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家對話李斌:一不小心又被上了熱搜,以後說話要滴水不漏

近日,光子星球參與了騰訊科技2021年終策劃,并獨家對話了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在對話中,李斌談到了2019年最難時為何沒與小鵬汽車合作或合并,也回應了關于自己“多懷舊才會買油車”的言論争議,還談到了對于蘋果造車的看法。

“我也不知道怎麼一不小心又被上了一下熱搜。其實我的原意是,這兩年電動汽車的産品越來越豐富,不同價格段都有很好的産品。另外基礎設施也建得越來越多,今天買電動車跟前幾年相比确實可以擔心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李斌說,的确可能因為就截了那一段顯得有點雷人,但自己還是希望大家買車的時候考慮一下電動汽車。總體上來講,現在買電動汽車的理由越來越多了。

談及蘋果造車,李斌表示,蘋果準備這個事已經準備很長時間了,現在大家是覺得越來越近了,目前産業鍊有一些公司也已經開始在根據他們的要求動起來了。

“我覺得(蘋果造車)是一件正面的事情,對這個行業本身來說,大家有更多的産品可以選擇,單從競争的角度來講肯定是更加的激烈。”

以下是本次對話主要内容:

提問:是能否用一個關鍵詞形容下蔚來的2021年?

李斌:如果非要找一個關鍵詞,我覺得差不多是“準備”這個詞準确一點。2021對我們來說确實是給将來幾年發展打基礎的一年,今年團隊的規模,不管是研發,還是使用者服務人員方面的投入,增加的比較多。

我們的基礎設施、換電站、服務中心、蔚來中心布局也很多,另外我們開始進入到全球市場,在挪威開始傳遞車輛。我們宣布在2025年要進入到全球25個國家,同時蔚來新産品的推出也開始提速。

年初我們釋出了ET7,在12月18号又釋出了ET5,市場反響非常正面,是以2021年對我們來說是給将來幾年發展打基礎的一年,用“準備”或者“打基礎”應該都比較貼切。

提問:因為2021也是從蔚來ES8釋出後,唯一一年沒有新車傳遞的一年,對你來講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李斌:确實多少有點壓力,因為我們現在傳遞的這幾款車,ES8是2018年釋出的,這些都還是我們第一代平台的智能化技術。

那我們在2021年初釋出ET7,就宣布了第二代的技術平台即将投入量産,從ET7開始,所有的車都是基于第二代的智能化技術平台。中間确實因為2019年的原因,放棄了部分一代半的研發計劃,讓今年稍稍的被動一點。

提問:可否描述一下你對2022年這個行業的競争預測,你覺得這行明年的一個“X”因素是什麼?

李斌:我在2019年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觀點,在我們内部2019年以前,對于蔚來來講,是一個組隊集訓的階段,我們團隊組建、品牌釋出、商業模型,開始有了初步雛形。從2019年開始到2023年、2024年,我們叫做資格賽階段,隊伍組建好了,訓練了,開始通過小組賽、資格賽,赢得參與最終競争的資格。我認為差不多2024年、2025年開始,整個行業會進入到最終的決賽階段。

2021年我們也看到很多科技公司,像華為、小米、蘋果,他們在汽車領域的計劃已經越來越清晰,從2022年開始大家肯定都在埋頭幹活,是以我覺得這個行業最終真正的決賽,還是差不多在2024年、2025年這個時間段。可能更根本性的行業格局變化,會在那時看得更清楚一些。

提問:來回應一下小鵬之前說的至暗時刻吧?他前不久在央視節目上說,在最難的時候,沒有投資人願意見他,對你們也是一樣的嗎?可能是見得更多?

李斌:對,那肯定的。

提問:當時你們在2019年談及所謂的合并或者類似的合作,為什麼最終沒有談下來,是因為彙報還是一些别的原因呢?

李斌:都不是,其實我看小鵬也說過,我當時跟他說,我們兩個在重症監護室,可能随時會挂掉,我說你們也差不多是在重症監護室的門口,本來我們都還有點力氣,再稍微折騰一下兩個力氣都搞沒了,可能兩個人都挂掉。

但小鵬确實也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他們有很多方面做得非常好,我們關系也都挺好的。

提問:随着ET5的釋出,接下來新勢力幾家的價位段變得越來越相近了,是不是意味着大家的關系也跟以前不太一樣了?

