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Noam Levenson
責編 | 鴿子
本文中,分布式賬本技術專家提出了如下幾個觀點:相對于網際網路技術在2000年的泡沫大破裂來說,區塊鍊技術将帶來更大的泡沫。也就是說,區塊鍊泡沫VS網際網路泡沫,就是大巫見小巫。同時,作者指出,雖然現在區塊鍊技術目前的泡沫已經不小了,但遠未達到頂點。
那麼,如何根據技術的曆史性變化規律,來預測區塊鍊技術的泡沫到底将在哪一刻被戳破呢?本文提供了一些思路,供你參考。
每當聽到别人說加密貨币正在泡沫之中,我都要克制本能,不去反駁他們——就像聽到有人拙劣地引用了自己最愛的電影裡的台詞那樣。大多數發表泡沫言論的人,他們看上去壓根不懂什麼是區塊鍊、比特币,也不明白什麼是泡沫。
不要錯誤地引用《低俗小說》的台詞
首先,泡沫的定義是:“資産買賣的價格或價格區間大幅度高于其内在價值。”
我會用兩個度量标準來分析泡沫——投機與應用。我們看好某個資産未來的應用而投機購買的時候,它的實際應用總是被拿來作對比。泡沫最大的時候,往往是發生在破壞潛力巨大的時候,投機與應用之間的不對等達到了最大值。
一種新的耳機抗噪技術為什麼不會導緻泡沫?原因在于,這項技術旨在蓋過由空氣傳播的嬰兒的哭聲,它的應用十分明确,是以,這裡面并沒有多少投機的空間。我們對它做的假設可以不以目前的耳機行業為基礎,而且,這項技術隻會影響一個行業,是以,它造成大規模破壞的潛力也是有限的。
讓我們花一分鐘來回憶一下網際網路興起階段,重點思考現在的分布式賬本技術(簡稱DLT,這個術語包含了所有的分布式賬本技術,比如DAG、HashGraph等等)。
幾乎每一個現存的行業都曾經受到網際網路的威脅,但是,網際網路也徹底改變了它們。今天,DLT也有潛力做到一樣的事情,從點對點付款、金融和物聯網,到醫療保健、合約和供應鍊,對目前的各個行業造成破壞。DLT具有真正的潛力,不過,它的應用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這就給一個巨大的泡沫創造了環境。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狂熱投機,因為你沒法證明那樣做是錯的。如果你跟我說,一個烤箱将徹底改變自動化行業,我會說你在胡說八道。類似烤箱的技術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自動化行業,是以,投機也就沒有站得住腳的理由。但是,如果你說DLT技術将會破壞航空工業并且你的論據也能令人信服……好吧,我也沒法證明你是錯的。
無可否認的是,我們正處于泡沫之中
這就将我引向了下列幾點内容。每一個泡沫都具有這些重要的屬性:
- 造成大規模且範圍廣的破壞
- 目前的應用很窄
- 涉及一個沒有基礎價值的資産——不易估值
當DLT有了新的應用且這些應用建立了理論,它隻會刺激更多的投機。然而,應用終将真正開始,挑戰随之出現,技術将很難對行業造成破壞,技術的采用會更困難。行業将顯著地加大對應用的貫徹落實,不過,由于投機已經累計到極高的程度,應用将必然達不到它的标準。是以,當技術應用絕無可能達到投機的程度時,市場會進行矯正——很難。于是,泡沫破滅。
……接下來是各種各樣的币。
我們在談的是網際網路泡沫、大蕭條,像第一天開車就發生碰撞的慘烈。市場驟然巨幅下跌,結果導緻突然之間投機購買遠遠不及應用,突然之間,資産的價值從根本上被低估,在數月的時間裡,它都将維持在低值,直到最堅挺的那些公司經曆浩劫後開始引領市場回暖。
但是,不同于很多人拿“泡沫言論”當作不投資的正當理由,我的論據并不是泡沫理論。
我們總是處于泡沫之中,幾乎每一個市場都是泡沫形成和破滅的循環,即使市值18.5萬億美元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遵循這個循環;随着對美國經濟未來的投機不斷增長,現實終将迎頭趕上。
當市場對現實過高估值,泡沫就形成了。當現實沒有達到投機的預期,市場将破滅。過程不一定很強烈,40%就像我們看到的加密貨币一樣下跌,但是,事實仍然是,泡沫僅僅是投資的一個天然成分。
