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今年的假期與往年不同,假前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與家人一起憶清明。
回到家我便開始發愁:怎麼和家人一起憶清明呢?爸爸見我悶悶不樂,便向我了解原因。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爸爸卻賣起了關子:“明天咱們回趟老家,回來之後再完成作業吧!”我更加着急了:“回來之後您得教教我這作業怎麼做呀?”爸爸笑着走出了我的房間。
第二天天還沒亮,爸爸就叫我起床了。走出家門,地面已經被小雨打濕,清早還是有些涼意的。爸爸突然感歎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爸爸,這是誰寫的詩呢?”我好奇地問。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這首詩正是他在清明節的時候寫的,作詩時他孤單一人,感到十分悲傷。”爸爸說。
“是不是清明節都會下雨呢?你看杜牧寫詩的時候說了雨紛紛,剛好今天也下着雨呢!”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是以降雨增多。”爸爸回答道。
“那為什麼會有清明節這個節日呢?”我繼續追問。
爸爸解釋說:“相傳最早是咱們中國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禮,後來民間都效仿,定于此日為祭祀掃墓之日,慢慢就演變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了。孩子,你看,咱們今天不就是回老家掃墓祭祖的嗎?”
原來如此,怪不得爸爸要在今天帶我回老家。取車兩小時後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今天來墓園祭祀的人很多,看來大家都是在清明節緬懷先祖。
回家的路上,爸爸又教了我幾首與清明有關的詩詞,還告訴我清明節不僅要祭祖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插柳等風俗習慣。
清明這個節日既有祭祖掃墓帶來的悲酸,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這真是一個有特色的節日。
不用爸爸教我怎麼完成作業,這一整天,我不就是在憶清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