李斌:還好,其實我們互相之間的競争,媒體都願意放到一塊寫,但其實從業務的角度來講,大家所在的細分市場還是有較大的差別,像我們的平均的售價是40多萬人民币,他們肯定比我們要低一些。

大家針對的目标使用者群也有些不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汽車行業不是一個赢者通吃的行業,其實汽車行業的競争相較于網際網路公司,沒有那麼撞(到一起)。我覺得現在真正的挑戰,還是要說服傳統的汽油車使用者怎樣去考慮電動車,因為大家對電動車還有或多或少的誤解。

從存量的角度來講,中國将近3億輛車,電動車2% -3%的比例還是非常少的,是以怎樣讓更多使用者能夠考慮電動汽車,是我們共同的目标,也就談不上什麼特别的競争。

提問:2019年最困難的時候,你在看《長征》,2021年主要在看什麼?有推薦的嗎?

李斌:今年還是看了不少書,我前段時間推薦過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我其實是重新看了一遍,覺得還是挺多感觸,因為現在全球大環境的變化,所有的公司,哪怕你沒有國際業務,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影響。其實我們從2018年就開始受到影響,包括我們的融資以及資本市場的變化。2021年進到全球市場,我們更加感覺這方面的一些壓力。比如每個國家都有非常嚴格的資料管制方面的政策。怎麼去達到本地的一些政策規定,其實對一個公司的發展、研發,各方面來講都有很大的挑戰。是以今年這方面的書看得稍多一點。

提問:今年有沒有讓你特别睡不着的事情?供應鍊嗎?

李斌:對,供應鍊是一個全行業的問題,不是我們一家公司,2021年全球汽車行業都面臨供應鍊挑戰,晶片以及疫情帶來很多供應鍊的不确定性。作為我們這樣的公司,晶片用得多,肯定壓力更大一些,但好的地方就在于我們從2019年開始,整個供應鍊團隊就在解決各種各樣的挑戰,2019年我們是沒錢了,當時是怎麼保供,去年剛剛好一點又碰上疫情,今年又有晶片的問題,總體來講我們應對的還不錯。

提問:那因為這種全行業缺晶片的情況,對你有沒有産生一些新的思考?

李斌:肯定還是有的,比如怎麼確定供應鍊的安全性,還有在這樣一個日益波動的市場裡,怎麼樣保證公司盡可能平穩地運作?我覺得公司的營運機制和應對這種突發情況的能力,肯定比以前要求更高,我們内部也是從2019年底開始,就有很多這樣的應急小組,這個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來講,因為我們車上用1000多顆晶片。一顆晶片如果不能供應,我的車就沒法交,怎樣保證讓你能有一些晶片替代的能力,比如這個晶片缺料了,我能不能有一個替代的晶片可以用上。這樣的快速反應和研發、測試、品質,就是一個整體的能力,我覺得這些挑戰都挺大的,我們今年也是圍繞着這方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能力。

提問:有沒可能像一些同行那樣,比如先把車交了之後,最後再把一些缺的東西給補上?

李斌:我們考慮過,但最終我們還是沒有這麼做,我們覺得每家公司有不同的政策,我們目前沒有去做這個事情。

提問:大家都去搶晶片,有些同行的創始人不得不去喝酒,你會去嗎?

李斌:我們也在幹。不過我酒量也不怎麼樣,但肯定是要去尋求合作夥伴的支援。

提問:是否會改變你們關于是否自建供應鍊的一些思考?

李斌:我認為和供應鍊的合作夥伴之間,怎麼樣去拉通這種長期規劃是非常重要的。

是以我們今年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和供應鍊合作夥伴都會去讨論3年、5年的長期規劃,因為供應鍊是一個非常長的鍊條,準備的周期也很長。我們如果不對齊長期規劃的話,其實就容易出現不比對的情況。是以我們今年其實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都去把我們的長期戰略規劃打開,讓大家知道我們産品到底是怎麼規劃的,我們的産能是什麼樣的需求,不是讨論1年的事情,我們希望是讨論3年、5年的事情,讓他們去比對産能的時候,能夠有前置的準備,這樣大家的效率都能高一些。

提問:長遠來看,是不是車企都參考比亞迪、長城他們在供應鍊上的一些布局?

李斌:每個公司的政策不太一樣,我認為汽車行業還是一個分工協作體系非常完整的行業,哪些事情自己做,哪些事情交給合作夥伴來做,我想每個公司有不同的政策。

提問:前不久關于你“搞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還買油車”的言論,在網上争議挺大的,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李斌:我也不知道怎麼一不小心又被上了一下熱搜。其實我的原意是,這兩年電動汽車的産品越來越豐富,不同價格段都有很好的産品。

另外基礎設施也建得越來越多,不光像蔚來自己這樣做充換電站,也包括很多第三方公司,包括國家電網、星星充電、特來電等,很多公司他們基礎設施布的越來越廣,很多原來電動車不能去的地方,現在都能去了,我們今年也部署了很多這種目的地充電路線。我覺得今天買電動車跟前幾年相比确實可以擔心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的确可能因為就截了那一段顯得有點雷人,但我還是希望大家買車的時候考慮一下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确實有它的很多優勢,當然也有一些缺點,這個不可能一件事情隻有優點沒有缺點,但我覺得像2021年中國的新能源車滲透率一下到了20%以上,10輛裡面有2輛就是新能源車,2020年底的時候才5%。

今年一下從1/20變成1/5,說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識到了新能源車和電動汽車的好處,當然這個确實是引起了争議,一些話給大家帶來了誤解,但總體上來講,我覺得确實作在買電動汽車的理由越來越多了。

提問:包括之前因為你說的“比保時捷工廠先進”的言論也産生了很多争議,是不是意味着接下來你的團隊可能會對你在說話方面做一些要求或限制?

