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祭竈宮,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帶着濃郁鄉味的方言中,這唱的是什麼?"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伴着古色古香的詩句中,這誦的是什麼?“噼噼啪啪”随着鄰居家小孩的笑聲中,這鬧的又是什麼?
新年到了!瞧,小孩子們穿花襖,添新衣!看,大人們張燈結彩,家家戶戶門口都是對聯!聞,各式各樣的年夜菜擺滿了餐桌,撲鼻的香氣四溢開來。
新年到,福氣也就到了。大門上的“福”字反過來貼着象征“福到”。過年前掃塗污穢象征“黴掃”。天空中綻放的煙火也是迎接着新年的來到。過年不僅是一種習俗,也是人們對往年事業,生活及學習的美好的祝願,以及對新的一年的期許。
新年還聚集了歡笑。人們添置新的家具,喜上眉悄,老人身着棉襖,頭戴新的氈帽。碎嘴的家雀們也在叽叽喳喳地說笑。好一幅和諧的新年美景圖!
過新年,也是個技術活兒。聽老輩的奶奶們說,春聯兒的工序可複雜了!和紙漿,采朱砂。攢上一摞春聯,放好,便才開始寫字。要做紅包,也得剪金花,染紅料,糊成四四方方的才算好。
濃墨重彩的年畫,也頗受人們喜愛。它反映了人民大衆的風俗和信仰,也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的希望。那畫兒上,春天仿佛已先前來到:一片翠色蔥蔥,一叢花色豔麗,明快而不失跳躍。尤其看那海棠,山茶相簇相擁的花園,點綴得整個房間春意盎然。
豐盛的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講究意頭。有“雞”、“魚”、“發菜”、“腐竹”……這些都象征着人們對來年生活的種種美好期盼。
說起春節,更多人想起的便是春晚了。春晚,全名“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它将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心連接配接在一起,讓我們共同沉浸在這濃濃的年味裡。它打造出了“普天同慶,盛世歡歌"的節日狂歡氣氛,它就像迎接新年的使者,大家便在它的帶領下迎來新年。
人們,都在側耳傾聽,等待着新年的鐘聲到來。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的腳步逼近了,人們的臉上滿是期待,沒有一絲熬夜的疲憊。終于随着新年鐘聲的敲響,人們歡呼起來,慶祝新年的到來。這,便是“守歲”。
接下來便是接子們最喜愛和熱衷的事了:走親戚。七大姑八大姨家全部逛一趟。大家帶來的新年的問候,取走分享的喜悅。你送吉祥如意,我給百年順遂;你寄幸福來到,我出更添美貌。和和氣氣,歡歡喜喜,這便是新年的魅力所在。
過大年,過新年!我将幸福美滿的春節塞進大紅包,大家一起拆開這攜春帶喜的吉兆!祝大家新年吉祥,阖家歡樂,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