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研發的“水下機器人”,可以利用海水溫度差自行供電

該機器人的研究中,能源轉換技術是關鍵難題之一。

我國研發的“水下機器人”,可以利用海水溫度差自行供電

據悉,該浮标樣機硬體上将會搭載CTD(溫鹽深)、溶解氧、pH、聲學、光學等傳感器,其研發過程需要攻克海洋溫差發電、相變點控制、相變管儲能等關鍵技術,進而保持其在海面上能夠準确、智能得檢測各類資料。

對此,中船重工710所進階工程師田振華指出:“海洋蘊含着巨大的能量,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等,其中,溫差能是利用水體垂向溫度差異汲取能量,其在全球海洋能中儲量最大,具有可再生、清潔、輸出波動小等優點,尤其适合在大洋中做垂向運動的Argo浮标。但該能源轉化技術超前、難度極高,因為其技術研發涉及材料、控制、機電、系統工程等衆多學科領域。”

我國研發的“水下機器人”,可以利用海水溫度差自行供電

不過,與傳統的智能浮标相比,該浮标樣機利用海洋的溫差變化作為能源的供給來源,具備成本低、壽命長等優點。目前,裝有雷達應答器、無線電指向标、霧警信号和海洋調查儀器等傳統裝置的海上浮标大多是用锂電池供電的,成本高,工作壽命僅3至5年,失效後還會對海洋造成污染,存在諸多弊端。

我國研發的“水下機器人”,可以利用海水溫度差自行供電

值得指出的是,Argo計劃是我國針對海面大資料收集所推出的一項計劃。它主要就是快速、準确、大範圍得收集海洋上層(海平面到2000米深處)的海水剖面資料,未來我國将在海平面上以3個緯度為間距布設浮标節點,以形成一張浮标網,進而有效的測量海水溫度、鹽度、壓力等資料。

原文釋出時間:2017-12-22 10:41

本文作者:Lynn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