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在蒼松翠柏掩映、綠茵鮮花鋪地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安息着二位紅十五軍軍長,一位是抗日戰争中我軍犧牲最進階别的将領,大名鼎鼎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将軍。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而另一位便是比左權更早犧牲,英年早逝的紅十五軍軍長李青雲。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李青雲,字梯青,1903年生,河北成安縣賈莊人,幼時跟外祖父讀私塾,1916年考入縣城國立高小,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兩年後畢業,到東範疃國小任教。時值喪權辱國的北洋軍閥當政,成安一帶又逢大旱,社會非常黑暗。憂國憂民的他決定從武,考入武漢軍校,因成績優異,畢業後留校任教。北伐軍攻克武漢,被聘任為黃浦軍校武漢分校軍事教官,他成為一名活躍分子。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1927年7月汪精衛叛變革命,大肆逮捕和屠殺共産黨員和進步人士,李青雲化妝成農民方逃出武漢,回到家鄉,并投身西北軍任軍部上尉參謀,結識了“真正不要錢的将軍”——參謀長趙博生。随後,一直追随趙博生,先後擔任旅部參謀,不久,趙博生應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孫連仲的邀請,就任二十六路軍參謀長。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1931年2月,蔣介石指令二十六路軍開赴江西“剿共”,李青雲決心到江西前線尋找黨組織,部隊開到江西甯都,随後,他與七十三旅的上尉參謀地下黨員劉振亞取得聯系,成為首批發展的黨員,在二十六路軍開展秘密工作。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後來,李青雲擔任七十三旅學兵連連長,他在該連連陸續發展了7名黨員,在二十六路軍秘密成立了特别支部,下設官長支部和士兵支部,李青雲任士兵支部書記,參與了策劃起義的一系列工作。為熟悉到蘇區的道路與地形,李青雲以演習為名,連續幾天将學兵連拉到野外。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1931年12月14日黃昏,起義的時刻就要到了!趙博生、董振堂,李青雲等在七十三旅旅部召開了行動會議,對起義事宜進行認真研究和周密部署。會後李青雲回到學兵連,立即召集各班積極分子,激動地宣布:咱們就要解放了!大家頓時沸騰起來。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接着李青雲對隊伍分工進行安排:今晚要特别加強警戒,從甯都縣城十字街口到東門和北大街,由學兵連負責,要設雙崗,加強簡易工事,來往行人凡答不上密碼者,一律扣押。四班和七班去占領總部電台。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當天晚上,黑漆漆的夜晚,天上下着蒙蒙的細雨,平靜的夜幕掩蓋着極不平靜的場面。時針指向晚上10點,一聲清脆的槍聲劃破了夜空,宣告起義開始。各起義部隊按預定目标一起行動,槍聲、炮聲、喊殺聲響徹甯都城。清晨6點,戰鬥全部結束。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第二十六路軍全軍起義成功了!李青雲興奮地将國民黨軍隊的領章、帽徽撕了下來。他吩咐戰士們:“多背幾條槍,送到蘇區去。”随即,全軍1.7萬人奔赴中央蘇區,改編為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李青雲被任命為一二九團團長。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李青雲光榮的紅軍戰士後,作戰非常勇敢,先後率部攻打贛州,加入東路軍,東征福建,先後占領龍岩、漳州,在戰鬥中,李青雲身先士卒,光着膀子,手舞銀光閃閃的大刀跟敵人拼搏,帶領戰士沖鋒陷陣,屢建戰功。漳州戰役後,他升任紅四十三師師長。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特别是在1932年7月初,紅軍在廣東南雄水口圩與進犯蘇區之粵軍展開激戰。水口圩坐落在山坡上,地勢險要。粵軍依仗兵精糧足,占據山頭為據點,構築工事以逸待勞。師長李青雲深入前沿陣地,仔細觀察敵人陣勢,研究破敵辦法。成竹在胸的他報告總指揮部:“我出擊了!”指揮部隊避開敵人火力強大的正面陣地,尋其薄弱之處,來了個鑽心戰術,出其不意,直搗敵人後衛。刀光閃閃,殺聲震耳,敵人陣腳頓時大亂。英勇的紅軍與敵激戰三天三夜,擊潰粵軍十七八個團的進犯,保衛了蘇區南部地區,受到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的通電嘉獎。此戰役李青雲指揮有方,表現出色,立下大功,晉升為升紅十五軍軍長,成為紅軍早期的進階将領。此時,距離李青雲率部起義參加紅軍才半年時間。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李青雲擔任紅十五軍軍長期間,虛心向紅十五軍政委左權請教、學習,積極協助上級派來的政治幹部工作,經常深入連隊監察幹部轉變作風,戰士遵守紀律的情況,使部隊在思想上、作風上迅速轉變,戰鬥力大大增強。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正當李青雲要再立新功的時候,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作戰最激烈的時刻,李青雲率紅十五軍,擔負着在蘇區北線抗擊敵人進攻的艱巨任務。環境十分艱苦,惡仗一個接着一個,他的身體被拖垮了,不幸積勞成疾,患上了當時非常兇險的瘧疾,戰友們要将他送往後方醫院,他堅決拒絕:“戰事這麼吃緊,我怎能離開!”結果病情越來越重,竟至高燒、昏迷。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李青雲仍帶病堅持指揮部隊作戰,結果病情越來越重,他本是一個身高1.78米、體格健壯的大漢,最後瘦得皮包骨頭,在他昏迷之後送往後方醫院搶救時,剛擡到永豐縣藤田鄉附近,帶着他未酬的壯志,阖然與世長辭,長卧于蘇區的青山之中,時年僅3l歲。

國軍連長策劃1.7萬人起義當紅軍立大功,半年升軍長,積勞成疾犧牲

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濕襟。數十年後,每當他的戰友們來到紅十五軍前後犧牲兩位軍長安息之地時,都扼腕長歎:這兩位要是能到新中國成立,至少是開國上将以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