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5歲之前,你喜歡曹操,可60歲後,你就會覺得劉備才是真的厲害

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人們在不同年齡段心理狀态是不一樣的,對于曆史人物的看法也會随着年齡的變化而發生調整。

25歲之前,你喜歡曹操,可60歲後,你就會覺得劉備才是真的厲害

在三國這段曆史的人物中,曹操和劉備的性格特征尤為明顯,曹操以雄詐著稱,劉備憑仁德留名,很多人在20歲時往往喜歡曹操,等到60歲時卻會轉而覺得劉備最為厲害,造成這一現象除了年齡的影響因素外,也與他們兩個人的生活經曆有着莫大的關系。

曹操敢于刺殺董卓是其令人稱贊的地方之一。

早在天下發生動亂前夕,便有人預言:“時将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雖然此時的曹操尚未成為對曆史産生重大影響的人物,可這些預言卻使他自帶光環,曹操還沒做出幾件像模像樣的事情便已經聲名遠播了,人們“不見其事而先聞其名”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25歲之前,你喜歡曹操,可60歲後,你就會覺得劉備才是真的厲害

常言道“事實勝于雄辯”,盡管名聲在外,可要是長時間不做出像模像樣的事情,曹操同樣也會讓天下人恥笑,他很快便将自己英雄的一面展現在了世人眼前。

漢末朝局動蕩,董卓入京後更是為非作歹,大臣們一心想除掉逆賊,可礙于董卓掌握了強大的武裝力量,他們往往敢怒不敢言,隻能做表面上的順從。眼看漢室将傾,群臣卻束手無策,司徒王允隻能以過壽為名召集其他大臣聚在一起發洩内心的憤懑和感傷.

就在哭聲充溢全屋的時候,曹操發出了異常尖銳的笑聲,他帶有幾分不屑說道:

“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

25歲之前,你喜歡曹操,可60歲後,你就會覺得劉備才是真的厲害

這句話與群臣的無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光有豪言壯語還不行,曹操必須要做出消滅董卓的實際行動才能讓其他人信服,接下來他便手拿寶刀前往董府行刺。

盡管刺殺董卓的結果是失敗的,可曹操在這一事件中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氣,他在關鍵時刻的果斷出手為他一舉赢得了天下人的敬佩。曹操傳回家鄉組建軍隊,沒過幾日就出現了“應募之士,如雨骈集”的情況,這與曹操在刺殺董卓一事上的華麗出場存在着必然的聯系。

很多二十歲的人看待曹操刺殺董卓一事時,往往會對他在關鍵時刻的智慧和勇氣産生崇拜之情。

25歲之前,你喜歡曹操,可60歲後,你就會覺得劉備才是真的厲害

在之後的群雄争奪中,曹操表現得有勇有謀,盡管有時候也會做出些奸詐的事情,可在亂世之中又有哪一個是真正的君子呢?在很多處于二十歲這一年齡人的眼中,曹操的奸詐隻不過是應付亂世的方式,不能單純以道德好壞來做簡答的評價。

除了領兵作戰外,曹操對我國文學的發展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史書描述他“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文韬武略在曹操身上是并存的,他一手打下根基的魏國在三足鼎立的曆史格局中也是實力最強大的一方,二十歲的人多數渴望做出一番事業,他們看待曆史人物時,多數是以結果分析過程,曹操的人生成就極大,同時他實作自己目标的過程也存在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是以二十歲的人認為曹操最厲害也就不難了解了。

25歲之前,你喜歡曹操,可60歲後,你就會覺得劉備才是真的厲害

而将劉備放在二十歲人的眼中時,他比曹操少了很多優勢。

在人物的出場上,劉備并沒有做出像曹操那樣隻身行刺董卓的勇敢行為,盡管他可以拿出漢室後裔的名号讓自己在天下人中取得威信,可那時的他已經家道中落,自己早已經淪為了販履織席之輩。而他偏偏有“王霸之略”,有鑒于自己的現實情況,劉備選擇了老老實實做人,偶爾還會哭哭啼啼,通過四處宣揚自己是漢室後裔并且以“弘雅有信義”之心招攬天下名士。

劉備在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時,更多的是仁慈與禮讓,即便陶謙多次讓出徐州,他也表示自己不能取而代之,雖然劉備的性格特點很符合儒家的要求,但當比較年輕的人分析劉備時,往往會感覺他很虛僞,而曹操則多了幾分坦蕩。

25歲之前,你喜歡曹操,可60歲後,你就會覺得劉備才是真的厲害

不過,當你上了年齡之後,劉備的行為在你眼中,情況就有所改變了。

首先是在起事的條件上,劉備最初隻不過是一介平民,他能夠依靠的隻有漢室宗親這面旗幟,況且漢室早已經面臨被颠覆的危機,這面旗幟能不能立得住都成了問題。

即便是立住了,劉備也要自己組建軍隊,還要自己尋找能夠長久駐紮的區域作為依托,其中的艱難程度令常人難以想象,是以在舉業之初,劉備先後投靠過多股勢力,有修史者評價他為“崎岖立國”,這算是對劉備創業艱難最為确切的描述了。

其次是在年齡上,劉備是一個早年不得志的形象,但他依舊不墜青雲之心,雖然年過四十還沒有取得太大成就,可他并沒有放棄自己内心的理想,他靠着織席販履的營生頑強地生活了下來。

25歲之前,你喜歡曹操,可60歲後,你就會覺得劉備才是真的厲害

同時他還不忘關心國家大事,漢室的興衰時刻牽動着他的神經,他用自己的行動诠釋了什麼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漢末群雄并起之際,劉備果斷地登上了曆史舞台,其堅韌不拔的意志令人敬佩。從堅守個人理想這個角度來看,劉備确實令人稱道!

最後是在成就上,盡管劉備底子很薄,可他屢敗屢戰,從來沒有因為暫時的失敗而停止實作心中遠大理想的腳步,經過多年努力,他最終在西川站穩腳跟。盡管劉備于後來建立的蜀漢在實力上比不過曹魏,但若考慮到他舉業之初面臨的種種困難時,我們便會承認:

劉備能夠走到這一步實屬不易,即便是曹操面臨相同的處境,恐怕也很難有這樣的成就。

25歲之前,你喜歡曹操,可60歲後,你就會覺得劉備才是真的厲害

當人們處在二十歲的年齡時,更多的是以結果為導向的眼光看待曆史人物,擁有豪情與威名的這種角色更容易受到稱贊,像曹操這樣的人更容易受到他們的崇拜;而當年齡進入六十歲時,由于自身閱曆的豐富,人們在看待曆史人物時,更多的是體會他們的不易和艱辛,像劉備這樣的人更容易受到認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