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區塊鍊?超級賬本 Brian Behlendorf 從五個方面教你認識區塊鍊能做什麼?應用案例安全漏洞技術監管虛拟币價值

成立一年多,Hyperledger(超級賬本)項目便成為了全球區塊鍊行業開源協作的主要場所之一。

而随着區塊鍊這個概念從去年年末成為熱詞開始,為人所矚目的不隻是這個項目本身,還有它的執行董事 Brian Behlendorf。

他曾是著名開源軟體組織 Apache 軟體基金會的首任理事長及創始人之一,工作成果被網際網路上超過一半的網站使用,為早期的網際網路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而後,Behlendrof 在 2003 年加入了另外一大開源組織——Mozilla 基金會,并在理事會任職。 一直到 2016 年 5 月,他加入了 Linux 基金會,主管開源區塊鍊項目 Hyperledger 開發和運作。

在去年 11 月的一次公開信中,Behlendrof 表達了他對 Hyperledger 項目的願景,他希望該項目成為軟體開發者社群建構開源區塊鍊和相關技術的搖籃——像早期的 Apache Web 伺服器和 Mozilla 火狐浏覽器一樣。

截至目前,Hyperledger 不僅由 Fabric 和 Sawtooth Lake 組成,而且還包括 Blockchain Explorer、Cello、Iroha 和許多其他項目,而它已變成由 Linux 基金會托管的增長最快的項目。

他将這一年來的成長歸功于 Linux 基金會的治理模式,該模式可以讓各種規模的組織、開發者社群和技術專家達成最高水準的合作,以公開公平和結構化的方式進行疊代。

什麼是區塊鍊?超級賬本 Brian Behlendorf 從五個方面教你認識區塊鍊能做什麼?應用案例安全漏洞技術監管虛拟币價值

1月29日,Behlendorf 在 EmTech China 峰會上發表了演講, 他透露 Hyperledger 目前已經有二百多個不同組織的合作平台,合作夥伴有 IBM、Intel、百度、萬達、華為等,在中國,他們也有 40 多個成員公司。

“我們希望将開源開發者聚集在一起,合作開展區塊鍊技術,完善我們的架構,為各個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務,進而創造更多價值。” Behlendorf 說。

開頭的演講中,他就先給 Hyperledger 打了個“廣告”,不過,如果在随後的演講内容中你想聽一些新鮮的關于區塊鍊 “真知灼見”,或者哪些虛拟币值得一投這樣的内容,那你可能要失望了,他更多關注區塊鍊技術本身,并且後來他也告訴記者,自己對挖礦也并不怎麼感興趣。現在的當務之急,他認為就是教育客戶去應用區塊鍊。

以下内容為 Brian Behlendorf 所了解的區塊鍊,包括他的演講和媒體采訪内容。

區塊鍊能做什麼?

要想知道區塊鍊能做什麼?那先得了解它是什麼,這就不得不解釋它的兩個基本概念:分布式賬本和智能合約。

分布式賬本實質上是一個獨特的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像一個網絡一樣,所有人都使用區塊鍊就會建立一個生态系統。個人的分布式賬本就像一個記錄本,通過數學以及密碼學,分布式賬本可以永遠記住固定序列,事實内容不會被篡改。

而智能合約是交易雙方互相聯系所使用的工具。Behlendorf 舉例說,“我和在座各位打賭明天北京會下雨,我們用智能合約來記錄這個事情。這樣,如果明天北京沒下雨,我就需要把我的錢或者賭注交給赢了的人。”

由此來看,無論哪個行業,隻要跟交易相關,實際上就能夠使用區塊鍊技術,這也是它能産生的基礎。它可以對交易進行核實,并進行價值轉移。

這與有些人所認知的比特币等加密貨币隻是區塊鍊技術的單一應用不同。實際上,并不僅限于此,這就像網際網路和網站的關系,網站可以是 Google、百度等,但它們都隻是網際網路的一個應用。在媒體采訪中,他做了這樣一個比喻:比特币可以說相當于網際網路界的雅虎,而區塊鍊就相當于網際網路。

應用案例

在區塊鍊上,人們可以追蹤産品生産到發貨,再運送到零售店的一切資訊。比如,鑽石行業曾經為了不讓沖突地區的血鑽進入市場而聯手建立了一個項目,在該項目中,每一個供應商都會追蹤并記錄鑽石的來源和它的全部蹤迹,這個系統背後的密碼學和共識機制可能比較複雜,但通過區塊鍊技術可以根據這樣一個追蹤系統去核實記錄。而在過去,這時一件沒有辦法去做的事情。

在去年,鑽石行業引入了區塊鍊技術之後,每個鑽石進入市場的時候都需要進行認證,它的整個經銷過程都會記錄在分布式賬本上,這就可以防止一些來源非法的鑽石進入市場,如果發現購買的鑽石在總賬上沒有記錄,那就能知道它的來源不太明确,進而防止任何欺詐行為。Behlendorf 表示,這個計劃會在今年開始正式施行。

當然,區塊鍊技術與雲計算是不是可以結合呢?當然是可以的,Behlendorf 解釋說,任何時候隻要使用區塊鍊,那在雲上也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記錄,進而打造出信任機制。

