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衆所周知,蝙蝠在黑暗中使用回聲定位來定位獵物,但是......這真的是唯一的事情嗎?科學家們決定給他們提供微型可穿戴"計算機",以擷取有關動物狩獵的更多細節。該研究由丹麥奧胡斯大學的一個團隊進行,于2017年至2019年夏季在保加利亞的一個蝙蝠社群洞穴中進行。

研究人員共捕獲了10隻雌性大鼠耳蝠,暫時将3.5克電子标簽粘在它們背上的皮毛上,然後釋放它們。2到14天後,在重新捕獲蝙蝠時手動移除标簽,或在洞穴地闆上移除。
每個單元包含一個電池、一個微處理器、一個慣性測量單元(運動傳感器)和一個微型超音波麥克風。當蝙蝠每天晚上飛行和狩獵時,運動傳感器記錄它們在三維空間中不斷變化的位置,而麥克風記錄它們的回聲定位呼叫,以及從飛蟲獵物和其他物體上傳的回聲。
蝙蝠每天晚上都會捕捉數百隻獵物,這表明标簽不會妨礙它們狩獵的能力。有趣的是,當它們主動跟蹤昆蟲時,它們的回聲定位比僅用于定位周圍環境的聲音弱得多。事實上,回聲被描述為"像耳語"。
科學家認為,通過使用較弱的叫聲,蝙蝠能夠更好地将聲音集中在前面而不是獵物上。相比之下,更響亮的呼叫傳播到雙方,産生來自不同來源的幹擾回聲。還有人指出,蝙蝠通過将蝙蝠保持在開放空間來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幹擾。
"當蝙蝠狩獵時,它們與植被保持至少一個獵物檢測距離,"主要作者Peter Teglberg Madsen教授說。"我們認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微弱的獵物回聲被巨大的植被回聲所掩蓋。通過在狩獵過程中不斷調整飛行模式和感官體積,蝙蝠簡化了它們需要處理的資訊。"
由Laura Stidsholt博士上司的研究論文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