比艱險惡劣的環境和兇惡的敵人,勝利到達陝北。
此後黎林先後擔任過新兵訓練處政委兼補充師政委和陝甘甯獨立一師代師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5月,他不幸因病逝世,年僅30歲。黎林病逝後,楊得志對他做出了極高的評價:“我一直覺得黎林同志短暫的一生,是轟轟烈烈的。紅一團在長征中的每一個勝利,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全體同志,都得到過他的教益。”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以他的資曆和功勳來看,黎林後來的成就肯定不會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栓哥的曆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