李斌:對。是以你看我現在接受采訪都很緊張,說話都試圖要滴水不漏一點。

提問:你個人最想撕掉的标簽是什麼?

李斌:我有什麼标簽嗎?我也不知道有什麼标簽。

提問:比如說最慘、好人、理想主義等等。

李斌:沒有什麼,我就是我。其實因為你跟我比較熟,我更在乎的是認識我的人、幫助過我的人對我的看法,其實别的标簽我不認同也沒辦法,這也不是我想改變就能怎麼樣。

提問:那麼對于蔚來的标簽,你們有沒有想撕掉的?比如大家會給蔚來貼上換電或服務的标簽,一旦這個标簽比較重的話,可能大家會覺得你的産品其實是會容易被弱化掉?

李斌:對,我覺得這個倒是。因為蔚來在這個行業裡面就是換電、服務和體驗,大家傳播的時候容易講這些東西,包括媒體和使用者。但事實上來講,大家講換電的時候,可能不知道我們是充電體驗最好的品牌之一,我們也布了幾千個超充網絡和目的地網絡,我們的家充裝安裝比例也非常的高。

比如講到我們的服務,可能大家忘了我們每年投幾十億在研發上面,我們的ES8在推出的時候,在技術方面非常領先。我們在2021年因為還沒有新産品傳遞,可能大家會感覺在技術、軟體等多方面有一些提升的空間,但是我們其實在自動駕駛、智能化等很多方面,研發投入都是非常深入的。

比如我們的 NOP領航輔助功能,在行業裡也是最早推出之一,當然特斯拉推出比我們早一些,我們在中國是最早推出的,是以類似于這樣的一些情況很多。可能這個時代有的時候就是會稍稍辛苦一點,你想讓人家全面的認識你還是有點難的。但我覺得這個沒關系,交給時間,我們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并不急于去撕什麼标簽。

今天大家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觀點要鮮明一點,才可能有人去讨論,好像如果說我們什麼都好的話大家覺得有點boring。

提問:有些車企在提高效率時,會要求工程師的KPI是在某個産品上要節約多少錢,蔚來沒有這樣的要求嗎?

李斌:我們确實沒有這樣的目标,從去年開始,随着傳遞量的增長,我們的毛利率也增加了。現在差不多在20%左右,但特斯拉更高一些,差不多是在30%左右,畢竟我們傳遞量一個月就1萬左右的規模,我們相信随着傳遞量的增長,毛利率也會有更好的表現。有一些事情随着時間的推移,它本身的規模效益就會展現,我們還是要有點耐心。

提問:可不可以講一下2021年你的OKR目标和2022年的OKR目标是什麼?

李斌:因為涉及到我們内部的一些機密,就不說那麼細。我們在内部有一個工作方法叫VAU(即“Vision目标-Action行動-Upgrade提升”的工作方法)目标行動改進計劃,和OKR有一些精神是差不多的,這是我們蔚來自己的一套工作體系。

我每個季度都會寫VAU,包括最近要制定2022年的VAU,我制定完了以後,我們的同僚們也會去對齊,然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VAU,這套方法還是挺好的,我們既要看遠期的一些目标,也要看近期的行動計劃是不是和遠期的目标能比對。

因為世界變化太快,我們需要在目标和行動之間建立聯系,像2023年、2024年和我們現在2021年做的事情之間能不能建立起關聯,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提問:你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怎麼確定你的時間配置設定比?如說在拜訪使用者、内部管理或者其他方面,你怎麼來配置設定你的時間來確定效率更高?

李斌:比如今年我時間很多,在面試團隊的融入上,花的時間比較多一些。還有整個産品和技術路線的制定,戰略方向的制定,作為CEO來講非常重要的工作。還有一些關鍵的業務計劃推進,我也會花很多的時間,我對細節會參與的比較多一些。

其實拜訪使用者對我來說是一個比較放松的時候,我沒有簡單的把它當成一個工作,一般也都是周末去,今年因為周末要開各種各樣的會,是以花在這方面的時間比較少,我希望明年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各地走訪使用者,從他們那了解産品和服務的回報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你不去面對使用者,隻是看一些冷冰冰的數字或者文字的話,是很難有這樣的感覺的,是以我是非常願意看看使用者到底在怎麼用我們的車,他們有什麼吐槽的地方,有什麼建議,這個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提問:你之前也多次強調2019年實際上是使用者拯救了蔚來,但是在2021年的時候,有幾次負面輿論事件其實也是跟使用者有關的,對你們來講怎麼確定他們既可以有比較積極、熱情的參與度,又不對品牌産生一些比較負面的影響,這個難度是不是比較大?

