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區塊鍊引發革命的時刻還遠未到來?新架構普及區塊鍊的架構區塊鍊投資指導

為什麼說區塊鍊引發革命的時刻還遠未到來?新架構普及區塊鍊的架構區塊鍊投資指導

幾乎每個人都聽說過這一說法:區塊鍊将徹底改造行業,重新定義公司和經濟。為什麼這麼說?

合同、交易及其記錄是我們的經濟、法律和政治體系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結構。它們保護資産并确定組織邊界(organizational boundary),建立并核實身份和曆史事件,影響不同國家、組織、社群和個人之間的互動,引導社會和管理行動。但這些關鍵工具以及衍生的官僚機構沒能追趕上經濟數字化的轉型步伐,其笨拙程度如同在堵車高峰期追捕一輛F1賽車。在數字世界中,我們調整和維持行政管控的方式必須改變。

區塊鍊有可能解決這一問題。

它是比特币(bitcoin)和其他虛拟貨币的核心技術,本身是一種開源分布式賬本,能夠高效記錄買賣雙方的交易,并保證這些記錄是可查證且永久儲存的。該賬本也可以通過設定,自動發起交易。

區塊鍊的巨大潛力在于,如果它得到普及,未來合同将嵌入數字編碼并儲存到透明、共享的資料庫中,可防止資料被删除、篡改和修訂。到那時,每份協定、每個流程、每項任務和每次付款,都會有一份可識别、驗證、儲存和分享的數字記錄和簽名。律師、代理人和銀行家等中間人可能就不是必要的交易參與者了。個人、組織、機器和算法彼此之間的交易和互動将順暢無阻。

我們同樣看好區塊鍊的潛力,但也擔心它遭到捧殺。我們擔心的不僅僅隻是區塊鍊存在的安全隐患,比如2014年某比特币交易平台的崩盤以及更近期的黑客攻擊事件。在技術創新領域的研究經驗告訴我們,隻有消除在技術、政府管控、組織和社會等多方面的障礙,才有可能真正發生區塊鍊革命。若不清楚區塊鍊将如何占領高地,貿然開始區塊鍊創新就是個錯誤。

我們認為,真正由區塊鍊引導的行業和政府改革,還要在很多年後才能實作。原因在于,區塊鍊并非“颠覆性”技術,它不能用成本更低的解決方案颠覆傳統商業模式,并迅速壓倒在位企業。

區塊鍊是種“基礎性”技術:它有為經濟和社會體系創造新基礎的潛力。雖然它的影響巨大,但要滲透到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基礎設施中,仍需數十年之久。随着技術和制度改革的浪潮勢頭漸猛,區塊鍊的應用将穩健推進。我們将在本文中探讨這一洞見及其戰略意義。

新架構

區塊鍊是建立在網際網路基礎之上的P2P網絡,于2008年10月首次應用于比特币的協定中。比特币是種虛拟貨币系統;它将貨币發行、所有權轉讓和交易确認去中心化。比特币是區塊鍊技術的第一個應用案例。

在現行商業模式下,持續記錄交易往來是每家公司的核心職能。這些記錄追蹤過去的行動和表現,并指導未來計劃的制定。記錄不僅說明了組織内部的營運情況,也顯示出組織的外部關系。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的記錄,而且不對外公開。很多組織沒有記錄所有活動的總賬本;相反,這些記錄都由内部各部門和職能掌管。但問題在于,将各個私有賬本中的交易全部核對一遍要花很長時間,而且容易出錯。

比如某次股票交易可以在幾微秒内進行,往往不需要人工幹預。但股權轉讓可能要用一周時間,因為交易雙方無法看到彼此的賬本,不能自動确認資産的實際所有權和轉讓權限。組織交換交易記錄時需要一系列中間人,充當資産的擔保人;賬本也要逐個更新。

區塊鍊系統中,賬本在大量相同的資料庫中複制,每個資料庫都由一個利益相關方主管和維護。任意一份檔案有改動的話,其他所有檔案都會同時更新。同樣,如果出現了新交易,交易資産和價值的記錄就會出現在所有賬本中,并且永久儲存。沒有必要請第三方中間人确認或轉讓所有權。

在以區塊鍊為基礎的系統中進行股權交易,數秒内就可以完成轉讓,既安全,又有據可查。(臭名昭著的黑客襲擊比特币交易事件并未凸顯區塊鍊本身的弱點;相反,這些事件反映了連接配接不同區塊鍊使用者的獨立系統有嚴重漏洞。)

