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個追夢少年又回來了!林瘋狂

2021年最後一戰,林書豪頂着胡金秋投籃。圖/新華社

12月30日晚,北京首鋼91比94惜敗浙江廣廈,林書豪打完了2021年最後一場比賽。

首鋼主教練雅尼斯用“曆險(adventure)”形容林書豪重返CBA之路。從年初沖擊NBA失利,到夏天續約首鋼,卻在來華後被确診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和隔離不僅影響了林書豪的健康,更讓他的職業生涯起了連鎖反應。

漢語大有進益的林書豪用“坎坷”來概括他的2021年。兩場正式比賽之間相隔9個多月,再度站上CBA賽場時,他與昔日有太多的不同。2022年就要來了,書豪沒有太多時間回味過去這一年的種種,他必須劍指前方,迎接新的一年

1

他追夢,NBA卻關閉大門

一切要從2020年休賽期講起。

2020年9月15日,林書豪在社交媒體釋出視訊,宣布暫别CBA,因為“有一個NBA的夢要去追”。一個多月前,他剛與首鋼隊友打進2019-2020賽季CBA的4強。

受疫情影響,那個賽季暫停4個多月得以複賽。那也是林書豪登陸CBA的第一個賽季。他展現出攻防兩端的全面,帶領球隊前行,但也受到了超越幾乎所有小外援的防守待遇。林書豪場上是絕對核心,場下還經常幫年輕的代理主教練解立彬出謀劃策。那個夏天,首鋼的成績得到廣泛認可,林書豪的領袖作用有目共睹。是以當他傳回美國時,球隊内部和外界都相信,不久之後便會再見。

休賽期,首鋼俱樂部管理層與林書豪及中方經紀團隊都在運作續約事宜,到了隻差本人在合同上落筆的程度。然而,書豪團隊相關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當時我以為他都要簽了,沒想到一覺醒來他做出了不回CBA的決定。”

再度追夢NBA,林書豪首先要拿到一份球隊合同,而當時NBA也受到疫情影響,大部分球隊已經自顧不暇,從發展聯盟打起是更現實的選擇。

時間跨進2021年,中原標準時間1月10日,金州勇士下屬發展聯盟球隊聖克魯茲勇士宣布與林書豪簽約。一個月後,發展聯盟開賽。3月7日正常賽落幕,林書豪在9場比賽裡場均19.8分(聯盟第7)、6.4次助攻(聯盟第4)、命中率50.8%。之後,他又打了兩場季後賽,場均16分、6次助攻。在美國媒體看來,這樣的表現足以證明林書豪具備征戰NBA的能力,但32歲的年齡和傷病隐患同樣不可忽視。

一個多月的發展聯盟賽季結束,書豪保持高強度訓練,等待NBA球隊的召喚。然而,5月16日,NBA正常賽最後一個比賽日,仍未能獲得合同的球員将無緣季後賽。林書豪當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表達了對夢想落空的不解與失落:“幾個月來,我看着其他球員一個個獲得了合同,我告訴自己隻要一個10天合同,一個回到場上的機會,我就可以把這些質疑打得粉碎……那個機會從未出現。”

2

他歸隊,先過新冠這一關

在NBA截止日到來前,有消息稱林書豪可能赴歐洲聯賽“再就業”。不久後,他回應稱,更想回亞洲聯賽,這一說法被視同回歸CBA。事實上,首鋼俱樂部董事長秦曉雯一直與林書豪保持着不錯的私人關系,後者非常認同首鋼的比賽風格,與全隊更是感情甚笃。

6月12日清晨,林書豪在社交媒體宣布:“北京首鋼,我回來了!”雙方經過中原標準時間的連夜商談達成一緻,書豪迫不及待地釋出消息,給一覺醒來的隊友和球迷十足的驚喜。接下來,他一邊繼續個人訓練,一邊等待簽證和确定啟程時間。

然而,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臨。

8月7日,林書豪宣布确診感染新冠肺炎,一度占據熱搜榜第2名,話題熱度超過當時正在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到9月2日出院,前後快一個月的康複期,他在院中度過了33歲生日,扛過了發熱鼻塞、味覺嗅覺不靈敏等症狀的反複;在社交媒體上說着“對治療過程中一點小進展充滿感恩”、“深信醫療團隊能讓我重回球場”,還曬出了在病房裡雙手比贊、滿面笑容的照片。

其實,離家萬裡,從業人員又不在身邊,獨自面對嚴陣以待的醫護人員,再想到歸隊計劃被全盤打亂,林書豪好幾次沒能忍住眼淚。但畢竟是職業生涯經曆過風浪的人,他明白“面對病毒決不能退縮和懼怕,要樂觀積極面對并且戰勝它”。

除了每天的治療,書豪花大量時間閱讀,學漢語,向網友和團隊成員讨教成語。随着健康狀況好轉,他嘗試在病房裡做一些簡單的徒手訓練,通知球隊從業人員準備好隔離期間會用到的器械和聯賽用球,并再度寄往酒店——林書豪剛到上海接受隔離時使用過的裝置,因他确診送醫,已經被處理掉了。

那時,CBA何時打、怎麼打、有沒有外援,都是一頭霧水,林書豪卻笃定地要跟時間賽跑——新冠治療+隔離已經花了太多時間,給身體太多消耗。按照以往慣例,CBA聯賽10月中下旬開打,無法全勤已是定局,想盡早回到場上,他必須付出更多。