是以,真正的問題不是說,我們是否處在泡沫之中?而更應該去問,這個泡沫會膨脹到多大?如果我們尊重破壞性技術的自然演變,那麼我們一定明白,每一個大規模的投機性前積欠,都會伴随一個同等的大規模的破滅。從1600年代的郁金香泡沫到15年前的網際網路泡沫,泡沫的破滅都是無可避免的。是以,問題是,我們從過去的泡沫中能學習什麼東西,這些東西能夠在加密貨币市場在多大程度上引導我們的行為。
“不能銘記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哲學家喬治·桑塔納亞說。更恰當的說法可能是彼得·蘭博恩說的那樣:“了解曆史的人注定要看着其他的笨蛋重蹈覆轍。”
引導大量投機性購買的心理學因素本質上是人類。無論任何時期,對于任何資産,他們都呈現出相似的表征。魚總要遊泳,鳥總要覓食,人類總是需求投機性購買。
在這個原則基礎上,我們可以對曆史上其他一些泡沫進行探索,去了解現下的加密貨币泡沫,了解它的成因,了解它的後果,了解它的标志,然後你就能更好地預測它的發展軌道,成為拉“大空頭”的一員。
聲明一下,我的論據并不是以比特币為中心而展開的。如果你不明白比特币以及其他的DLT技術,你應該讀這篇文章。比特币的價值是不确定的。它效率不高,轉賬費用高昂,并沒有多少功能。沒有功能,比特币的價值極度依賴人們如何看待它的價值。從另一方面講,DLT卻具有非常有潛力的應用。由于本文主要圍繞的内容是加密貨币的投機與應用,我應該把重點放在DLT項目上,而不是比特币。
每一個技術采用都遵循着一樣的曲線:
技術采用曲線
這條曲線叫做技術采用曲線。它直接與我前面講到的有關投機與應用有關。在創新者、早期采用者以及早期多數使用者的階段,上升是受到投機驅動的,直到消費遲鈍階層的人開始采用時,對于實際貫徹落實和應用的需求就變得至關重要,如果應用的貫徹落實不能符合大規模投機的需求,泡沫就開始破滅。
17世紀30年代,荷蘭郁金香急劇增長,我們今天稱之為“荷蘭郁金香泡沫”。曆史記錄估計,郁金香的價格在4個月的時間裡上漲了2000個百分點,之後又降低了99個百分點。
1980年末,日本采取了大規模的刺激經濟的措施促使其經濟快速增長,引起了大規模的投機購買。
根據投資百科的資料,“在1989年房地産泡沫的最高峰,坐落在東京的皇宮的價值要遠遠超過加利佛尼亞整個州的房地産價值。房地産泡沫後來在1900年初破滅。”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日本房地産和股市泡沫。
但是,為了做比較,與本文最相關的泡沫是“網際網路泡沫”,它在1990年代形成,後來在2001到2002年間破滅。
到了新千年,很明顯,網際網路将改變世界。它開始破壞每一個行業,開辟一個新的經濟,一種做生意、點對點連接配接的新方式……聽上去很熟悉吧?應用達到了所有投機的标準,而且還遠遠不止這些。
它似乎是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唯一的最具影響力的、最革命性的技術發展,一些人可能認為它比工業革命更偉大。雖然,先不論它具有突破性的成功,網際網路泡沫還是遭遇了巨大的破滅。
讓我們的思緒回到22年以前。1999年,你是一個懂行的投資人,非常熱衷于網際網路革命。當時最大的六家技術公司估值在1.65萬億美元,是美國GDP的20個百分點,然而你還是不斷地被朋友嘲笑,他們笑你竟然在新的“稅收機器”裡投資。
一群蠢蛋。你知道,如果你做了盡職調查,你就會發現非常适合投資的網際網路公司。有一天,一個公司進入了你的視野。它符合你所有的要求:強大的團隊(有鮑德斯書店的兩個創始人)以及強大的機構性支援(紅杉資本和萬寶環球資本,稍後加入了高盛投資)。這個公司就是WebVan。它是一家網上雜貨店,向顧客承諾30分鐘送達貨物。在1999年的ICO(首次代币發售)中,它們集資了3億7千5百萬美元,後迅速擴大到120億美元。看漲?破壞性?聽上去熟悉吧?雖然在2001年的時候,股票價格從30美元下跌至6分美元,WebVan在一天之内失去了7億美元。
網際網路破滅
總的說來,在2000年到2002年之間,5萬億美元嗖的一下就沒了。隻有50%的網際網路公司在泡沫破滅中生存下來,華爾街和矽谷豎立着一排排初創公司的墳墓。更何況,想想那時候網際網路還沒有發達到可以用表情包表達哀悼,真是令人感到悲哀。
哪裡出現了問題?
