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書端州郡齋壁》
一個案件的偵破,往往靠的是辦案人員的觀察能力,除了敏銳的洞察力之外,能準确抓住細節也是破案的關鍵因素。在中西方曆史以及文學作品中,出現過許多的辦案神探,西方有福爾摩斯,日本有柯南,而我們中國出名的神探有狄仁傑和包拯。狄仁傑和包拯兩個人的斷案能力可以說是享譽整個中國,是曆史上真實存在的兩個人。

我國古代的科技水準遠沒有現在發達,現在的案件偵破有大量的高科技輔助,這些在古代社會可都是沒有的。是以狄仁傑和包拯這兩個人的斷案能力,能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凸現出來,連現代的人們都贊不絕口,可以說是相當厲害了。比起狄仁傑,包拯在我國的名氣更大,他的故事更是被拍成電視劇以及電影。
包拯素來以鐵面無私的形象出現在電視上,他甚至連皇上的親戚都敢殺,他一直都是正義的代名詞。電視、電影以及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多有虛構誇張的成分,曆史上的包拯并沒有多麼神奇,隻是老百姓把他神化了,塑造出這麼一位包青天。
不過正史上有過包拯斷案的記載,這個案件也是包拯成名的關鍵,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包拯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破獲了“牛舌案”。
農夫牛舌被割
包拯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個官員,宋仁宗時期二十九歲的包拯考中了進士,入朝為官,包拯三十八歲的時候被任命為天長縣縣令,而著名的“牛舌案”就是在這個時期發生的。當時正值秋天,百姓都忙着秋收,是以這時的縣衙頗為冷清。正在包拯處理公務的時候,一個農民跑到了縣衙外呼天喊地,嘴裡含着“我的牛啊”!
聽到呼聲的包拯指令手下把門外的農夫帶進了縣衙,農夫一進來就跪倒在地,手裡還拿着一條牛舌,他對包拯說:“大人,你可得為我主持公道啊,我家的牛被人割去了舌頭”。農夫請求包拯幫他抓到兇手,要知道古代可沒有今天的科技水準,當時的一頭牛可以為農民做好多農活,幫農民省好多力氣。而牛被割去了舌頭就吃不了東西,隻能等死,沒了牛的農夫損失可就大了。
一般這種案件官員們都不會去理會,因為當時又沒監控裝置,割牛舌的人又不會傻到留下痕迹,是以很難抓到兇手。另外,割牛舌的人又得不到什麼好處,隻能是針對牛的主人采取的報複手段,一般這種事情受害者隻能自認倒黴。于是包拯詢問農夫,這段時間有沒有得罪什麼人,或者和别人有什麼過節。
農夫思考了一下回答,這段時間正是農忙的時候,根本沒有那閑工夫與人争執。這時候包拯心中已經有了主意,于是他沒有再問,而是告訴農夫既然牛已經活不成了,那就殺掉賣給别人換點錢吧,這樣還能挽回一點損失。農夫聽了這話大吃一驚,要知道,古代的牛可是寶貝,朝廷更是下令禁止宰殺,如果殺掉牛可是要坐牢的。
兇手自投羅網
正在農夫遲疑的時候,包拯告訴他盡管去殺牛賣肉,就算出了事情也能保他安然無恙。農夫聽了這話就放心了,再加上賣掉牛的确能挽回部分損失,于是農夫心一狠,當天晚上回去就把牛殺掉了,還把肉都切好準備第二天拿到集市賣掉。
第二天一大早,縣衙外就來了一個鬼鬼祟祟的人,說是要舉報,包拯讓人把他帶進縣衙,問他有什麼事情。此人稱他和昨天牛舌被割的農夫是一個村子的,他聲稱要告發農夫,因為他發現農夫昨天晚上把牛給殺了,違反了宋朝法律。包拯一聽,大聲喝到:“大膽小人,你為什麼要割牛的舌頭。”
告密的人一聽,兩腿發軟,當即跪在大堂大喊饒命,自己也是一時糊塗。包拯立馬命人把他關了起來,原來包拯已經識破了此人就是割牛舌頭的人,他把農夫傳喚過來,告訴他兇手已經找到了。
農夫來到縣衙之後,看到割牛舌的人才恍然大悟,兩人一年前确實鬧過沖突,但是農夫認為都是一個村子的鄉親,一點小沖突而已,轉頭就忘掉了,沒想到此人竟然記恨了他一年多,還割去了他牛的舌頭。
剛正不阿包青天
事實上,包拯在知道牛舌被割去的時候就已經明白,兇手的圖謀并不是牛,而是牛的主人。沒有舌頭的牛肯定是活不成了,這時候牛的主人隻能眼睜睜看着牛餓死,或者殺掉牛賣肉。很顯然,兇手更容易看到第二種可能,隻要牛主人殺了牛,他就可以去報官,是以兇手一直在偷偷監視牛主人,即便牛主人是在晚上殺的牛他也能知道。
就這樣,包拯确信誰要是一大早來報官給牛主人告狀,誰就是兇手。他之是以沒有跟随農夫去村子裡調查,而是裝作若無其事,讓他回去殺牛賣肉,為的就是不打草驚蛇,讓兇手放松警惕。事實證明,包拯的方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兇手最後自投羅網,被抓了起來。包拯運用自己的智慧幫農夫抓到了兇手,這個案件也是包拯的成名案,更是被寫進了正史中。
據史書記載,包拯這個人十分孝順,他當官沒幾年,由于父母年紀大了,身邊沒人照顧的兩人生活多有不便。包拯立馬辭職傳回家鄉,陪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父母去世之後,包拯在陵墓旁修建了草屋,住了三年仍舊不願離去。包拯不止孝順父母,他還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官。他任職期間,從來不用自己官員的身份去欺壓别人。
包拯從來不會讓好人蒙冤,凡是他經手的案件,都辦理的公平公正。當初包拯回到家鄉做官,他的親戚朋友自認為有了靠山,于是在家鄉作威作福,他們認為包拯現在官職這麼高,肯定會幫自己擺平。讓這些人沒想到的是,包拯親手把他們逮捕入獄,包拯就是這麼一個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好官,他的眼裡隻有公平和法律,沒有利益。
結語:
後來包拯在當時宋朝都城開封做官,這裡的報官流程繁瑣,甚至官員私下向報官的人索要錢财,包拯任職之後,直接大刀闊斧地d進行改革,把沒用的步驟都省略掉,為百姓做了一件實事。
包拯一生做出了很多功績,他公平公正的辦事态度讓許多百姓記住了他,甚至他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參考文獻:《包孝肅公》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