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12世16帝,2對親兄弟,2對堂兄弟,為何天啟和崇祯關系最好?

先解釋一下:此文是之前文章,因為記錯了明代宗是皇太後立為監國,而不是明英宗立為監國,是以特意修改删除重發一下。

明朝12世16帝,2對親兄弟,2對堂兄弟,為何天啟和崇祯關系最好?

明朝是中國曆史上倒數第二個大一統封建王朝,曆12世共16帝,國祚276年。

明朝16帝之中,有着2對皇帝是堂兄弟組合,有着2對皇帝是親兄弟組合,也就是說有4對皇帝是平輩,是以是12世。

今天宋安之就來說說這4對兄弟組合之中,哪對兄弟關系最好,哪對兄弟關系最差。

首先按照時間順序來說:

第一對兄弟組合是建文帝朱允炆與明仁宗朱高熾。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是懿文太子朱标之子,是一位文人皇帝,結局并不好,因為霸道削藩,是以被叔叔燕王朱棣起靖難之役趕下皇位,下落也成迷。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朝第四位皇帝,為明成祖朱棣嫡長子,在位僅僅十個月,又稱十月天子。在短暫天子生涯之中,這位皇帝施政最大特點就是廣施仁政,是平反了很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還一改成祖時期對外大規模出兵,是以死後廟号為仁宗。

明朝12世16帝,2對親兄弟,2對堂兄弟,為何天啟和崇祯關系最好?

建文帝朱允炆與明仁宗朱高熾是堂兄弟,這兩人幾乎沒有什麼交集,沒什麼感情,是以不能說關系好不好,隻能說立場是敵對的,不是真有着平輩血緣關系,很難想到這二位皇帝竟然是堂兄弟,多少有些不尴不尬。本來朱高熾也就是二代燕王,是父親朱棣造建文帝反成功,自己從親王世子成為皇太子,再成皇帝,是以這對堂兄弟是敵對關系。

第二對兄弟組合是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钰。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長子,兩度為帝,他的一生很是傳奇卻并不光彩。一場“土木堡之變”,直接使得明朝由盛轉衰,複位以後,倒是比之前有所進步,并且因為廢除宮妃殉葬制度等事,為自己挽回些許聲名。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次子,與明英宗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本來與皇位無緣,但哥哥明英宗禦駕親征釀成“土木堡之變”被俘以後,大敵目前之際,太子年幼,他身為明英宗唯一的弟弟,先是被皇太後立為監國,再不符合常理的成為皇帝,是力挽狂瀾,重用于謙等人,打赢了北京保衛戰,在位期間是勵精圖治,使得中衰的明朝由亂而治。

明朝12世16帝,2對親兄弟,2對堂兄弟,為何天啟和崇祯關系最好?

不過明代宗有個問題在于,他可以說是應急成為皇帝,本來是不能成為皇帝,是以登基為帝以後,他的根基并不穩,迎回哥哥明英宗以後,并沒有還位于他,後面更是廢明英宗之子朱見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結果是朱見濟不久病死,幾年以後明代宗更是病重,明英宗趁機發動“奪門之變”複位,明代宗被廢帝位,不久病死。

第三對兄弟組合是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和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明武宗是明朝有名的叛逆皇帝,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皇帝。一方面他喜好玩樂,荒嬉無度,還信用宦官;另一方面他崇尚武功,曾禦駕親征,不過不像太爺爺明英宗那般失敗被俘,反而是獲勝。并且十分果決,當信任有加的劉瑾謀反行為暴露以後,是直接将其拿下再處死,絲毫不拖泥帶水。

嘉靖帝是明武宗堂弟,與明武宗是堂兄弟關系。在明武宗無子而死以後,根據《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嘉靖帝繼承皇位。

明朝12世16帝,2對親兄弟,2對堂兄弟,為何天啟和崇祯關系最好?

嘉靖帝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在位前期效法太祖、成祖治國,使得明朝一度有中興之勢,不過在位中後期就開始怠政,雖然這個權謀高手在躲于深宮煉丹的二十多年時間中沒有大權旁落,而且是牢牢把持朝政,但他重用奸臣嚴嵩,使得明朝是烏煙瘴氣,再度衰落下去。

明武宗和嘉靖帝這對堂兄弟關系并不好,或者準确來說這對堂兄弟并沒有什麼交集,沒什麼感情,而且嘉靖帝還看明武宗不順眼。

雖然嘉靖帝繼承的是明武宗的皇位,但他是一個工于心計之人,繼位以後為了不受制于人,就掀起“大禮議”,擡高自己生父生母地位。還認為自己的皇位并非來源于明武宗,自然沒什麼感激之情。

而且嘉靖帝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一般來說,皇帝一生的評價,下一任皇帝的态度很重要,沒什麼太說不過去的事情,基本上新皇帝對上任皇帝是贊美和遮掩居多,最不濟也是客觀評價。

明朝12世16帝,2對親兄弟,2對堂兄弟,為何天啟和崇祯關系最好?

