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博微課堂: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我國館藏青銅器數量非常龐大,對病損的青銅器進行修複和搶救性的措施是當務之急,但是,長期的任務是預防性保護,創造良好的儲存環境,盡可能使青銅器本身及其所攜帶的各種資訊不再因為繼續腐蝕而丢失。僅重視修複而忽略預防性保護是片面的做法,要擺脫文物保護工作的被動局面,必須盡力把保護工作做到文物損壞之前,将長期預防性保護和科學的修複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發揮青銅器的價值。

寶博微課堂: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與搶救性保護的被動方式不同,預防性保護是主動保護。世界著名文物保護專家Chris Caple對預防性保護的定義如下:是為減少對文物危害或防止對文物的損害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在博物館中包括:登入、貯藏、搬拿、包裝、運輸、保衛、環境管理等工作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現在就讓我們從改善博物館藏品的儲存環境入手,來了解如何通過預防性的保護措施,最終達到避免和減緩藏品損害的目的。博物館藏品的儲存環境主要包括溫濕度、空氣污染物和光照強度等的監測與控制以及建立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設施等。

寶博微課堂: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環境監測系統

寶博微課堂: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環境監控資料

(一)溫濕度

館藏青銅器儲存環境最基本的因素是空氣的溫度和相對濕度。經過國内外博物館藏品保護科技人員的長期研究實踐,目前已公認的博物館建築内環境氣候的标準值是:溫度為15~25℃,相對濕度為45~65%。對于青銅器而言,溫度變化範圍沒有達到使金屬軟化或者熔化的溫度,就可以保持其原有形态。但是,溫度升高會加速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化學反應,例如會改變某些腐蝕産物的溶解度,進而生成不同的腐蝕反應産物,導緻文物表面狀态變化。濕度是青銅器有害鏽産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青銅腐蝕病變的很多化學反應均需要水的參與。研究資料表明,若其他條件良好,青銅器在相對濕度低于35%的情況下,可以保持自身的相對穩定,是以,青銅器的最佳儲存環境為溫度15~25℃,相對濕度低于35%。

寶博微課堂: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便攜式溫濕度記錄儀

博物館内的溫濕度受季風、降水、日照、觀衆流量等因素的影響,儲存環境要控制在最佳範圍内,僅靠自然調節,顯然難度很大,必須輔助于技術措施。可通過安裝空調系統,使用溫濕度調控裝置例如櫃式恒溫恒濕機、冷熱風機以及加、去濕機等來調控大環境溫濕度,也可以使用調濕材料如變色矽膠等控制文物櫃、陳列櫃的小環境。博物館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适合的溫濕度調節材料裝置,確定文物處于最佳的儲存環境。

寶博微課堂: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庫房除濕機

寶博微課堂: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除濕劑控制庫房文物的微環境

(二)空氣污染物

幹燥空氣中除了總占比99.999%的氮、氧、惰性氣體以及二氧化碳等正常的空氣外,人們更關心是另外0.001%的空氣污染物,空氣中的污染物一般包括有機揮發物、氮氧化物、硫化物、臭氧、甲酸、甲醛等氣體污染物和PM2.5、PM10等顆粒物。氮氧化物、臭氧、硫化物等污染氣體主要來自室外,有機揮發物、甲酸、甲醛等主要來自室内各種材料的揮發物。對于青銅器來說,SO2在潮濕條件下形成酸性媒體環境,會使得銅制品上的Cu2O膜被破環,表面氧化膜破壞的地方成為腐蝕電池的陽極,銅本體發生腐蝕溶解,進一步形成溶解度較小的Cu4SO4(OH)6。實驗室模拟研究表明,在NO2氣氛下,表層Cu2O有被堿式硝酸銅代替的傾向,并且顔色加深。臭氧對銅有極強的腐蝕性,它和銅反應生成氧化銅,在濃度增加時還會催化加速青銅器的腐蝕反應。同時,當建築材料、裝修材料、藏品貯存裝置材料及陳列輔助材料等含有揮發性質的有害氣體時,也會對藏品産生危害,例如有機酸和甲醛都會對青銅器産生腐蝕。

在不同的監測點對館藏環境進行監測,可通過安裝空氣過濾裝置,密封文物櫃、陳列櫃,密封充氮等方法創造良好的儲存環境。

寶博微課堂: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博物院展廳無線傳感環境監測裝置

寶博微課堂: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無線傳感環境監測資料

(三)光照

采光照明是陳列和研究博物館藏品的基本要求。太陽輻射出的光按照波長由長到短分别為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波長越短,蘊含能量越大,照射到文物表面對文物的損害也越大。研究表明,紅外線輻射到文物表面會成文物表面溫度升高,會産生熱效應;可見光加速了銅的大氣腐蝕,改變銅表面腐蝕産物的形貌;紫外線會加速文物的老化。

對于密封性較好的文物庫房及展廳,文物表面的光源主要來源于人工光源,在人工光源的選擇上,應選用紫外線含量低、光照強度可調的LED冷光源作為照明光源。不同材質的文物對光的敏感程度不同,給如對光敏感度較高的紙質類、 紡織品類文物,建議光照強度不高于50勒克斯,對光敏感度一般的竹雕、木雕、象牙類文物,光照強度應不高于150勒克斯,對于光照強度不敏感的金屬類、陶瓷器、石雕類文物,光照強度應不高于300勒克斯。光照對文物的損壞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在不影響參觀效果的前提下,為盡量減少文物的曝光強度和曝光時間,可定期輪換展品。同時展廳應加強管理,禁止使用閃光燈拍照。展櫃玻璃可選用超白防紫外線夾膠玻璃,濾除紫外線的危害。

(四)突發性自然災害

地震、台風、洪水、雷擊等突發性自然災害都可能對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是以文物庫房以及文物櫃架一定要具備防雷、抗震等性能。庫房内文物裝入無酸囊匣中儲存,既可以隔絕外界空氣對文物的幹擾,維持文物所處環境的穩定,又可以在發生震動時起到緩沖保護的作用。文物儲存櫃架和展櫃也應安裝防傾倒裝置,避免意外碰撞或地震時櫃架傾倒,損傷文物。

寶博微課堂: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寶博微課堂: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

防震展櫃

每一位文物保護工作者都應具有預防性保護的理念,長期的預防性保護結合必要的科學修複,才能最大期限的延長青銅器的儲存壽命。雖然随着時間的推移,文物消失的趨勢無法避免,但我們盡最大的努力使得這筆寶貴的财富更長久地流傳下去,使人類文明的成果得到傳承和發展。

注:本文主要參考作者文章《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和修複》,文物鑒定與鑒賞;部分内容經過修改調整。

編輯:白 丹

責編:崔睿華

楊 倩

稽核:李 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