在連接配接普遍存在、無縫連接配接的今日世界,很難去想象網際網路和它的諸多應用曾經很難培養使用者網絡。但是,在90年代中期,網際網路的用途還極其微弱,盡管如此,XXX.com還是開始四處開花。在公司名稱的後面加上“網際網路”足夠讓你拿到一張通往IPO明星身份的黃金入場券,更不用說幾億美金了。
Pet.com、Webvan……例子不勝枚舉。這些昔日的明星們,發光發熱過了頭,最終死去。投機購買增長過于迅速,它的增長過快超過了它的基礎價值:使用者。對于任何事物的投機突然間變成了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長遠來講,投機引向了估值過高,摧毀了很多公司的。公司需要面對現實,它們需要壓力、需要阻力——在IPO直接得到5億美元的估值并不會帶領公司走向成功。
不幸的是,那些經營不善的公司并不是唯一遭遇破滅的公司。每家公司都遭遇了驟然下跌,随着泡沫破滅的石頭,NASDAQ也遭到了挫折,亞馬遜的股價也驟然下跌,蘋果的股價縮至十分之一。
這是泡沫破滅時蘋果的股價,從4.95美金每股的高價,9個月後跌至1美元每股。
這張小幅透視圖……箭頭指的地方是網際網路泡沫破滅
亞馬遜的股價下跌得更慘,從1999年85.06美元跌至2001年5.95美元。當市場矯正來臨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
差不多但不同?
大家都在将網際網路和加密資金做比較。它們曾經以及現在都是很難被正确估值的有前途的新興技術所驅動的。正如我們前面講到的,無論資産是什麼,泡沫始終是泡沫。但是,遊戲的條條框框已經變了。2018也不是2000年那時候。我們能夠把網際網路泡沫當作一個切實可行的度量标準嗎?DLT的未來與網際網路的未來相似嗎?還是讓我們探索一下這兩個巨大的事物之間的關鍵不同點吧:
過山車
如果說網際網路是你鐘愛的迪士尼樂園裡的過山車,那麼數字資産市場就是那個你“終将有一天乘坐”的彈弓項目。區塊鍊市場比任何其他市場都要發展迅速。它更加不穩定。你能從中獲得改變人生的收益,卻也會嘗到毀滅性的失敗。
區塊鍊就像是德克薩斯,在德克薩斯,所有的東西都更大……即使是損失。WebVan世界末日的日損失7億美元,在一些加密貨币最大的失敗者瑞波币在今年1月8日250億美元的損失面前,也隻能是小巫見大巫。
瑞波币的巨大不穩定性
這些起伏波動是一些因素的共同結果:投資者通向加密貨币的途徑以及通過網絡擷取資訊的巨大可能性。這就為加密貨币的不穩定創造了一個完美的大動蕩。再加上,過剩的交易,無論是中心化的,還是去中心化的,考慮到了瘋狂的套彙和市場操縱。
雖然現在區塊鍊空間的内線交易和市場操縱甚少有法規出台,你還是可以肯定地知道,這些法案日後将大量地出台。一個百萬富翁能夠用24小時1千萬美元的體量輕易地影響市值5百萬美元的區塊鍊。這些小體量的貨币對巨頭們一點不陌生,普遍的小規模的投資人無法将這些市場操縱行為與市場情緒區分開來。
世界性的
哈佛的捐款不是以數字資産捐出的,你父母的終身俸也不是(如果是的,請出門左轉!)今日這些投資人并沒有變得成熟成為機構性投資人,它們還是年輕的、沒有經驗的、投機性的,妄圖短期快速變富裕的人。
在90年代NASDAQ興起的時候,投資隻能通過經紀人和機構性投資完成,有了加密貨币,任何一個人都能參與其中。你隻需要一台能連上網的裝置。即使是巴基斯坦的一個牧羊人也能成為加密資金買賣人。在山裡模樣怎麼能與日間交易的刺激相提并論?
比特币/羊的價格是什麼?
