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什麼叫星?什麼是我們該追的星?追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曆的一件事,在我們十七八歲的時候,我們會因為一部電視劇,一場電影,而去喜歡裡面的扮演者,會因為盲目的喜歡,而去模仿他們的發型,說話的語氣,動作等,而并不會去想他們生活中真實的樣子,我們所喜歡的就是電視劇中的角色而已,追星不是壞事。但是我們要追正能量之星,尤其是對青少年來說,在價值觀,人生觀塑造的關鍵時期,能夠有一個用心追逐的榜樣和信仰,并且去努力和奮鬥。

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心中的星,被人稱為張媽媽的張桂梅。張桂梅原名張玫瑰。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生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原籍遼甯省岫岩滿族自治縣,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病逝了,她是跟着姐姐來到了雲南省中甸縣,1988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麗江教練育學院中文系,1996年8月,因為丈夫的去世。她自願去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中心學校教學。在她教學期間,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條件,她省吃儉用,先後捐出四十多萬元,她教的學生之中,沒有一個人因貧困而辍學。

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1997年,因為工作中表現出色,就被安排到華坪縣民族中學工作。擔任初三畢業班的班主任。但是因為7月學生要參加中考是關鍵的時期,是以他忍着疼痛沒有告訴任何人,而是默默地忍受着身體帶來的煎熬,直到把學生送進了考場後才接受治療。做了手術,在此期間,由于過度的勞累,病情複發,同僚,學生多次地勸她住院,她都不肯,直到1998年3月病情惡化厲害,她才住進醫院,一邊治療一邊工作。在她教學期間,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她省吃儉用,先後捐出四十多萬元,他教的學生之中,沒有一個人因貧困而辍學。1997年4月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醫生建議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但是因為7月學生要參加中考是關鍵的時期,是以他忍着疼痛沒有告訴任何人,而是默默地忍受着身體帶來的煎熬,直到把學生送進了考場後才接受治療。做了手術,在此期間,由于過度的勞累,病情複發,同僚,學生多次地勸他住院,她都不肯,直到1998年3月病情惡化厲害,她才進醫院,一邊治療一邊工作。她從事中學教育之後,在各級各類的競賽中,學生獲獎率全縣第一。

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29個科次統考名中,有21個科次居全縣前五名,中考在麗江108所中學中,綜合成績名列第六名,在全縣13所中學中名列第一名,因為地處偏遠,那裡的人們生活的并不富裕,進而使很多的家庭的孩子無法完成學業,而在這之中女孩子的比例較多,從那時起,她就想建立一所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的中學。而在她舉辦學校前期的時候,資金就是最大的困難,畢竟辦一所學校,肯定不是幾萬,幾十萬塊錢就可以支撐的,而需要有強大的師資隊伍,還有良好的基礎設施,這些都需要錢的支援。而在這期間,她曾經靠上街“乞讨”來辦學校。人們見到她,都以為她是個騙子。

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2008年,她建立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張桂梅曾經說過華坪女子高中從無到有,之是以能走到今天,離不開社會的支援,和全體教師辛勤付出。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子失學,堅持家訪11年。她紮根貧困地區四十餘年,幫助一千八百多名貧困山區孩子們圓夢大學。他們有的投身了教師,醫生,警察等為社會貢獻的崗位上,她曾經拒絕學生的捐款,讓學生賺到的錢幫助自己的家庭。64歲的張桂梅身患骨瘤等多種疾病,每天都要吃很多的藥。但她并沒有被病痛所打倒。她曾經說過,隻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台上。她被稱為大山女孩的守護者,她用樸素的行動诠釋一生的信仰,這才是星,窮盡自己一生的心血,照亮了别人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