為什麼說區塊鍊引發革命的時刻還遠未到來?新架構普及區塊鍊的架構區塊鍊投資指導

區塊鍊的運作原理

普及區塊鍊的架構

如果說比特币好比早期的電子郵件,那麼區塊鍊是不是也要等很多年,才能充分發揮出其潛力?對這個問題,我們要給出一個不完全肯定的回答。我們無法準确預測區塊鍊改革要用多長時間才能實作,但可以猜想,什麼技術應用會最先受到歡迎,以及區塊鍊的普及最終将以什麼方式實作。

反觀曆史,我們認為有兩大次元會影響到基礎性技術及其商用案例的擴充和演進。第一個次元是新穎度,即技術應用相對于外界事物的新鮮程度。新穎度越高,開發人員就要花越多精力,確定使用者了解到新技術能解決的問題。第二個次元是複雜性,或者說,技術應用要求的生态系統協排程——須合作利用新技術,産出價值的相關方數量和多樣性的情況。

舉例來說,隻有一個成員的社交網絡基本上毫無用處;隻有足夠多的聯系人登入後,建立這個社交網絡才有意義。其他使用者也要參與進來,這樣所有參與者才能獲得價值。區塊鍊技術應用的運作也是如此。此外,随着這些新應用規模和影響力的擴大,其普及将需要重大機構性的改革。

我們建立的架構從以上兩大關聯性次元(contextual dimension)出發,劃分出四個象限,将不同形式的創新劃入不同象限。不同象限代表着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确定好某項區塊鍊創新屬于哪個象限,有助于高管認識到自己将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合作和共識必須達到怎樣的水準,以及需要哪些立法和監管措施。這一圖表還顯示出,促進創新的普及須建立哪些流程及基礎設施。管理者可以用它評估區塊鍊在各個行業的開發情況,并考查公司在建立區塊鍊能力的戰略投資。

為什麼說區塊鍊引發革命的時刻還遠未到來?新架構普及區塊鍊的架構區塊鍊投資指導

單個案例。新穎度和協排程雙低的技術應用屬于第一象限;這些創新帶來更有效,成本更低,定制化的解決方案。電子郵件是TCP/IP的單個應用案例(雖然其價值随使用者數量增多而上漲),它是電話、傳真和傳統郵遞的廉價替代品。比特币也屬于這一象限。

在其早期發展階段,即使僅将比特币作為支付手段的使用者,也不太可能即刻擷取價值。(你可以将比特币視為一種電子郵件,隻不過更為複雜,不僅傳送資訊,還傳遞實際價值。)2016年末,比特币交易的預測值為920億美元。雖然這一數字和411萬億美元的全球支付款數相比,僅是個零頭,但比特币發展迅猛,在即時支付、外币和資産交易等現行金融體系有局限性的領域中,重要性日益凸顯。

本地化。構成第二象限的創新新穎度較高,但因為這類創新僅要求有限數量的使用者創造即刻可得的價值,是以促進其普及并不是很困難。如果區塊鍊采取和網絡技術一樣的路線進入企業,我們就可以預期,區塊鍊創新以單一應用案例為基礎,建立本地私有的網絡,讓多個組織通過一個分布式賬本互相連接配接。

很多早期以區塊鍊為基礎的創新都出現在金融服務領域,而且一般在一些公司組成的小型網絡中,是以對協排程的要求不太高。納斯達克(Nasdaq)正在和區塊鍊基礎設施供應商之一Chain.com合作,提供處理和确認金融交易的技術。

美國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紐約證券交易所、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和标準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正在測試區塊鍊技術,試圖讓其代替基于紙張的手動交易處理流程,并在貿易融資、外彙交易、跨境結算和證券結算等領域應用。加拿大銀行正在測試一種名為CAD币(CAD-coin)的數字貨币,用于跨行轉賬。我們預測,未來私有區塊鍊會激增,在各行各業發揮特定作用。

取代。第三象限的建立立立在單個案例和本地化技術應用的基礎之上,是以新穎度較低,但由于其公用範圍和幅度更廣,所需協排程很高。這些創新旨在取代整個商業模式,但也是以面臨巨大障礙——它們需要更高的協排程,而且想要取代的流程可能已經很成熟,并在組織和機構中已根深蒂固。

取代的案例包括加密數字貨币(cryptocurrency)。這是種健全的新貨币系統,由簡單的比特币支付技術演進而成。兩者最大的不同是,加密數字貨币要求進行貨币交易的各方都要使用該系統,這給長期以來處理、監管此類交易的政府和機構帶來了挑戰。消費者也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并了解如何使用加密數字貨币的新功能。

