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遊記讀後感

說起《西遊記》,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那部家喻戶曉的電視連續劇,但電視劇畢竟經過改編和藝術加工,不能将書中的内容較完整地展現出來。這個暑假,在老師的推薦下,我便閱讀了《西遊記》原著。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用天馬行空的想象來展現出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途中曆經險阻、險象環生的故事。其中,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更是成為了衆所周知的經典。除此之外,《西遊記》中的人物個性也十分鮮明,一心求法的唐僧、善惡分明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老實忠厚的沙僧……他們不僅自身受到了讀者青睐,也為《西遊記》增添了不少光彩。

談起《西遊記》中的人物,你又會最先想到誰呢?沒錯,一定是孫悟空。作為《西遊記》的主角之一,孫悟空神通廣大、武功高強的設定也讓他受到了衆多讀者的喜愛。不過,當我讀完整本書,再回過頭來看孫悟空時,卻多了一份熟悉的感覺。一開始,孫悟空追求自由、桀骜不馴,一直勇往直前,甚至有點“瘋”,僅憑自己手中的一根金箍棒就敢橫掃天下。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孫悟空是這樣,我不也是如此嗎?在那無憂無慮的童年裡,我有做過多少“瘋事”,說過多少“瘋言瘋語”呢?現在想來,也記不清了,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的童年,絕不比孫悟空差到哪裡去。

然而,牛犢總有成長的時候,要成長,先得有困難和挫折。《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沒有想到一山更比一山高,被法力更高強的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六百餘年。而在現實中,我的“如來佛祖”則出現在我四年級時,那時,我剛當選為大隊委員,一時間風光無限,然而,我的學習成績卻“自由落體式”下降,不光是成績,我的心也一并跌落到谷底,在老師、父母的一次次開導中,我才下定決心,開始加倍努力地學習。正如英國的佩恩所說“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挫折打磨了我們的身心,促使我們成長。孫悟空最終成功護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經,被封為“鬥戰勝佛”。我則在不久後的幾次考試中再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在五年級連任大隊委員。

等等,經曆了那麼多後,總感覺自己缺少了點什麼,沒錯,是自己的童真。舉兩個例子吧,孫悟空在最初遇到一夥強盜時,便不分青紅皂白,一棒子将他們全部打死,而到了後期,孫悟空隻是先将強盜綁起來,最後将他們都放走了,他懂得了自律。回到現實中,成長的我因為學習、因為責任,不再無憂無慮地玩耍、自由自在地遊戲了。但是,這種改變,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失去了童年的天真,但也收獲了少年的穩重。

我想,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孫悟空的影子,而孫悟空的經曆,則更像是我們的成長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