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間,浙江淳安徐家三兄弟分家,老大分了一匹高頭大馬;老二分了一頭油光水滑的耕牛;老三已經去世,家中隻剩老三媳婦王氏和三個女兒,兩個兒子。
老大和老二欺負老三家沒男人,擠兌着隻給了弟媳婦王氏一個名叫阿寄的仆人。阿寄當時已經五十多歲了,在醫療條件不好的古代,屬于老年人了,體力自然不能和年輕的仆人相比。
是以老三媳婦王氏哭着說:“大哥分的馬可以騎,二哥分的牛能耕田,我家沒男人,卻隻能分到一個年老體衰的仆人,不但幹不了活,還要浪費我家的米飯菜羹。你們這麼欺負人,對得起我們孤兒寡母嗎?”

老大和老二自知理虧,嘿然無語。老仆阿寄聽了,對王氏說:“主母您這樣是在說我還不如牛馬嗎?我不想辯解什麼,您就看我以後的表現吧。”就這樣,三兄弟分家完畢,阿寄做了王氏家中的仆人。
幾天後,阿寄對王氏說:“主母,如果您相信我,我可以經商幫你掙錢,不過您得先給我點銀子做本錢。”王氏素來知道阿寄是個誠實的仆人,不會欺騙自己,于是她賣了自己的發簪耳環,得到十二兩銀子,交給阿寄做本金,讓阿寄外出去做買賣。
阿寄謝過王氏,拿着十二兩銀子本金,開始到山中販買桐油生漆,然後再去城中轉賣。一年之後,他賺取了三倍的利潤。這樣又過了二十年,阿寄已經将十二兩銀子的本金,積累到了三萬兩銀子之巨。王氏徹底發家了。
在此期間,阿寄先後幫助主母王氏嫁掉了三個女兒,還花錢給兩個公子請來私塾教師,讓他們可以安心讀書。兩位公子長大之後,阿寄分别給他們娶了大家閨秀,給每個新娘子的彩禮都有千金之多。
後來,兩位公子又進入了太學讀書,這都是阿寄的功勞。阿寄雖然做了這麼多事,卻絲毫不敢居功自傲,他見到徐家任何一位公子和小姐都會恭敬地行禮;對待主母王氏,從來不敢斜着眼睛看,以表尊重;即使王氏身邊的丫環,阿寄也不敢和對方站在一起,以示尊卑有别。
阿寄七十二歲那年,得了重病久治不愈,他自知時日無多,在臨死之前,拿出所有經手過的賬目底本,全部交給主母王氏,叮囑說:“這些财産賬簿,您可以交給兩位公子掌管,世代傳承下去,老奴以後不能再為您效力了。”
說完,阿寄安詳去世。王氏感慨萬千,禁不住流下眼淚。阿寄為主母王氏一家賺取了幾萬兩銀子家業,卻并未貪墨一絲一毫,他自己家中沒有囤積任何财物,阿寄的妻子和兒子,依然穿着舊衣服。
王氏感激阿寄多年來的辛苦付出,給了阿寄妻兒三千兩銀子,讓他們可以永遠在徐家居住下去,而且不再把他們看作仆人,而是看作親人,以此來報答為自己家辛苦一生的義仆阿寄。
想當初,徐家的老大和老二,在分家時故意擠兌弟媳婦王氏,他們的後代卻因為不務正業而門庭敗落,家産不到王氏家百分之一,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後悔,分家時自己沒有選擇阿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