區塊鍊技術的另一使用案例是土地所有權。在很多國家,政府在土地所有權上的公信力是比較低的。盡管很多國家土地資料進行了數字化以加快處理流程,但這樣的做法也加深了腐敗。因為有的官員會操縱資料庫中的記錄,進而修改這片土地的所有權,而且這樣的情況很難發現。

而現在,印度和美國一些地區将房産資訊放置到分布式總賬上之後,就可以看到整個土地交易過程,一旦出現任何變化,所有人也都可以看到,這也是以可以防止任何破壞行為發生。

此外,區塊鍊技術可以幫助人們創造一種數字身份,它也可以為每個人提供數字化的身份曆史,包括各種證書、身份證和護照,比如印度正在将區塊鍊技術應用到身份認證上。

安全漏洞

一般來說,區塊鍊技術的整個服務可以分為私有和公有,許可和非許可。其中許可與非許可指的是誰可以寫區塊鍊,而公開與非公開則是指誰可以讀區塊鍊。

如果将上述應用案例做個分類的話,比特币和以太坊是公開無許可的,民意調查則是非公開無許可的,土地所有權應用是公開且許可的,而醫療記錄則是許可非公開的(個人健康資料可以在資料鍊上共享,但涉及個人隐私并不能完全公開)。

盡管區塊鍊應用十分廣泛,但 Behlendorf 也指出了它的安全問題。正如所有軟體都是有漏洞的一樣,更多危險也潛伏在區塊鍊生态系統之中,需要警惕黑客可能會使用垃圾資料這樣的惡意行動來沖垮這個系統。另外,由于區塊鍊具有不可逆性,那這些漏洞可能導緻的資料洩漏是永久性的。

Behlendorf 表示,他們也經曆過這樣的事情,一旦出現問題,沒有任何智能合約或是架構可以迫使某個節點删除資料。

是以,當區塊鍊中承載了個人資料時,他認為就有必要第三方進行監督,也就是所謂的社群合約。比如美國健康資訊隐私與流通法案,歐盟相關的通用資料保護條例等。這些監管條例都是為了防止資料洩漏,并且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收回這些資料,這些協定既可以是國家法律規定,也可以是人為規定。

是以,在他看來,一定要確定對智能合約和區塊鍊有一定的管理,這非常重要。

技術監管

在随後的圓桌論壇和媒體采訪中,他也強調了這一點。

中國和南韓禁止虛拟貨币交易,有人認為一方面這是法律法規方面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是因為自身的商業模式沒有建立起來。而 Behlendorf 認為現在企業先用區塊鍊就有優勢,但也得遵守法律法規。

他覺得區塊鍊作為一種驅動因素會讓現在的政治管理系統出現一些變化,這就像銀行會改變了傳統的财富壟斷模式一般,區塊鍊也會幫助很多國家提高管理效率等大問題。“去中心化的技術,已經很難讓一個單一‘供應商’去為所有的利益相關方提供所有服務了。區塊鍊會是一種平衡的技術,它讓更多的利益放在競争中,這樣會越來越平等。”

但他也表達了一些顧慮,特别是社會契約方面,可能會促使一些新的非國家體出現。是以區塊鍊技術不應該是要逃避整個政府架構, 而是去更好的做一些監管和把控。當然,加密貨币本身也制定了自己的遊戲規則,而并不是說是無序的。

同時,他也強調,現在面臨的是全球有很多不同理念,這會涉及到一些人的利益,是以在確定區塊鍊技術自動化的過程中,一定要把人這個因素考慮在内。

他還認為,如果想發展區塊鍊技術,絕對不能忽略内在挑戰,尤其在添加新節點的時候,因為有一些節點添加,可能會為一些壟斷者們所利用。

當然,就目前而言,最大的挑戰還是怎麼樣去教育客戶應用區塊鍊,包括移動裝置、傳統計算機等。他相信大部分工具,都會一位區塊鍊而不斷地進行優化,持續為客戶帶來更好體驗。

MIT Media Lab 研究主管 Neha Narula 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她認為教育和宣傳非常關鍵,這是現在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而這也是因為區塊鍊技術涉及不同領域,代币也需要不同的學科專家來涉及監管流程,是以操作起來就會有點麻煩。

虛拟币價值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大家都認可了之後,它才有價值的。”在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選擇比特币時,Neha Narula 這樣評價。

“你可以先想想為什麼人們會覺得金錢有價值?金錢的價值是怎麼衡量的?想想債券、股票這些東西他們為什麼有價值?這些還不都是在人們認可後才有價值的。”

比特币價值的大幅波動在她看來是因為很多人有時候會認可它,有時又不認可所導緻的,那對比特币或者其他代币會替代今天的貨币他們又怎麼看?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 1300 多種代币,包括虛拟資産和現實資産。Behlendorf 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把自己的資産放在比特币或者是區塊鍊系統之上進行交易。

“我們的法定貨币很有可能會在分布式賬本上被比特币代替。到那個時候,我們電子錢包裡的貨币就可以進行轉賬等,大大提高轉賬效率。”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1-31

本文作者:王金許

本文來源:

雷鋒網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