但是到了明武宗可不一樣,他雖然有着荒唐的一面,但是也有好的一面,但是在史書之中,卻是負面記載為重,閃光點存在感并不高,之是以這樣,跟嘉靖帝這個下一任皇帝刻意為之還是有着不小關系。

第四對兄弟組合是明熹宗天啟帝朱由校和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檢。

天啟帝是出了名的木匠皇帝,在位7年,給人是昏君感覺,是重用魏忠賢,搞得朝廷是烏煙瘴氣。

當然天啟帝此舉,也有可能是通過魏忠賢為代表的宦官勢力,以此打壓文官集團,來集中皇權,不過他在位時間短暫,以結果來看,并沒有太多改變。

崇祯帝朱由檢是明朝末代皇帝,是天啟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在位17年,有心中興明朝,卻因為自身能力不足,還有積重難返的局勢,是無力回天,最終明朝滅亡,他也自缢以身殉國。

明朝12世16帝,2對親兄弟,2對堂兄弟,為何天啟和崇祯關系最好?

最後總結來說,明朝16帝之中,4對兄弟組合中,要說關系最差的應該就是明英宗和明代宗這對親兄弟,因為他們是因為皇位之争,最後是反目成仇。明英宗複位以後,指責明代宗是“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

而且廢了他的帝号不說,還賜谥号為“戾”,這可是一個惡谥,表示明代宗是終身為惡,還不如不賜谥号。

然後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和明仁宗朱高熾這對堂兄弟,按照立場來說,這對兄弟組合其實也可以說是關系最差,因為本身二人是沒什麼交集,沒什麼感情,不過立場是敵對的,是以也可以說關系最差。

至于明武宗和嘉靖帝這對堂兄弟,也是沒什麼感情,還是嘉靖帝看明武宗不順眼,再有意無意地打壓明武宗身後之名。

要說關系最好的,是天啟帝和崇祯帝最對親兄弟。不過也隻是明面上關系最好的,因為這兄弟二人也不是多麼感情深厚。像崇祯帝身為天啟帝唯一的弟弟,在天啟帝無子的情況下就是唯一繼承人,但崇祯帝繼承皇位并非那麼順利,由于有魏忠賢從中作梗,一度不是那麼順利,還是天啟帝皇後張氏從中努力,才得以順利繼位。史書記載;“及熹宗大漸,折忠賢逆謀、傳位信王者,後力也”。

明朝12世16帝,2對親兄弟,2對堂兄弟,為何天啟和崇祯關系最好?

不過還好的是,崇祯帝不同于嘉靖帝,知道自己繼承的是哥哥天啟帝的皇位,對于哥哥天啟帝是有着感激之情。而且雖然兄弟倆感情雖然不怎麼深厚,但也隻是相對來說,最起碼天啟時代魏忠賢再權勢滔天,也不敢動還是信王的崇祯帝。

而且不論是不是因為無子的原因,是以要留崇祯帝這個備胎在京城以防萬一的原因,并沒有讓崇祯帝離京就藩。

其實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钰這對親兄弟,本來可以成為古代帝王家手足情深的典範,但因為一場“土木堡之變”,使得明代宗擁有最高權力以後,被權欲迷了眼,便是反目成仇。

在“土木堡之變”以前,這兄弟二人感情是沒得說,首先明宣宗隻有兩個兒子,朱祁钰身為明英宗唯一的弟弟,是享受了極大恩典。

在明宣宗駕崩以後,明英宗繼位當年就破例冊封年僅7歲的弟弟朱祁钰為郕王,并且沒有讓他離京就藩。

明朝12世16帝,2對親兄弟,2對堂兄弟,為何天啟和崇祯關系最好?

等到“土木堡之變”前夕,明英宗要禦駕親征。一般來說,皇帝禦駕親征,為了穩妥起見,會讓太子監國。諸如明成祖朱棣經常禦駕親征,在此期間,就是太子朱高熾監國留守京城,是以雖然朱高熾在位僅僅十個月,但是他監國,實際綜理政務的時間可不短。

但是太子朱見深隻有2歲,這種情況下,要麼太子朱見深名義上監國,選擇幾位大臣輔佐實際留守京城。要麼是選擇遠支藩王或者叔叔輩藩王監國,如此選擇的好處在于,他們就是有野心想篡位也不可能獲得大臣的支援。但明英宗并沒有立監國,而是讓唯一的親弟弟朱祁钰留鎮京師,在沒有立監國的情況下,這樣差不多就是監國的意思,這樣一來,威脅其實還是很大的,有可能被趁虛而入。

最不濟也是選擇親弟弟朱祁钰的同時,再選擇另一位德高望重的叔叔輩藩王一起留鎮京師,以互相牽制,但是明英宗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十分信任自己弟弟朱祁钰,讓他留鎮京師。

當然結果是明代宗朱祁钰辜負了哥哥明英宗這份莫大的信任,自己當了皇帝,不想還位就算了,還要剝奪明英宗兒子朱見深的儲君之位,要讓自己後代繼承皇位,這兄弟二人自然是反目成仇,本可成為一代典範的手足情深,卻因為最高權力而面目全非,讓人不勝唏噓。

明朝12世16帝,2對親兄弟,2對堂兄弟,為何天啟和崇祯關系最好?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于中國大曆史,更多獨特視角,原創文章請持續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