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在亂世稱霸一方的枭雄手下都有一批精明強幹的心腹。張作霖能從一個馬匪發展成割據一方的“東北王”,自然不可能是單打獨鬥,他手下有五名獨當一面的大将,分别是韓麟春、李景林、張宗昌、郭松齡、姜登選。這五名猛将,為張作霖的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結局卻一個比一個凄慘。

1、韓麟春,中風去世
韓麟春,奉天人,早年留學于日本,就讀于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在清政府陸軍部任職,随後又就職于民國陸軍部。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争爆發,奉軍大敗,韓麟春反而投向了張作霖,張作霖非常欣喜,任命其為東三省兵工廠總辦。
韓麟春雖然并不領兵,但在武器制造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利用自己留學時期所學到的專業知識,發明了遼13年式步槍,也就是“韓麟春式步槍”,這種步槍是仿造捷克毛瑟98/22式步槍和日本三八步槍而制作,但是性能卻更加優越。
除了研發,韓麟春還着重擴大東北兵工廠的産能,使得東北兵工廠每年的步槍産量達到了6萬,輕機槍的産量達到了1000!此外每年還能向奉軍輸送150門野戰炮、山炮,20多萬枚炮彈,1.8億發子彈,以及各種炸藥。這樣的産能在當時的中國是首屈一指的,強勁的軍工生産能力為後來奉軍的接連勝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可惜好景不長,1927年冬,韓麟春突然中風,4年後病逝,時年46歲。韓麟春的去世無異于斷張作霖一臂,對國家而言也非常可惜,可即便他是英年早逝,在張作霖麾下五大将中結局也算是好的了。
2、李景林,身患痢疾而亡
李景林,直隸棗強人,他早年就讀于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也算是科班出身。
1917年,李景林加入奉軍。利用自己在武學上的天賦,弄出了一個國術隊,負責訓練奉軍士兵的近身格鬥,這使得奉軍的戰鬥力大大提升。再加上他軍事素養過硬,能打硬仗,于是漸漸成長為統兵大将。
1925年郭松齡起兵反奉,釋出讨奉檄文,李景林響應号召,宣布脫離奉系,和郭松齡以及馮玉祥組成聯盟。可之後李景林和馮玉祥反目,被馮玉祥所敗,他失去了大部分兵力,又被張作霖解除了所有職務,于是隻能回家養老。
後來,國民政府主政之後,由于李景林武藝高強又在軍中頗有資曆,算是一個能人。于是被聘為軍事委員會委員,以作為推廣國術的代表。
1931年,李景林患上了痢疾,不久就去世了,時年46歲。
3、張宗昌,遭遇刺殺身亡
張宗昌,山東省掖縣人,年輕的時候在當地做土匪,後來吃了軍糧,他曾經先後在陳其美、馮國璋、曹锟等人麾下效力,後來出走關外投奔張作霖。此人既好賭又好色,東北軍衆将對其很不滿意,可張作霖卻對土匪出身的這個本家頗為看中。他覺得有缺點比沒缺點可怕,他用張宗昌用的就是他會打仗這一點。
後來張宗昌果然不負厚望,成為了奉軍中最能打硬仗的将軍,其麾下兵馬也越來越多,奉軍入關後他更是統兵南下,占據了山東這麼一塊大地盤。
1927年,張宗昌強殺馮玉祥麾下愛将鄭金聲,為其之後的身死埋下了伏筆。5年後,51歲的張宗昌在濟南火車站遭遇刺殺身亡,刺客正是鄭金聲的養子鄭繼成。不過“狗肉将軍”張宗昌雖然最後死于非命,但也算是張作霖麾下五虎将中最長命的了。
4、郭松齡,不滿内戰起兵反奉,兵敗被殺
郭松齡是山西太原人,唐朝名将郭子儀的後人,伴随着清末的動亂,郭松齡的爺爺輩唯有闖關東去謀一條生路,最後在遼甯奉天定居下來。
郭松齡才華橫溢,足智多謀,尤其是在行軍打仗方面頗有見解,被聘為東北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就是在這裡,他和少帥張學良惺惺相惜,被舉薦到奉軍中擔任軍職。有了張學良的背書,郭松齡自然得到了重用,再加上他本人确實有兩把刷子,于是很快成為奉軍中獨當一面的大将。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争爆發,奉軍大敗,郭松齡輔佐張學良扼守山海關咽喉,讓奉軍能夠安然撤回東北休養生息,立下大功。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争爆發,郭松齡擔任第三軍副軍長,輔佐張學良作戰,他們和第一軍為主力,一舉擊潰了直軍。
就在事業蒸蒸日上之時,郭松齡和張作霖的理念産生了沖突。第二次直奉戰争的勝利讓張作霖野心膨脹,他将奉系軍隊撒進南方各省,甚至一路打到了江南。而郭松齡則認為此舉無異于分散實力,導緻根基不穩,于是建議退出關内,仍舊以東北為根據地發展,保境安民。然而張作霖并未采納,此後郭松齡又受到楊宇霆等人的排擠,在奉軍中日子也不好過起來。
1925年,郭松齡到日本考察,驚聞張作霖在日本大肆采買軍備,打算和南方的國民軍開戰,郭松齡非常憤怒,于是聯絡馮玉祥反奉。可是馮玉祥并不信任郭松齡這位奉軍大将,反而将其出賣給了張作霖。1925年11月,郭松齡在灤州起兵反奉,他麾下的7萬大軍先是攻占了山海關,再先後奪取綏中、興城等地,突破奉軍的連山防線,占據了重鎮錦州。可就在郭松齡節節勝利之時,突然遭了日本關東軍的襲擊,最後一敗塗地,郭松齡夫婦被捕。
1925年11月25日,41歲的郭松齡被奉軍槍殺,暴屍三日。當時社會輿論對郭松齡的被殺無比惋惜,評論道:“郭松齡不是敗于張作霖,而是敗于日本帝國主義!”
5、姜登選,被郭松齡殺害
姜登選,直隸省南宮縣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一次直奉戰争爆發之際,姜登選加入了奉軍,被任命為奉軍總參議。在張作霖麾下五虎将之中,姜登選和郭松齡兩人一直合不來,第二次直奉戰争期間,郭松齡還說姜登選麾下愛将陳琛不聽調遣,要将其軍法從事。是姜登選在張學良面前苦苦哀求才讓陳琛逃過一劫,此事之後,姜登選和郭松齡之間的互相看不順眼就轉為了實質性的敵對了。
1925年,郭松齡起兵反奉,姜登選念及僅剩的一點香火情去勸說,希望兩家重歸于好。可是郭松齡不但不聽,還勸說姜登選一起起兵,眼見事不可為,姜登選隻好放棄勸說打道回府。郭松齡怎麼可能放任奉軍大将回去,于是将其槍決,當時姜登選也就45歲。
可憐姜登選中彈後并沒有立刻死去,被下葬後封閉在棺木之中無法逃脫,最後活活憋死了。後來奉軍獲勝,韓麟春來為姜登選遷墳,發現棺木内部遍布爪痕,姜登選的指甲都抓壞了,死得甚為凄慘。
張作霖麾下的五虎将,兩個病死,一個遭遇刺殺而死,一個叛變被殺暴屍三日,一個被叛變之人槍擊悶死在棺材中,結局一個比一個慘。然而,在那個亂世,誰又能保證自己長命百歲呢?平頭老百姓要活到他們這個年紀,恐怕也是不容易啊!
(全文完)
(以上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