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王符說過:“夫道成于學而藏于書,學進于振而廢于窮。”古往今來,有多少的為人歌頌讀書的好處。“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故事告訴我們古人勤奮好學、樂于閱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華上下五千年來,古人們給我們後代留下了不少彌足珍貴的書籍,友善我們閱讀。《春秋》、《左傳》、《道德經》、《詩經》、《論語》、《大學》、《孟子》、《楚辭》等諸多令人受益匪淺的書籍。如此之多的書,我們難道不該去珍惜嗎?去品味古老的中國給我們留下的輝煌,去了解先人們給我們留下的精髓,領悟先人們的人生道理。而不是崇洋媚外,抛棄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我們應該多去閱讀古今中外的優秀書籍,多去閱讀,常練習又豈會因為寫作而發愁呢。
書是精辟,是精髓,是文化的精華。我們可以通過書籍來領悟這些文化的精華。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得到更為廣闊的隻是,在知識的海域裡暢遊;擴充我們的見識,了解大千世界。讀書也可以修身養性,學會如何去寬容,如何去尊重,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感。
古有屈原、杜甫、文天祥、辛棄疾、嶽飛等人的愛國情懷令人歌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複返”、“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當心照汗青”諸多愛國古詩令人感慨。屈原抱石投江、嶽飛精忠報國、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複台灣等一個個愛國故事可歌可泣,讓人敬佩。
更不必說現代史上湧現了一大批愛國人士。周恩來、毛澤東、劉少奇、劉伯承、李大钊等人懷着堅定地愛國之情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還有現在的大批軍人,都懷着一顆熱愛祖國的心。周恩來少年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國難目前,匹夫有責。那我們呢,為什麼而讀書?祖國給我們一個安定的環境,好的政策讓我們讀書。我們難道不應該好好讀書嗎?他們的“先天下憂之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深深地渲染了我。愛國不是空口而談,說一說就是了。青少年應該努力學習,認真讀書,長大後報效國家,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閱讀,可以是使我們身臨其境,到千裡之外的自然奇景,到千百年前金戈鐵馬的戰場,裝越時空與古人交談,體會他們濃烈的愛國之情。閱讀可以培養我們的愛國情操,明白怎樣去愛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博覽群書,培養愛國情操,修身養性。最後,讀書莫忘愛國,愛國,莫忘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