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命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自古以來,無論在曆朝曆代的更疊中,還是諸侯王割據混戰的地盤搶奪中,無不印證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句古話。另外,依附于權勢的女子,命運随着權勢的倒塌而香消玉損者比比皆是。

漢高祖劉邦死後,其生前百般寵愛的戚夫人,被呂雉砍去手腳、做成人彘後慘死;“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被唐明皇極盡寵愛的楊玉環,也在安史之亂下被賜死。

更有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國破之時為了避免祖宗受辱、家族蒙羞,他劍殺妻女。可見,“你赢我陪你君臨天下,你輸我陪你東山再起”這句話,也并非是對的。

有意思的是,在古代有這樣一位女子,她遭宋太宗強幸後,被畫師現場臨摹留下畫作,同時還流傳下來一首耳熟能詳的著名詞賦。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命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天下本就紛争亂,君主隻把詩詞戀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世唐朝在經曆了290年國祚後,于公元907年滅亡。此後,在中原大地上,群雄并起、割據混戰,這便是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代。

當時,老百姓的生活可謂是苦不堪言。幸運的是,宋太祖趙匡胤作為當時後周的将領,憑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膽識發動陳橋兵變,後被其弟趙光義和親信趙普黃袍加身,取代了後周政權、開創了北宋,結束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

或許也是因為此事吧,形成了一種“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理念,趙匡胤從後周搶奪下來的江山,最終被其弟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取而代之了。據野史《續湘山野錄》記載:“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

延人大寝,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诏于柩前即位......”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命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斧聲燭影”,也因為此事,後世人認為太祖趙匡胤可能是被其弟宋太宗謀害緻死,但也沒有具體的證據來證明,其中真假不為人知。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起宋元明清這樣井然有序的朝代更疊,五代十國這個時代僅存在了幾十年,短暫的曆史片段可能不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有一個人大家一定非常了解,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他是一個愛詩詞勝過愛江山的亡國之君,同時他也是一個敢愛敢恨的性情中人,在詩詞上的造詣讓人歎為觀止,比如有一次李煜的孩子去世了,他做了一首《悼詞》:“永念難消釋,孤懷痛自嗟。

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這20個字雖然不多,但卻表達了他痛失愛子的場景,雖然是一個君王,但又是一個父親的真性情。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命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除此之外,李煜還有《長相思·雲一乍》:“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更有《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簡而言之,李煜的詩詞無不展現了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之高,但這也無法掩蓋他作為一個君主的荒唐,最終導緻南唐國破,對宋朝俯首稱臣。

南唐後主李煜殺良将終成喪國之主李煜作為一個君王有多麼不稱職呢?或許從一件事情上便可以看出來。李煜作為南唐最後一個國君,他手下本來是有一員大将坐鎮的,此人名叫林仁肇。

林仁肇雖然不怎麼出名,但其才華卻很高,雖然不能為李煜攻城略地、征戰四方,但卻有很大可能保住南唐基業,最起碼也不至于讓李煜成為階下之囚、淪為喪國之君。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命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據史料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進犯南唐領域淮南之地,李煜曾派林仁肇抵禦,林仁肇憑借着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先後攻下了城南大寨,又接連破濠州水栅一路勢如破竹。

後來,南唐又與後周進行了一場大混戰,後周軍隊在正陽架設了浮橋阻礙了南唐的援軍相救,敵我力量懸殊又沒有後勤保障的情況下,林仁肇身先士卒,親率敢死隊,前去燒毀浮橋。

關鍵時刻,後周大将張永德趁勢傾巢而出,林仁肇則獨自斷後抵擋,張永德亂箭齊射均被林仁肇一一擋開,其英勇的戰場表現令張永德拜服,對左右言之:“此壯士,不可逼也,遂舍之而還。”