這些投資人二十四小時地能夠接觸到它們的證券投資組合,即時收到twitter的更新。它們無需完全明白投資背後的科技。網絡以一種網絡未出現那個時代難以置信的速度提供市場更新和資訊。
很多時候,這些資訊可能會極具誤導性。其他的時候,你可能得到的完全是詐騙資訊。結果就是,恐慌性的賣出經常發生。生怕錯過最佳時期的心理占據了統治地位。巨大的債務積欠緊随在巨大的泡沫破滅之後,程度遠遠比2000年之前的NASDAQ要嚴重。
這也意味着,加密貨币泡沫能讓網際網路泡沫相形見绌。在2003年的三月,NASDAQ達到了50480億美元的高度。但是這個高度受到了投資人的可及性壁壘、迅速且大規模共享資訊需求所限制,而且網際網路投資很大程度上限于北美國家。加密貨币,對每個人都是可及的,從任何地方,隻要它們有一些錢、一部手機,意味着,全世界的人們開始了解DLT的價值,5萬億美元可能隻是一個小數字而已。
但是,這隻是承認,預測泡沫的頂點是傻瓜才會做的事。我們反而應該關注大聲“警告”我們的那些辨別。
以下是一些訓示性事件:
- 媒體不僅僅關注比特币(他們目前已經開始這樣做了),而且還關注DLT,關注它的潛力,關注它的相關項目。這就标志着一大部分的人已經逐漸意識到根本的技術——這與目前的形勢大不相同。CNBC正迅速将之塑成現實……
- 機構性資金湧入:避險基金,終身俸賬戶,個人存款。這将導緻市場上限的極度上漲。
- 可行的區塊鍊産品實際支撐着大的使用者網絡。随着我們進入這個發展階段,目前很多項目将不足以滿足投機期待。第一個倒下的區塊鍊項目将催生一次雪球效應。
- 大量湧入的由現有公司生産的私人的、中心化的區塊鍊。這将表明,事實上,很多之前已經被預測的、去中心化的DLT解決方法,将被現有的、傳統的公司接手,已用來發展他們自己的、私人的區塊鍊解決方法,而不是去采用去中心化的、基于代币的平台。這将可能導緻對于區塊鍊本身是什麼的大規模的重新評估。
- 市場上限到了5-10萬億美元之間。達到那個量級的任何事物近期内都會令人擔心。但是,重要的是,要了解造成泡沫的是速度,不是總的市場上限。迅速的債務積欠之後幾乎總是跟随着一個巨大的破滅。
公衆和大衆媒體對DLT不了解,支援我的結論,那就是我們還遠遠沒有到泡沫的頂點。
世界現在隻是剛剛開始将比特币合法化。在區域鍊的真正價值被大衆知曉之前還要花上很多年。在這期間,加密貨币将持續在巨大的不穩定時期不斷進步。
但是,總的趨勢是向上的——而且是極其顯著地上升——随着市場朝向它的峰值進步,無可避免的,朝向它的破滅。上個星期的下跌與終極的“泡沫破滅”有什麼不同?可能沒有什麼不同。有可能數字資産市場将持續上漲、下跌、上漲、下跌,直至技術采用帶來穩定的時候。
有可能上個星期的下跌是我們曾見過的最慘烈的一次。但是,我認為,重要的不同,在于上個星期的下跌中,資産沒有任何本質的改變。這次下跌完全是在投機和市場不穩定性基礎上的。我認為,終極破滅會發生,由于根本性的資産裡發生了一些本質的變化。
這有可能是一系列DLT公司由于經營不善或遇到了執行障礙而停止了發展,也有可能是,在大量大容積的項目(比如埃歐塔?)中發現了一個安全漏洞無論如何,我想緊随破滅而來的是,很多之前的區塊鍊會死去,由于沒有更深一層的發展而永遠不複存在。
總結
還有可能,區塊鍊和加密貨币打敗了所有的預測,所有曆史性的模型。區塊鍊有可能在每一個行業裡都能适應轉型,我們永遠看不到支配2000年初的那種泡沫破滅。
還有可能,區塊鍊和加密貨币與今天的權益市場競争。也有可能,去中心化是如此顯著地不同,如此成功,以至于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公司和項目發展的方式,改變了人們與市場互動時的心理方式。有可能……
但是,我持懷疑的态度。我們可能正在做一場勇敢的全新的遊戲,但是我們還要從前輩們和以前的經驗中學習很多。
數字資産和DLT技術可能極大地改變世界。但是,這個過程不會一馬平川。
作者:Noam Levenson,分布式賬本技術專家(DLT)專家、投資人;Eden Block CEO及聯合創始人
原文連結:https://medium.com/theblock1/popping-the-bubble-blockchain-and-cryptocurrency-7130156f91b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年03月02日
本文作者:區塊鍊大學營
本文來源:
CSDN區塊鍊大學營,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