李斌:其實随着使用者的增加,員工數量的增加,場景也增加了,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也會增加,出現一些問題也是很正常的,但這對我們也是很大的挑戰。

我們從内部的角度來講,并沒有感受到什麼特别的壓力,我們要接受這是一個越來越多元和越來越多樣化的一個社群,我們有不同的想法,使用者也有不同的想法,在我們來看是很正常的。關鍵的關鍵是什麼,在服務使用者這件事情上,是不是忠于我們自己的初心,成為一家使用者企業的初心。

我們在解決每件事情上,是不是有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流程是不是可以更優化,反應回報是不是可以更快?我們更多的是從内部角度來講,看看我們怎麼可以做得更好。

但我們從來也沒有天真到認為每一個使用者、每件事情都對我們是滿意的,确實也做不到,但是我們每件事情上是不是盡了全力去做得更好,這是我們對自己的一個要求。

提問:關于出海,你怎麼來給蔚來出海的這幾個月打分?

李斌:挪威從9月底開始傳遞,需求還是非常不錯的。我跟挪威的總經理開會,我說我不太關心傳遞量,我隻關心一件事情就是使用者的滿意度,因為使用者滿意度聽起來好像挺簡單,實際上它挺複雜的,比如說我們的産品,特别是軟體能不能符合挪威使用者的需求,我們在中國的使用者吐槽,我們至少能夠聽得見,但挪威的使用者我們怎麼能保證聽得見就是一個問題。

還有我們整個公司的研發體系和服務體系是不是已經做好了支援中國以外的使用者的準備,比想象的要複雜很多,還有基礎設施,怎麼克服文化的差異。是以你要想讓使用者滿意,其實是方方面面你都必須做到,要不然的話你隻是一個好人,但你什麼事情都搞砸,這并不正确?你就是态度好也不行。

業務流程各方面的事情都要比對這個目的。從目前來講,其實我在第四季度有一個VAU就是挪威的使用者滿意度要到4.6分,現在來看還有點差距,我們要做的、改進的地方還是非常多的。但總體來講,在挪威每4個試駕的使用者就有1個會訂車,這個比例還是非常高的,從這個名額角度來看的話,挪威團隊做的還是非常不錯。

提問:有沒有一個比較長遠的中長期規劃,比如說在海外的市場大概占比要達到多少?

李斌:長期肯定是有的,但我覺得這些規劃還是更多偏内部一些,對外一說感覺就是我們要做一個什麼宣言。如果我們去看高端市場,全球差不多是800萬到1000萬輛的一個規模,但中國是最大的市場,中國差不多占40%,歐洲加美國差不多占到50%,是以如果你去看的話,中國歐洲美國加起來就占到全球的90%了。

毫無疑問,如果我們想在全球獲得成功,就必須在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都獲得成功,否則的話你隻靠中國市場,很難去參與全球的競争。

作為一家中國公司,在當下要去别的地方,需要承受很多的壓力。但是我覺得總要有一些公司去做這個事,你不去做這個,那别人就覺得中國公司沒人可以做。雖然我們知道這個很難,但是我們願意去承擔這樣的壓力和風險,在歐洲、美國提供我們的産品和服務。

當然我們隻是開始走了第一小步,2022年我們這個步子可能會稍稍大一點,再往後就會慢慢提速,難度比在中國賣車肯定是要難很多。我們會有一個長期的思考,也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即使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在中國不會碰到的問題,我們也會保持耐心,非常堅定的去做這個事。

提問:蘋果也在造車了,你覺得對産業或者對你們這樣的從業者來講會帶來什麼變化?

李斌:蘋果大家也都特别關注,它準備這個事已經花了很長時間了,現在大家是覺得它越來越近了,我們也看到産業鍊有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在根據他們的要求動起來了,我覺得是一件正面的事情,對這個行業本身來說,大家有更多的産品可以選擇,單從競争的角度來講肯定是更加的激烈,但是我覺得對使用者和産業都是有意義的事情。

提問:是以蔚來的目标會是對标蘋果嗎?

李斌:他們應該也不會推太便宜的車。

本文作者:王潘,來源:光子星球,原文标題:《獨家對話李斌:一不小心又被上了熱搜,以後說話要滴水不漏》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