正當兩軍交戰激烈的時刻,李煜則是急于向後周割地求和,令林仁肇大為惱火,可也是敢怒不敢言,畢竟李煜是一國之君。總而言之,憑借着累累戰功,他被李煜擢升為淮南屯營應援使,算是一個響當當的将才。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命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北宋建立後,宋朝當時也是立足未穩,林仁肇曾向李煜請戰希望在此時打宋軍一個措手不及,收複淮南失地,一雪前恥,并以“兵起之日,請以臣舉兵外叛聞。

事成,國家享其利;不成,族臣家,明陛下不預謀”之言告知李煜。從林仁肇的話來看,這一戰對李煜利大于弊——事成對國家有好處,若未成功,陛下就說我起兵謀反誅殺我全家,以堵悠悠之口和陛下沒有任何關系。

奈何,這樣一個好機會卻被李煜無情地拒絕了,後來李煜還多次遣使訪宋。結果,在此時宋太祖趙匡胤領使者到挂有林仁肇畫像的房間,讓使者懷疑林仁肇和趙匡胤之間有不可告人的密謀。

在趙匡胤的反間計之下,李煜殺害了林仁肇,讓這個宋朝唯一忌憚的武将命喪黃泉含恨而死。公元975年,宋軍攻陷金陵,李煜歸降宋朝。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命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他被封為違命侯,其皇後小周後被封為鄭國夫人。次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趙光義即位史稱宋太宗,而李煜和其皇後小周後的悲慘命運才剛剛開始。

雕欄玉砌應猶在,愛妃受辱階下囚

李煜及皇後小周後在被宋朝納降後,他們的結局并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正如南唐後主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訴說的一樣:“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欄玉砌的皇宮似曾相識,可已經更換了主人,當時的李煜的内心之中,充滿了亡國之君的悔恨和無奈,也悔恨自己當年錯殺了林仁肇這位大将。

他每天被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早已經沒有了一國之君的風範,俨然一副喪家之犬的模樣,可是這又何嘗不是他自己自作自受呢,怨不得别人。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命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隻是,宋太宗對他的羞辱還不止于此。李煜的妻子也就是小周後生的膚白貌美、身材更是凹凸有緻,舉手投足間盡顯妩媚動人,宋太宗對其是垂涎三尺,但趙匡胤在時一直沒有機會。

趙匡胤死後,他便開始肆無忌憚起來,每每思念之時,便将小周後傳入宮中,共赴巫山行雲雨之事,交歡樂之聲響遍房中内外,衆人聞之皆兩腮泛紅掩面而走。北宋王铚所著的《默記》中就有記載:“李國主小周後随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随命婦入宮。

每一入辄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于外,多宛轉避之。”曾經身為一國皇後的小周後,被如此的淩辱強幸,自然是羞愧難當,回去後,她更是對李煜更是聲淚俱下的哭訴和指責。一個男人一個君王,不能保住自己的江山子民且淪為階下之囚,已經是生無可戀了。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命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現在,自己的寵妃竟然淪為他人的玩物且弄得人盡皆知,一時間李煜感覺自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悲憤之餘才有了《虞美人》這首凄婉的詩詞。

如果說宋太宗欺辱強幸小周後是“厚顔”的話,那他的另一做法則顯得無恥。據悉,在強幸之時,宋太宗還讓畫師在其一旁現場描摹,并創作出了那幅《熙陵幸小周後圖》。

宋太宗做了如此喪心病狂的禽獸之舉,還不讓李煜有絲毫的埋怨之聲,在知道李煜做了《虞美人》一詞後,更是誣陷其謀逆之心不死,賜以毒酒導緻李煜死于非命。

後來,受辱已久的小周後,在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時,也在為夫服喪結束後,自缢身亡,這樣的結局稱得上悲涼,不得不讓人感歎“紅顔薄命”。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命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南唐後主李煜雖然頗具才情,卻不懂得如何任賢使能治理國家,最終不但落得國破淪為階下之囚,更是讓自己的愛妃小周後受盡淩辱,無論是為君還是為夫,他都沒有做到一個男人應該做到的本分。

不過,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宋太宗的做法更為過分,畢竟“士可殺不可辱”。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