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說明秋在曆代文人的筆下,大多是低沉、凄涼、黯淡的,也隻有劉禹錫看到了它的生氣與詩意。也不是盲目的迎奉劉禹錫,我可對秋一直有着特别的感覺:它代表着堅強、收獲與甜蜜!
秋雖沒有春的豔麗,但她有菊花的堅強。你瞧:一望無際的田野裡,野菊花開了,紅的、白的,紫的,墨綠的葉片簇擁着朵朵秋菊,像給大地穿上了素雅的花裳。一陣秋風吹過,它們迎風起舞,在為自己能獨立于寒秋而歡唱!
秋雖沒有夏的生機,但她有收獲的喜悅。當你來到一片片成熟的玉米地時,你就會格外驚喜:玉米稈上的玉米棒子又粗又長,撕開包葉便露出整齊、密集、黃燦燦的玉米粒,十分誘人,看到這些,仿佛聽到地裡不時傳來清脆的掰玉米的啪啪聲和農民的歡聲笑語。
秋雖沒有冬的純潔,但它有果子的香甜。你看:山坡上滿樹的棗兒好不讨人喜愛,有綠有紅:紅的紅了眼圈、紅了脊背、還有的全紅了,綠的卻又是那麼的潤澤。壓彎了枝頭,摘一個嘗嘗,脆生生的,一直甜到心裡。
迷人的秋色使我陶醉,透過這誘人的秋景,我仿佛看到了一個更遼闊更美麗的金秋:960萬平方公裡的華夏大地上,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自己的田地中收獲着辛勤付出後的幸福與喜悅!
這美麗的秋不禁使我想到她的奮鬥曆程,從春到夏到秋,不知她戰勝了多少病害與蟲災,戰勝了多少風沙與冰雹,戰勝了多少洪澇與幹旱,金秋來之不易啊!
然而,秋卻毫不猶豫地把它她獲得的一切獻給人們:果實、稭稈枝幹,就連葉子也落在掩埋根須的泥土上化作來年的春肥,滋養着更旺盛的生命,争取來年有一個更燦爛的秋天。
秋給人以堅強,給人以快樂,給人以甜蜜,我要高聲贊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