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100年前,上海灘有一位大家繞不開的女明星:

---胡蝶。

那時的她,銀幕上熠熠生輝,生活中光彩奪目。

她是衆多男人心中的女神,也是衆多男人心中的終極獵物。

1908年,清王朝發生了一件重要的大事:

光緒皇帝、慈禧太後雙雙病逝。

這一年,上海的怡和碼頭附近,一個小女孩呱呱墜地。

---胡寶娟。

她是未來的胡蝶,也是未來炙手可熱的女明星。

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小女孩會在将來成為上海灘數一數二的女明星,也不會有人想到她能夠奪得“影後三連冠”。

胡寶娟出生在一個優渥的家庭中。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她的姑姑嫁給了唐紹儀的弟弟,唐紹儀相繼擔任過全國鐵路總公司督辦、稅務處會辦大臣、以及民國時第一任内閣總理 。

因為這層關系,父親胡少貢順利擔任京奉鐵路總稽查。

她母親賢良溫順,苦于沒能為胡少貢生下兒子,還主動讓其納妾,為家族延續香火。

正因如此,胡寶娟從小的生活環境不僅優渥,而且家庭關系相當的和諧。

她不像民國其她的女子,需要用半生去治愈不幸的童年。

胡蝶晚年回憶起父母時,仍舊流露出感恩之情。

完美且溫暖的原生家庭,成為她年幼生活的堅強後盾,也塑造了胡蝶完善的人格。

因為父親特殊的工作,胡氏一家人常年遊走在北平、河北、天津、遼甯這條鐵路上,以及老家廣州、出生地上海兩地。

她曾經見過落寞的小城,也曾看過大都的繁華。

大都小城在她的眼中早已經是家常便飯。

因為出身在沿海地區的緣故,胡寶娟的家庭比北方家庭更開放,也更前衛。

他老爸就屬于這樣一類人,而胡寶娟的母親雖然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卻也能正視新時代。

她經常告誡胡寶娟的道理便是謙讓、禮貌,不失女子德行。

1924年,已經年過半百的胡少貢辭去職務,全家定居在上海。

這一年,胡寶娟剛剛16歲。

而這一年,後起之秀阮玲玉還寄居在張公子家中,過着凄苦無依的生活。

胡寶娟一家定居到上海的這一年,胡寶娟看到了上海的一則招生啟事。

---中華電影學校開始招生。

胡寶娟高興的報了名,同時将自己的名字改為胡蝶。

這所新辦的電影教育訓練學校學制很短,僅有半年,但其師資力量雄厚,配備有當時電影界的知名導演、評論家。

胡蝶進入學校後,系統的學習了攝影、編劇、化妝、舞蹈、歌唱、表演等系統化的課程。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她從學校畢業後,著名導演陳壽蔭推薦胡蝶進入大中華電影公司,正式開啟了她的演藝生涯。

胡蝶在順利拍攝完人生中第一部影片《戰功》過程中,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個意中人。

---林雪懷。

林雪懷當時恰好參觀胡蝶電影拍攝現場,他們的初試和大多人年少的初識一樣。

羞澀、心動。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隻是,和平常不一樣的是,這一次羞澀、心動的人是大男孩林雪懷。

林雪懷參觀拍攝現場時,時不時用眼睛輕瞥一眼旁邊的胡蝶。

笑靥如花的胡蝶一直盯着他抿嘴偷笑,直到他們兩人四目相對,林雪懷羞澀的低下了腦袋,轉移視線。

在林雪懷看來,胡蝶嘴角的那兩個酒窩早已裝滿了醉人的酒。

未曾貪飲,早已心醉。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當時的林雪懷同樣是一名影視演員,還是《茶花女》中的男主角。

兩人的初識是那樣的合适,又是那樣的甜美。

林雪懷回去之後,想到胡蝶嘴角的兩個酒窩,總是暗自發笑。

他們兩人認識不到一年的時間,正式相戀。

1927年,3月25日。

相戀兩年的林雪懷和胡蝶宣布訂婚。

訂婚儀式上,他們兩人之間的故事沒人在意,因為訂婚現場的台下來了三個大人物。

---明星公司的“三劍客”。

張石川、鄭正秋、周劍雲。

時隔一年,胡蝶正式加入了明星公司,成為旗下力捧的影星。

在明星公司是胡蝶最為輝煌的一段時間,在這裡,她連砍三次影後,達到人生巅峰。

可曾經初遇相識的林雪懷卻一步步被她甩在了身後。

自古以來,

男人過強于女人,女人舒服,可往往不幸福。

但反過來,也是同樣的道理。

女人過強于男人,男人幸福,卻往往不舒服。

林雪懷在和胡蝶相戀之後,就放棄了影視行業,開始經商。

不過,他的經商之路異常坎坷,生意每況愈下。

胡蝶看不下去,出讓自己公司,讓其做了總經理,同時給他買了一輛小汽車。

老天似乎總要考驗這兩個人的感情。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這家公司轉給林雪懷之後,同樣開始衰弱。

