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三百零七

作者:一民說

《道德經》持保三寶(下)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三百零七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本句中的“勇”指的是明智而又剛強果斷。善良仁慈之人能夠感受到自己與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是融為一體的,這時他們的心中會激蕩起一種神聖的使命感,而心中的一切煩惱、憂愁、焦慮、畏懼都會随之煙消雲散,隻留有一種神聖而又明徹一切的感覺,在這種感覺影響之下,人們無所畏懼,而且感覺到道德就在自己的心靈之中,而自己就是永恒的道德的主體,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勇”。相反,如果一個人不善良、不仁慈,就會感覺到有很多人在監視、識破和譴責他們——其實,最先開始監視、識破并譴責他們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們自己。在這種狀态的支配之下,他們不得不在善與惡、高尚與卑賤之間搖擺不定,并表現出畏畏縮縮的樣子。當他們在這樣的境況中尋求安然脫身的途徑時,他們就會孤注一擲,進而走向邪惡,無法自拔。可見,一個人隻有保持仁慈之心和善良之心,他才會有無所畏懼的勇氣,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仁者無敵”。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三百零七

“儉故能廣”,因為能夠簡化,是以發揮起來更為廣大。比如一個人,假使不簡化自己,什麼事情都過分的複雜又啰唆,因為精力是有限的,能用的就不廣博了。是以能夠簡化,才能夠廣博。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三百零七

“儉”指節儉,節儉也有個限度,那就是要滿足個人的生活需要。高于這個限度,或是低于這個限度,都屬于不健康、不自然和不道德的生活方式。人們通常所說的“無私”、“無欲”也要合乎這個限度。“長”與“間”是相對的,如“間苗長苗”指的就是把不好的、不必要的和多餘的幼苗拔除,而把好的、有用的幼苗留下。本章中的“長”字指為人們所接納和喜歡。這句話該怎麼了解呢?老子認為,正是因為仁慈,是以才能做到英勇無畏;正是因為節儉,是以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人民才能安甯、富足;正是因為謙和退讓,是以人類才能成為萬物之長。我們可以從老子的思想推理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人類舍本逐末,就會走上絕路,這也就是下句話所要闡述的問題。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三百零七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因為不想為天下先,凡事開始就有這樣的想法,是以,他能夠成為“器”,成為一切事一切人的上司。正如清朝有名的詩人龔定盦詩中的一句,“但開風氣不為先”。胡适之就經常引用他這一句話作為處世的準則。胡适之也許受龔定盦的影響很大,不過這句話也隻是開一個風氣而已,也就是“不敢為天下先”的意思。先者,并不是開始,而是站在人的最前面,這是“為先”的含義。如果能做到“不為天下先”,就能夠成長一切事物,“成其器長”,這是上司哲學最重要的地方。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三百零七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本句中的“慈”是作為勇敢無畏的根本和基礎的仁慈:“儉”是作為心胸博大的根本和基礎的節儉。“後”指的是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他人的利益之後。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三百零七

“今”是指他當時的時代,指當時這些君主們以及社會風氣現狀。現在一般人沒有真正仁慈的精神,舍棄了慈,隻曉得好勇去侵略統治别人。戰國時代,那種戰争的殘忍暴戾,都是是以而來的。“舍儉且廣”,自己的心理狀态不但沒道德,也沒有簡化,欲望更是越來越廣越大。“舍後且先”,把個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死矣!”隻有一個“死”字,這個時代就完了,“死矣”是老子對他當時的時代所作的批判。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三百零七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将救之,以慈衛之。”指出慈悲的重要性,無為而無不為,用在戰争中自然能取勝。一般學軍事的人,很少提到“慈”,更少提到慈可以打勝仗;可是《孫子兵法》中則提到“仁”。中國文化“慈”與“仁”有時是同義字,隻是兩個名詞的變化,由于時代不同,語言文字表達的不同罷了。大丈夫假如沒有仁愛之心,沒有愛天下人之心,不能為大将。至少在帶領自己的部下時,如果沒有仁慈之心,不能視部下如自己的子弟,那是無法打仗的。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三百零七

中國文化中有一句成語,天心仁愛——天地之心,生生不息。萬物的生命靠天地而生,這就是“天心仁愛”,是以,“天将救之,以慈衛之”。一個人真到達了慈悲心充沛于内在時,上天便自然保佑你。這個上天,稱之為上帝也好,菩薩也好,乃至于鬼神也好,都在保衛你,保衛萬物。

古學典籍浩如煙海循序漸進之三百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