10月初,解除隔離後,林書豪在上海恢複訓練。一邊想加快腳步,一邊是初愈的身體無法承受高強度訓練,他暈倒了兩次。其中一次後腦磕地,造成腦震蕩,甚至出現了短暫的失憶。進駐諸暨賽區後講述這些遭遇,書豪用了詞庫裡的新儲備:坎坷、心力交瘁、無能為力。

團隊人士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心有餘悸,“(林書豪)對我們幾個身邊的人還認識,但為啥來中國完全不記得了,吓得我當時大腦都一片空白。幾個小時後,他慢慢記起來了。”

3

他出賽,尚未滿血“插曲”不斷

林書豪在上海訓練的兩周多,每天身體和有球練習各一小時,他把更多時間用在針灸、按摩等治療上,用以促進機能恢複。這段時間,他對新學會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深有體會,除了兩次暈倒,因為長時間待在病房和隔離酒店,他的腰也随着上強度出現了反應。是以,先調整好自身狀态,再回歸球隊是明智選擇。

林書豪内心渴望歸隊,哪怕無法參與合練,比賽日在場邊當啦啦隊,心裡也很踏實。是以,不管是歸隊後的第一堂訓練課,還是第一次加入對抗,他都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分享。其實在抵達賽區不久,他曾患闌尾炎,所幸不用手術。不過,隻要一天天在向回歸賽場邁進,這些“插曲”都不是問題。

終究,身體狀況沒有允許林書豪趕上正常賽第一階段。收官戰的賽後釋出會上,雅尼斯說:“相信他會為第二階段做好準備。”此後的40天休賽期,對于書豪非常珍貴。回到北京後,他隻給自己放了一天假,在全隊正式集結前找來年輕隊友練技術和力量,參加預備隊的對抗。随着第二階段日益臨近,他比痊愈出院時增重近10公斤,一步一個腳印地追趕全隊的進度。

職業球員無法系統訓練的時間越久,想恢複好就要相應付出更多時間和努力,林書豪深感時間不夠用。進入賽區,各隊使用訓練場地和健身房的時間有明确安排,他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加練,最多在首鋼結束訓練,下支球隊進場前抓緊多投幾次籃,多推幾下杠鈴。

恢複沒有到位,12月25日晚,賽季首秀還是來了。時隔502天再登CBA舞台,林書豪看上去仍顯單薄,亦未找回以往的對抗能力。他甚至說,剛出場時抑制不住情緒翻湧,還好作為老将有足夠的經驗,可以盡快調整,專注于比賽。

“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這句話在林書豪的采訪中經常能聽到,這也是他内心真實的聲音。盡管無法預知“滿血”的林書豪何時到來,但他本人堅信,隻要用盡全力,每天都比昨天好,就已足夠感恩。

書豪慶祝得分,最棒的“豪小子”尚待歸來。圖/新華社

4

他有愛,從未停下公益腳步

8月19日,中國醫師節。病中住院的林書豪在社交媒體公布了又一項慈善義舉——通過中國扶貧基金天使之家項目捐助了一間鄉村醫療救助站。

“在醫院治療的這段時間裡,醫護人員對我的悉心照顧讓我非常感激也非常感動。”他寫道,“今天是中國醫師節,借這個機會,我要再次真誠地對醫師們說一句:謝謝你們守護生命,你們辛苦了,節日快樂!”

這不是林書豪第一次用實際行動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敬意,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從去年開始,他以個人名義、加上與中國籃壇名宿李群成立的豪群基金,多次捐出善款,數額達到千萬元級别。

登陸CBA前,林書豪就在中國開展公益活動。2019年加盟首鋼男籃,他帶來了“每投進一記三分球捐款3000元”的公益計劃,這一善舉被命名為“三分心”,用于關愛留守兒童。到了季後賽,也就是去年夏天,他直接将捐款數額翻了7倍。那個賽季,書豪共命中58記三分球,捐出善款31.5萬元。林書豪還帶動首鋼俱樂部、個人贊助商特步體育以及文體明星共同加入。他覺得自己可以“投進更多的球,捐更多的錢”。

今年在美國時,書豪也延續着“三分心”計劃。他在NBA發展聯盟征戰時投進25記三分,相應捐出17.5萬元,為“留守兒童關愛項目”助力,款項用于提供兒童營養包、兒童安全教育活動、中國小生助學金、寄宿學校兒童睡前故事和學校圖書角與圖書館建設等。

重返CBA,林書豪帶回了“三分心”計劃。在啟程赴長春前,他到北京市郊一所學校看望所捐助的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我希望通過‘三分心’,可以支援和鼓勵更多兒童有機會追求他們的夢想,實作他們的最大潛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這一次,林書豪同樣希望有更多好友群組織與他共同加入公益行列,“因為有很多人的支援和鼓勵,我才能夠成為現在的我,我希望将我獲得的愛持續傳遞下去。”

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或許以林書豪目前的漢語水準,不夠完全了解這句話。但他的2021年,對這短短十字做了最精彩的诠釋:

為了夢想走出舒适區,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要付出全部;為延續職業生涯,再度揮别家人,在萬裡之外的他鄉,獨自扛下病痛折磨,挨過焦慮和無助感的侵襲;當義無反顧後終于回到球場,仍敢直面挑戰,不輕言放棄。

經曆了2021年的種種“曆險”,依然熱愛籃球和這個世界。這樣的林書豪,是普通人,更是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