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5日報道,距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參議院銀行、住房和城市事務委員會舉辦關于虛拟貨币的聽證會後,美國衆議院于2月14日上午就區塊鍊技術召開聽證會,這次聽證會的主題為Beyond Bitcoin: Emerging Applications for Blockchain Technology,意在發掘在加密虛拟貨币和金融科技領域之外,區塊鍊技術的潛力和更多新興的應用上,而未針對比特币或其他确切的虛拟貨币發展情況、監管情況進行讨論。
總體态度:着重探讨區塊鍊技術的應用可能性
與會證人包括了政府部門的技術分析人員和來自IBM、沃爾瑪等企業的業務代表,以及來自學界的區塊鍊項目研究人員,他們是沃爾瑪食品安全副總裁FrankYiannas、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負責人Charles Romine、IBM區塊鍊副總裁Jerry Cuomo、國會研究服務部的網絡安全分析人員Chris Jaikaran和卡多佐法學院(Benjamin N. Cardozo School of Law)副教授Aaron Wright。
在聽證會的證詞發言環節,IBM和沃爾瑪的兩位發言代表分别就區塊鍊技術在供應鍊和資料管理領域的具體應用做出彙報,引起聽證會在座代表的強烈興趣,圍繞着私鑰管理等賬戶安全問題、區塊鍊技術在政府部門和私營企業中的具體應用問題向出席聽證會的證人們要求舉例說明,特别地,還着重探讨了區塊鍊技術對于網絡安全問題的改善上能夠起到的作用,展現了美國政府在監管以外、對于區塊鍊技術發展應用的意願。
基于區塊鍊技術應用的認知共識
IBM區塊鍊副總裁Jerry Cuomo在發言中稱,對于大多數人,他們在第一次聽說區塊鍊技術的時候,都是将其與比特币聯系在一起。但他特别提醒道,兩者并不具有一緻性,在虛拟貨币之外,區塊鍊具有更為廣泛應用的技術前景。具體在應用區塊鍊技術上,他以IBM本身為例,稱目前IBM正在籌備運作着超過400個區塊鍊項目,橫跨了供應鍊、政府部門醫療保健事務、交通運輸業、保險業、化工石油等領域。
在這些開展區塊鍊技術應用的經曆中,Jerry Cuomo表示他們得到了三個關鍵性的收獲。首先,他們認識到,區塊鍊技術是一項變革的(transformative)技術,能夠急速改變政府和企業互動的模式。由于在鍊上交易不可更改、參與方共享資料的技術特性,時間成本能得到大幅節約。一個多方交易能夠實時同步進行,進而節省商業合作中的間接費用,并由于分布式賬本不可篡改的特性,其能充當審計主體來杜絕财務詐騙等風險。
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AI金融評論此前報道,IBM與物流運輸公司Maersk合作打造區塊鍊跨境供應鍊項目。Jerry Cuomo以此為例,稱在航運業中引入區塊鍊技術的應用,将為其節省數以十億計美元的開支,重塑整個航運作業的發展。
其次,第二個重要的認識是,區塊鍊技術在應用落地上,必須展現開放性,進而鼓勵更大規模的适用性、創新性和互動程度。基于這一認識,他表示,IBM與180位業内同行一起,參與到Hyperledger組織中。他強調,隻有通過開放性,區塊鍊才能得到廣泛适用,并激發更多的創新。在目前,IBM也正在開發區塊鍊技術支撐的電子身份認知系統,目标為在開放标準的前提下,打造基于區塊鍊的身份網絡全球生态系統。
他進一步表示,IBM形成的第三點認知為,區塊鍊技術在目前已經适用于政府和企業商用,能夠滿足以下四大需求:
- 1 區塊鍊技術的溯源特性,能夠了解各參與方的身份,并從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賬本中收集可信資料;
- 2 隐私性。鍊上使用者之間的交易,其詳細資訊可被設定為隻有具體參與方才能獲知;
- 3 擴充性。他透露,近期的一項調查指出,在性能最優的區塊鍊環境下,其能夠每秒處理3500筆交易。
-
4 安全性。通過容錯算法,區塊鍊的網絡環境即時遭受了網絡攻擊或誤操作,也能夠繼續運作。
基于以上認識,Jerry Cuomo對美國國會應用開發區塊鍊技術提出建議,認為盡管目前在全球範圍内,美國的企業在區塊鍊技術開發商占據了領先的地位,但美國政府還需做得更多,去引導區塊鍊的發展勢頭:
首先,應把着力點放在那些能對美國公衆階級和國民經濟的競争力産生積極影響的項目上,而目前注重在身份支付和供應鍊等領域的區塊鍊項目,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的重要性。