此時的林雪懷常常聽到的消息是,胡蝶之是以能火起來,其實就是因為三劍客之一張石川的提攜。

也許,張石川也喜歡在床上教胡蝶英語呢。

明星的花色新聞經過各大媒體的進行加工烹制,往往比現實更有味道。

林雪懷真的相信了!

胡蝶很快收到了林雪懷的分手信。

說是分手信,其實就是斥責信。

信的内容已經無從查證,但核心是林雪懷整理的密密麻麻的關于胡蝶的绯聞。

看到這封信的胡蝶大怒,痛哭一場。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她不明白,在自己身邊陪伴了五年之久的林雪懷怎麼這麼下作。

别人可以不相信她,為何你林雪懷也不相信?

曾經牽手、親吻過的兩個人變得相愛相殺。

1930年,上海的街頭小報傳來了更為震驚的一則消息:

胡蝶狀告未婚夫。

胡蝶以索要欠款、賠償精神為理由,成功打赢了這場官司。

最終林雪懷索賠3158元,婚姻解除。

1931年,胡蝶又認識了她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

---潘有生。

潘有生應該算得上是好男人的最佳典型。

在婚姻關系上,他對于距離感、分寸感這兩樣東西拿捏的非常到位。

胡蝶和這樣的男人在一起隻有一個感覺。

---舒适、惬意。

遇到潘有生是在一次舞會上,那時的胡蝶早已經盛名在外,而潘有生則是外國人所開洋行的的一名普通職員。

他們倆在一起的生活就像是一杯涼白開,如果不出意外,能夠沸騰的機會永遠不會出現。

平凡的不能在平凡,普通的不能在普通。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軍統特務扛把子戴笠的出現。

戴笠的三闆斧打破了這夫妻倆的平靜生活,不僅讓他們之間的生活變得滾燙,潘有生也差點被變成水煮魚。

戴笠開始以一種極度溫情的方式,一步步撕裂他倆的生活。

1937年,8月。

上海發生戰事,潘有生和胡蝶固有的穩定生活很快就被這場戰争波及。

他們逃往香港、廣西,最終逃到了戴笠所在的重慶。

胡蝶在逃離香港時,将畢生的财物分裝在三十多個皮箱裡,托付朋友儲存,自己則與潘有生輕裝上陣,偷偷逃離香港。

不過,這三十多個箱子很快丢失,不知蹤迹。

正是因為這三十個箱子,上天将胡蝶和戴笠的命運偷偷偷偷勾連在了一起。

在重慶的那段日子,胡蝶整天恍恍惚惚,想要找尋自己丢失的箱子。

這些箱子裡,積攢了她半生的财物。

胡蝶與戴笠在宴會相識,看着眼前的這位女子,戴笠為之所動。

他親自下令讓身邊的特工開始搜尋胡蝶丢失的物品。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不過,遺憾的是,特工們找到的僅是一點财物,而且店老闆感覺這夥人不對勁,直接開溜。

戴笠為了讓胡蝶高興起來,按照胡蝶開出的财物清單,從國外各地一一買回。

這裡面有不少鑽石、香水、皮鞋、名包,可謂價值不菲。

戴笠此舉讓胡蝶頗為感動,此時的胡蝶自以為戴笠真的是出于好心,其實戴笠已經開始謀劃撕裂她和潘有生的婚姻。

而此時的胡蝶,尚沒有一絲的覺察。

沒過多久,潘有生被戴笠安了一個倒賣軍火罪扔進監獄。

胡蝶親自出面,希望戴笠能夠放出潘有生。

戴笠又裝了一回老好人,放出潘有生。

戴笠将潘有生撈出來之後,讓他做了運貨專員,打發到了雲南。

潘有生被踢走之後,胡蝶便被戴笠安排住進了豪擲重金打造的“神仙洞”。

此時的胡蝶沒有任何的反抗餘地。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在上海,她遠離政治,尚不知戴笠的手段有多老辣。