改革。位于第四象限的是全新的技術應用。這些創新隻要能成功,就可以改變經濟、社會和政治體系的本質。這類創新要求協調多方的行動,并在标準和流程上與相應機構達成一緻;其普及則要求社會、法律和政治方面出現重大改革。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可能是現在最具改革性的區塊鍊技術應用。隻要交易符合合約條款要求,智能合約就可以實作自動支付和貨币等其他資産的自動化轉讓。舉例來說,某份智能合約能在貨物簽收後,立即給供應商支付應付款項。某公司可用區塊連結清單明某特定貨品已經簽收;或者産品可能有GPS追蹤功能,可以在區塊鍊中自動更新地理位置,而這一功能反過來還能發起收款。我們已經看到一些自動生效型合同的早期實驗,應用的領域包括風險投資、銀行業務和數字版權保護。

智能合約的前景一片大好。公司基于合同而建;從法人團隊的組成到買家與供應商的關系,再到雇員關系,簽訂合同都必不可少。如果合同可以自動生成,那麼傳統企業結構、流程以及律師和會計等中間人将會發生什麼變化?管理者又會受到什麼影響?他們的職責會發生巨大改變。

但我們現在為這一想法激動不已恐怕太早,要記住,智能合約得到廣泛普及那天為時離我們還有數十年之久。沒有衆多機構或其他力量的支援,智能合約并不能彰顯其作用。隻有就如何設計、确認、實施和強制執行的問題上達到高度協調和明晰化,這類合同才能實作潛力。我們認為,肩負這些重責的機構要用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轉變。它們面臨技術方面的嚴峻挑戰,特别是安全挑戰。

區塊鍊投資指導

高管如何為所在組織布局區塊鍊?

總體來看,最簡單的方法是從位于單個案例象限的技術應用開始。這樣做可以将風險降至最低,因為這些創新不新穎,而且對第三方的協排程基本沒有要求。公司的政策之一是,讓比特币成為一種支付機制。比特币的基礎建設和市場已經成熟,應用虛拟貨币會迫使多個職能部門(包括IT、财務、會計、銷售和市場營銷)鍛造區塊鍊能力。

另一種低風險的方法是,将區塊鍊當作内部資料庫使用,儲存多個應用軟體的資料,比如實體和數字資産管理軟體中的資訊,内部交易記錄和身份确認資訊。有些公司為保持内部多個資料庫資訊一緻,已經焦頭爛額;對它們來說,引入區塊鍊不失為一種極其有效的解決方案。

測試單一案例的技術應用有助于組織開發必要新技能,為使用更先進的軟體做準備。而随着區塊鍊雲服務(初創公司和亞馬遜、微軟這樣的大型平台都提供此類服務)的出現,實驗正變得越來越容易。

開發本地化的技術應用是公司自然而然會采取的第二步。我們看到,如今在私用區塊鍊網絡上的投資巨大,而相關項目似乎是為了在短期内取得成效。比如一些金融服務公司發現,它們和可靠的交易夥伴(數量有限)建立的私用區塊鍊網絡能夠顯著降低交易成本。

組織也可以利用本地化的應用軟體,解決跨國交易中出現的特殊問題。比如公司已經開始利用區塊鍊技術追蹤複雜供應鍊中的産品。在鑽石行業,區塊鍊可以持續追蹤寶石從挖掘到出售階段的情況。現在這類實驗的技術,應用起來已十分友善。

開發取代型技術應用需要嚴謹的計劃,因為現有解決方案可能很難颠覆。改革方法之一是,将精力集中在那些不要求終端使用者做出太多改變的新産品,并保證使用者得到更廉價,或更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要提升吸引力,取代型創新必須保證産品性能和傳統解決方案同樣優秀、完善,同時要友善整個生态系統采納自身技術。

改革型技術應用離我們還很遠。但現在評估其潛力,并投資發展必要的基礎設施仍有一定意義。一旦這些創新捆綁了不同于以往價值創造和捕捉方式的新商業模式,就能發揮出最大效能。雖然接納新商業模式需要很大付出,但能夠打開公司未來增長的大門。

高管可以利用我們總結的架構,确定建立區塊鍊能力的第一步。他們必須確定員工了解區塊鍊,開發上文提到的四個象限中适合自己的技術應用,同時投資區塊鍊基礎設施建設。

但考慮到投資期、不利于新技術普及的障礙和達到與TCP/IP同等接受程度的複雜性,高管還必須謹慎看待區塊鍊實驗的風險。顯然,從小處做起是為成就更大夢想打好專業基礎的好方法。但投資力度應取決于公司和所在行業的具體背景。金融服務公司早已開始啟用區塊鍊技術,但制造業還未行動。

不管你所在公司處在什麼背景之下,區塊鍊都可能影響到你。這一前景已經非常明朗;一切不過是時間問題。

(本文精選自哈佛商業評論,原文标題:《區塊鍊可能會引發革命,但現在時機遠遠未到》)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1-20

本文作者:精選

本文來源:

钛媒體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