其次,美國政府還應當在應用區塊鍊技術的基礎上對其有所了解,利用這些實踐的知識來完善相關監管政策。故Jerry Cuomo建議,美國政府要在深思熟慮後将區塊鍊技術引入目前已經注資的項目當中,去尋求更多的機會來鼓勵美國企業在商業活動中的創新。
最後,他建議美國政府和國會在籌備相關監管政策時,需要對區塊鍊在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和不同形式的虛拟貨币做出區分,以免阻礙區塊鍊技術的長遠發展和創新。
區塊鍊可追溯性(traceability)優化食品供應鍊
在他之後,沃爾瑪負責食品安全的副總裁Frank Yiannas在證詞發言中稱,沃爾瑪和IBM在利用區塊鍊技術對食品從原産地到運輸再到最後放置到商店出售的全過程進行了追蹤試驗,證明了區塊鍊技術在保障食品安全上,能夠形成一套精準且高效的解決方案。
在今天,食物從農場最終上到餐桌,背後有着一整套食品系統的支撐,而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包含衆多獨立第三方實體的網絡。而這樣的食品供應鍊展現出了嚴峻的現實挑戰,需要區塊鍊技術來切實解決。
他提到,區塊鍊的可追溯技術特性在食品供應中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但不僅限于此,它還能夠優化供應鍊性能、減少食物浪費,并達到食物運輸全過程透明化的最終目标。通過食物運輸全供應鍊實名化,區塊鍊技術能真實反映出食物從生産到運輸的每個步驟,打造一個更具效率、可持續的食物系統。
在優化供應鍊上,Frank Yiannas解釋道,區塊鍊技術能在網際網路時代全新的資訊高速公路建設上成為基石,通過與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結合,來在鍊上儲存并結構化供應鍊的實時資料。并且,其還能增加食物的流動性,讓食物以更快想效率達到消費者手中,保證消費者得到新鮮的食物進而減少食物的無謂損耗。
區塊鍊在公共資訊登記的技術優勢
除此以外,NIST資訊技術實驗室的負責人Charles Romine在發言中也提到,盡管在目前,受區塊鍊影響最深的仍為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業,但毫無疑問,區塊鍊的應用前景和潛力以及展現出來,比虛拟貨币更為宏遠的未來。他特别建議,基于其資訊上鍊不可篡改的特性,區塊鍊技術在應用公共資訊登記上應得到充分利用,如土地所有權持有登記、結婚證書和出生記錄這些公民資訊注冊。
他還透露,NIST将對區塊鍊技術使用的密碼學進行深入研究,并将與國際相關的技術委員會和研究團體進行合作,來推動區塊鍊标準的制定工作。
另外,國會研究服務部的網絡安全分析人員Chris Jaikaran針對美國國會應用區塊鍊技術,提出建議:他認為,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區塊鍊目前隻被廣泛應用在金融工具等相關服務中,遠遠談不上對現有系統進行取替,但國土安全局和證券交易委員會、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正籌備區塊鍊技術應用到具體業務,這些都将為國會實作目标提供評估條件,為引入這項新興技術進行政策調整。
關注網絡安全:量子攻擊正成隐憂
在其後的問答環節,不少在座代表都對區塊鍊技術在應對網絡安全的問題産生探讨的熱情,要求出席的證人們對其做出詳細說明,當被問到使用者私鑰丢失的危險性時,Chris Jaikaran坦言,這将對使用者的數字資産和公司辛苦搭建的區塊鍊産生極大的風險,說明在這場聽證會上,對于區塊鍊技術應用落地的讨論,進入了論證可行階段。
另外,還有不少代表對使用區塊鍊這一個開放平台來分享政府事務相關的資訊表達了隐私安全的擔憂。特别地,Ed Perlmutter提出質疑,對于潛在的攻擊而言,分布式分類賬本該如何保證安全?
Charles Romine稱,類似這樣的51%攻擊對于個人計算機确實會有使得區塊鍊網絡癱瘓的風險,但對于企業級區塊鍊等大型網絡而言,其規模更大,危險性則更低。
聽證會還有一個重要議題為,如何應對量子攻擊?盡管從理論上來講,其确實會對區塊鍊系統安全性産生毀滅性的打擊,但Charles Romine解釋道,量子攻擊需要數以十年計的時間才會真正成為人們需要考慮的隐患,他提到,“如果能夠齊心協力共同開發量子計算,我相信距離密碼學相關的技術成熟還有數年的時間。”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2-15
本文作者:吳陽煜
本文來源:
雷鋒網,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