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塊鍊新年不夜天 | 國金蘇亮:區塊鍊将引發深刻的社會結構範式革命蘇亮:去中心化是更進階的宇宙信仰

今天(大年初五,2018年2月20日),“3點鐘無眠區塊鍊”由容銘投資合夥人西門柳上擔任輪值群主,其他嘉賓包括容銘投資參與的四個項目創始人,他們就區塊鍊底層技術發展路徑、醫療領域的區塊鍊應用場景的落地等問題展開探讨,這四個項目的創始人分别是:Arcblock創始人老冒;MedicalChain創始人Mohammed Tayeb;以及Zipper蔡文勝等的返場。

此外還有特邀嘉賓NEO創始人達鴻飛,PreAngel創始人王利傑等。

據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AI金融評論了解,其中第二位講者為國金投資首席科學家蘇亮,其主要專注方向為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鍊等黑科技領域。

主要觀點:

以下為蘇亮的分享實錄:

蘇亮:去中心化是更進階的宇宙信仰

區塊鍊新年不夜天 | 國金蘇亮:區塊鍊将引發深刻的社會結構範式革命蘇亮:去中心化是更進階的宇宙信仰

上圖這張表格是在靠近北極圈的飛行中iPad上做的,可能有錯别字,請大家包涵。

回望我們智人的曆史,曆史學們家告訴了我們往往超出我們自身直覺的事實:

  • 在我們智人的曆史裡,絕大多數時間都是靠采集為生,現代的謀生方式在曆史上都隻是一瞬。演化心理學領域的學者甚至認為,即使到了現在,我們的大腦和心靈都還是以狩獵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在思維。
  • 認知革命之後,人們的行為改變不再如其他生物一樣由基因突變引發。是以此後的所有範式改變,都不再受到生物上的限制,而是從曆史演化的角度去考慮。
  • 在狩獵采集的漫長年代裡,人類社會首次進入了“富足的社會”。
  • 農業革命讓人口總量變多了,但更多的人卻以更加糟糕的狀況生活下去。
  • 從農業革命起,人類進入一個總量發展邏輯的階段。總量革命也引發了一場可怕的博弈:如果有另外一個社會不選擇所謂的“總量邏輯”,就會被滅掉。而且一旦走上這條路,就再也沒有回頭的可能。
  • 然而,快速的社會範式改變,并不足以讓人類發展出能夠大規模合作的本能。演化的基礎是差異,而并不是平等。

一旦脫離了大自然之母提供的天然碳循環鍊“溫床”,人類社會發展就勢必走入了總量邏輯的“不歸路”,這條路不可逆的本質原因隻有用實體學裡的熱力學第三定律來解釋:

任何自發的封閉系統,熵總是增加,達到穩定平衡時熵就是最大值。

這裡說的穩定平衡似乎聽起來不是那麼可怕,但實體學裡定義的系統平衡就是死氣沉沉的意思,人類社會的繁榮隻有不停滴抵消自然熵增,主動找到讓熵減少的辦法!人類目前能自我實作的熵減的辦法無非就兩條,其中最簡單辦法就是擴大地盤,另外一條較複雜的辦法就是發展科技。

擴大地盤就是打破系統的封閉,引入外部資源導緻擴張後的新系統的平衡狀态被緩解和稀釋,而發展科技就是從系統内部想法設法讓平衡狀态永遠不要到來或者放緩到來的速度。哥倫布地理大發現和随後的殖民時代正是第一種人類主動找到的“熵減”的辦法,今天正在進行的火星殖民可以說是地理大發現的v2.x版本,智人的祖先走出非洲就應該被稱作v0.x版。

而第二條發展科技之路有兩個層次上的熵減作用,淺層次上的熵減作用展現為源源不斷的新科技不斷創造出新的不平衡狀态,地球上人類生活的每一機關面積上的能量密度和資訊密度相比于農業時代有了指數級别的躍升,但是“熵增”這個物質自然中存在的從來都“不休假的黑暗死亡之神”導緻能量密度和資訊密度達到均衡的速度同樣也是飛快!