戴笠的翻雲覆雨手打得她沒有一點還手的餘地。

她能夠做的唯有妥協。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碰不得。

有些人,抓不住。

我們無法得知胡蝶在神仙洞居住四年的時間裡經曆了什麼,隻知道戴笠對她很好,甚至遠超潘有生。

1945年,戴笠開始忙于公務,不斷遊走各地。

戴笠離開前,開了一場規模宏大的舞會。

舞會上,胡蝶開心的挽着戴笠的左臂,而戴笠則在舞會上公開宣稱他與胡蝶的關系。

那時的胡蝶,仍舊笑靥如花,嘴角也仍舊露着兩個大酒窩。

如果戴笠沒有出意外的話,她們兩人會締結良緣。

可能胡蝶會走上另一段生活。

也很有可能以一個悲情的故事結束。

不知道那時的胡蝶會不會想到,自己也曾熱烈的挽過潘有生的左臂,一起走過長長的街頭。

抗日戰争結束後,胡蝶被戴笠安排前往上海,雙方準備正式結婚。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1946年,3月。

戴笠乘坐的飛機失事,胡蝶、潘有生兩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潘有生永遠都表現出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他不是不知道自己腦袋上頂着一個大綠帽,可他又有什麼辦法呢?

雖然他們彼此已經分别四年,他依舊愛着胡蝶。

沒有理由,也沒有條件。

他仍舊選擇溫情的陪伴在胡蝶的身邊。

他們兩人都心照不宣的對曾經的那段過往閉口不提。

男人永遠喜歡喝烈酒,女人永遠喜歡喝溫水。

因為烈酒永遠能感覺味道,因為溫水永遠能感覺溫暖。

是以,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男人喜歡眷戀過往的回憶,而大多數的女子容易被陌生人的短暫溫情打動。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後來,潘有生、胡蝶兩人前往香港,他們在這裡又共度了五年多的時間。

潘有生最終因肺癌去世。

再後來,胡蝶又遷往台北,最終定居于溫哥華,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生活幸福。

來到溫哥華之後,胡蝶更名為潘寶娟。

寶娟曾是胡蝶的曾用名,而這個“潘”真的意味着愛嗎?

我想胡蝶此時起這個名字未必是真的惦念潘有生。

更多是暗藏對于潘有生的愧疚吧。

文學大師張恨水曾經如此評價胡蝶:

“十之五六若寶钗,十之二三若襲人,十之一二若晴雯。”

寶钗的老成世故,襲人的精明練達,晴雯的機敏老辣,塑造了胡蝶迎合世事、擅于權變的成熟性格。

在戴笠的問題上,胡蝶那麼不忠。

潘有生又是那麼的無奈且可憐。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大家對于問題總會有兩個極端。

譬如,阮玲玉面對豪商唐季珊屢屢掌掴而沉默,大家質疑她為何不勇敢反抗。

譬如,胡蝶面對鐵腕強人戴笠圈養而妥協,大家又同情她面臨的強權,無法反抗。

很多人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關注的焦點往往是對她造成傷害的那個人。

是以,觀點永遠無法保持一緻,也永遠沒有正确的答案。

但事實上,真正應該關心的焦點是受害者本人。

大多數人的行為和她們的性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系,我們大多人生活中所做的一切也往往和自身性格有着莫大的關系。

胡蝶算得上是個性格高度獨立的的女孩,在被戴笠圈養時,她不可能沒想過反抗,她的妥協是她性格中最好的外在表現,也是她一生中最負潘有生的一段時光。

胡蝶:舊上海“三連冠”影後,丈夫與其分别四年,仍不離不棄!

潘有生終其一生都算得上是一個完美的男人。

他是個永存溫情,不計得失的成熟男人。

即便是病逝之前,仍舊沒有忘記關懷胡蝶的後生。

1989年,胡蝶病逝于溫哥華。

臨終之前,她深情呼喊:

“蝴蝶要飛走了。”

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的時代裡,今天的你我,雖同樣感覺人世冷暖。

可我們大多數的愛情,不會淩駕于政治之上~

我們大多數人的愛情,也同樣溫暖且真誠。

願你我永不負ta人,ta人永不負你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