觀察一下當今城市化的普及速度以及“珠峰頂上也可以手機直播”這樣的現實生活就不覺得這是危言聳聽了。而深層次的作用就是科技引起的人類社會組織方式的範式革命。

範式革命是從結構上(可以簡單了解成是生産關系)重新組織人類社會,會讓熵增的方式發生本質上的變化,進而極大程度地延緩熵最大的均衡狀态的到來。

(蔡文勝:但其實,以前大部分的革命都是因為填不飽肚子而革命,現在的世界物質過剩,新的變革不在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更進階的自由,這也是區塊鍊起來的原因!)

發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的兩項重要技術就是這種深層次的能引起範式革命的技術,一個是熱兵器,一個是鐘表計時器!

熱兵器終于可以讓較聰明的耕作定居民戰勝體格相對強壯的遊牧民族,農業定居居民如何抵禦每當收獲季節随之而來的采摘狩獵遊牧民的入侵,可謂是費勁了周折,比發明和研究農業耕作技術要付出更大的智慧勞動。而廉價的鐘表計時器又是可以把自然人精确地“裝配”成能夠複雜協作的社會機器的最根本技術,在更高效的交通工具的推動下,社會可以組織起居住在更遠處的人們精确地協同工作在一起。可以說熱兵器和鐘表計時器這兩樣技術工業革命能發生的基石技術。

“曆史和社會不會爬行,隻會跳躍,它們從一個斷層躍上另一個斷層,中間隻有很少的搖擺。” ——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黑天鵝》。

不是每一樣技術都能引起這種所謂的範式革命,大量的技術都是起到中間填充意義上的生産力再提高作用,而不會引起生産關系的結構意義上的裂變或異化。

可以說時下迅速成為話題熱點的區塊鍊技術正是這樣的技術之一,而網際網路背後的TCP/IP技術甚至都不可與其相提并論。

TCP/IP技術誕生的背景是軍方為了發明一種無法被輕易摧毀的通訊網絡,今天這種基于包交換網絡技術核心的去中心化結構的通訊網絡已經絕對優勢地取代了人類曆史上曾經發展演化出的各種其它通訊系統。然而正如大多數人抱怨的那樣,雖然TCP/IP協定是去中心化信仰的技術,可以在這個技術上建構的商業社會卻更加的集中與壟斷寡頭化。

關于區塊鍊技術的應用落地,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和接觸區塊鍊一個星期的小朋友們講完區塊鍊概念的一個星期之後,90%的小夥伴們都會問一個問題:區塊鍊上都能有啥應用呢?我不假思索地就冒了一句,Bitcoin就是最大的應用了……再加上智能合約,我們還需要什麼應用嗎?TCP/IP網絡七層協定的架構觀已經根深蒂固地限制了我們的思考。

鋼鐵冶煉是鐘表計時器的先導前提技術,但鋼鐵冶煉沒有直接引發範式革命。TCP/IP技術也是區塊鍊BlockChain技術先導前提技術,TCP/IP技術的使命僅供連接配接全世界“會走路的IP位址和攝像頭”,引發自媒體特征的内容傳播方式革命,還不足以引發更高次元上人類社會組織方式的範式革命。

聰明的歐洲人一代又一代的智慧創造,發明了一代又一代的熱機動力機械,給人類的交通文明帶來了質的飛躍。然而随着技術的日益進步熱機的效率接近理論完美值時,一代又一代歐洲工程師們暢想的制造永恒機械的夢想卻成了謀殺歐洲經濟的原因,這很諷刺!

“永恒的機器”可以從爺爺輩遺産給孫子輩,于是生産永恒機器的工廠就得停産,但是石油商人們的生意卻永遠都是“總量邏輯”發展的受益者。石油技術不再需要更多的研發消耗,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商業永動機,挂鈎在石油之上的美元經濟體系是以也帶了“毒”,這成了這個社會貧富懸殊越來越大的最根源問題,任何别的實體經濟與創造領域都會成為注定的輸家。

想想農業文明長期受遊牧文明困擾的曆史,熱兵器的出現成了智人的救命稻草!如果熱兵器的發明是智人的第一次覺醒,那麼能源網際網路期盼可以被看成是智人們的第二次覺醒!隻有當大自然賜予人類的能源資産變得像水和陽光一樣可以被自由平等地享用,徹底消滅因能源而坐收漁利者階層,這個社會才有可能繼續恢複到激勵創新和勞動創造的模式上來,才有可能繼續保持總量邏輯的發展之路繼續向前發展,否則疆域擴張和技術創新這兩條都會被擱置不前,沒有人願意進入創造性行業。

然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能源網際網路的美麗圖景不可能通過自上而下的政府補貼來實作,因為更深層次的工業革命以來的沖突是資産貨币化本身帶來的。

請看哈耶克的《貨币的非國家化》中的一段:“在我看來,貨币主義理論不管在什麼情形下都會面臨很大的缺陷:它突出強調了貨币數量的變動對價格總水準的影響,因而使人們隻是過分地關注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對于債權-債務關系的有害影響,卻忽略了向流通中注入和撤出貨币的數量,對于相對價格的架構所産生的更為重要、危害也更大的影響,因為它會扭曲資源的配置,尤其是會導緻投資向錯誤的方向上配置。”

區塊鍊技術能夠引發這樣深刻的社會結構的範式革命的本質原因正是工業革命以來存在的各種結構性沖突的内因所在。

這是一個智人第二次覺醒的時代視窗期,去中心化信仰成了更進階的信仰!宇宙的結構與大腦的結構研究正是表明了這樣的去中心化存在的普遍性。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眼見的實物隻是世界的一部分,背後隐藏着錯綜複雜又符合邏輯的糾纏聯系,這其實也是資産的一部分,需要數理環境(區塊鍊)加以描述。

量子理論最本質地給了我們一個非定域的世界觀,也就是說世界有看得見的部分和看不見的部分。所謂看不見就是非定域,不是不存在!

量子力學已經讓牛頓的确定的軌道世界觀崩潰了。關于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心世界觀問題上,愛因斯坦和波爾學派進行了激烈的争論。

熵最大原理,就是任何一個封閉的體系最終将會走向最無知、最混亂。

量子本體論遇上了區塊鍊!大資料技術的出現得以描述經濟活動中看不見的關聯部分了,也就是非定域部分,不是因果關系的部分。

看不見的經濟活動資源:人情、人脈、關系、思想火花、創意、IP。舊的經濟體系是中心制櫃台賬戶,報表驅動隻能滿足記錄原子式的有形資産,成本很高,不能用來描述看不見的關聯性資源,區塊鍊技術的出現總而言之最重大的意義是可以通過大資料來描述經濟系統當中原先人類原先看不見的那些重要的資源了。這些資源會成為我們最重要的數字資産部分。

資産的三個階段:資産的貨币化、資産的證券化,以及區塊鍊技術以來可能引發的資産的數字化。資産的數字化不是無媒體載體化,是比特原子化的結果,區塊鍊技術讓網際網路裡的某學數字具備了唯一性的物質完備特征。

過去這些資産沒法納入資産報表!櫃台賬戶、報表驅動。隻能描述原子資産,必須靠大資料才能描述關聯(糾纏),小資料是描述不了關聯性地,隻看幾個資料看不出規律,資料量成千上萬之後才發現原來這些現象背後沒有牛頓軌道式的因果關聯,而是存在非定域式的非因果關聯,資料達到成千上萬過億的關聯之後才能“看見”。是以有了大資料之後這些看不見的經濟資源才能夠被描述和記錄下來,遇到區塊鍊技術就可以把這些看不見的資源當成資産被确權。

區塊鍊使人類第一次看見了非中心化确權的資産。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2-21

本文作者:AI金融評論

本文來源:

雷鋒網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