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萬條内容,AI一夜就能生成!金山辦公投了

作者:21世紀商業評論
10萬條内容,AI一夜就能生成!金山辦公投了

記者|李惠琳 編輯|夏崇

在珠海市的一個創意園區中,記者見到剛結束會議的周澤安。如很多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創業者一樣,他衣着休閑、平易近人。但談起自家的産品,他總是滔滔不絕、眼裡放光。

周澤安曾先後任金山辦公引擎開發工程師、産品總監,2020年辭職創業,成立了必優科技。

這是一個智能寫作SDK(軟體開發工具包)服務平台,核心服務包括智能寫作、智能排版、智能圖文等。2021年11月,必優科技獲得“老東家”金山辦公的天使輪融資。

從行業角度而言,AI寫作不是新鮮事,媒體機構的資訊、消息類稿件寫作,已有AI的深度參與。

周澤安提到,2016年應該是智能寫作最熱鬧的時候,2017後行業關注度又降下來了。

10萬條内容,AI一夜就能生成!金山辦公投了

必優科技CEO 周澤安

“大家對智能寫作的預期太高了,當時的技術水準無法支撐産品需求,導緻産品大多偏向于泛寫作,沒有戳到使用者痛點,使用者價值或者商業化價值都沒挖掘出來。”周澤安接受《21CBR》記者專訪時表示。

在他看來,現在技術發展已經能支撐特定場景的價值實作,行業開始趨于做場景化的切磋。

新變局下,行業新秀必優科技,将如何開辟自己的天地?

01

二次創業,履歷切入

必優科技是周澤安的第二次創業。2015年,他打造了一個PPT 動畫插件産品“口袋動畫”,2017年被金山收購後,他進入金山辦公,主導某智能文檔項目孵化和商業化。

正是在此期間,他發現了AI在内容創作上的商業價值。後來随着金山辦公上市、組織結構調整,周澤安被調至其他項目。原智能文檔項目未能繼續推進商業化疊代,讓他覺得有點可惜。

周澤安表示,智能寫作闆塊涵蓋5大領域,媒體資訊、财經報告、營銷文案、辦公寫作、人力資源,可稱之為“一級市場”,其國内市場規模已接近1700萬美金,這兩年還興起了短視訊腳本、劇本殺出稿等“二級市場”。

“AI寫作有價值,更有市場。我是技術出身,更希望能做一些前沿的技術驅動型産品。” 看好智能寫作巨大市場空間的周澤安,決定再次創業。

必優科技的團隊核心成員大多來自口袋動畫、WPS。為了節省資金,周澤安與團隊租了一個民房當辦公室,埋頭搞研發。

為了避免走過去的泛寫作“老路”,必優科技的思路是做“場景化智能寫作”:先搭建一個場景化生成算法模型,再切入具體場景中去驗證AI寫作能力。

履歷是必優科技選擇的第一個應用場景。

“履歷的内容核心在于能否代表求職者的能力,是否比對企業的要求。”在周澤安看來,履歷寫作對内容的要求較高,市場也相對成熟,有很大的商業化價值。

對于大多數來說,寫求職履歷的第一步是去找一個模版參考,然後填充自己的内容。對必優科技來說,第一步也需要從模闆做起。但不同的是,通過大量AI訓練,必優科技可以實時生成海量帶内容的模闆,成本也非常低。

今年3月,必優科技釋出了履歷模闆平台後,便着手AI線上編輯器的研發,3個月後,研發出了具有AI輔助寫作功能的履歷編輯器。今年9月,必優科技以“YOO履歷”品牌将該産品推向C端市場,目前已積累了第一批使用者。

10萬條内容,AI一夜就能生成!金山辦公投了

周澤安介紹,針對某個意向崗位,使用者在寫履歷過程中,AI會根據企業關注的核心内容與資訊,引導使用者完成履歷内容。

基本資訊完成後,AI會再次提煉關鍵資訊,做内容潤色,比如将口語化内容轉化為職業化表達、專業術語表達,并增加量化名額等,進而提升履歷内容價值,幫助求職者更有效地投遞。

02

聚焦B端,按次收費

在必優科技内部,“YOO履歷”是用來驗證C端使用者和商業價值的産品,目前未做商業化推廣,周澤安對它的商業化預期也不高。

“針對C端,我希望讓使用者多用、用好,為使用者帶來産品便利外,還能通過使用者回報來了解如何更新算法,優化産品體驗,提升對B端的服務能力。”

他表示,必優科技定位為一個技術賦能企業,面向 B端企業客戶。目前,公司已向金山辦公、愛問辦公提供履歷相關的AI服務。

10萬條内容,AI一夜就能生成!金山辦公投了

YOO履歷能夠實作AI輔寫,關鍵在于必優科技自研的底層智能寫作引擎——韋尼克架構(Wernicke Core Engine),其主要基于公司開發的深度學習模型WCCG(Wernicke Control Content Generate)生成。

在醫學中,韋尼克區指大腦中樞神經中掌管語言了解和表達的區域。必優科技以此為智能寫作引擎命名,希望AI表達的内容能符合場景、産生價值。

韋尼克架構由雙層應用漏鬥的架構組成,優勢在于具備高複制能力。目前,在履歷寫作之外,必有科技已将其應用場景拓展至公文寫作、人力資源、醫療科普、圖文排版等領域。

據介紹,必優科技建構履歷應用場景花了13個月的時間,但最近切入醫療科普場景時,時間縮短到了2周半。

周澤安認為,随着技術進一步成熟,甚至隻需幾個小時就能在某些場景生成一套應用。

在商業模式上,必優科技向企業按次付費,對于B端企業而言,單次的使用成本很低。

比如,市場采購一份履歷的成本大概是50-100元,采用必優科技的履歷生成技術後,生成一份原創的履歷模闆隻要1元左右。

做醫療科普知識也類似,按照傳統方式找專業醫師寫腳本内容,每條成本約6-10元。采用AI輔寫後,隻需找一個普通醫生做内容稽核,成本降低到1元/條。

效率也大幅提升,“以前10萬條的科普内容,醫生可能得寫兩個月,AI一夜之間就能生成出來。”周澤安舉例。

03

摸石過河,适者生存

周澤安強調,必優科技做智能寫作平台,不是想去替代人,而是幫助解決一些低質、重複性的工作,讓人們可以釋放創造力。

外界看來,必優科技的發展過程似乎順風順水,實際它也一度遭遇現實挑戰。

首先,是技術上。最開始研發智能寫作引擎時,周澤安和團隊并沒有參考對象,隻能不斷變換處理模式,摸着石頭過河,專研了一年才形成産品雛形。

10萬條内容,AI一夜就能生成!金山辦公投了

當時,礙于人手不足、研發周期長,團隊面臨很大的沖突點:一方面想盡快通過産品快速驗證AI寫作價值,獲得使用者回報;另一方面技術需要時間沉澱,短時間内無法支撐産品預期,甚至使用者對AI的感覺很弱,難以量化價值。

比如,在制作履歷編輯器時,“最大的難點,是将大衆所認知的産品或功能進行AI化教育。履歷作為一個很普及的産品,大家提及它就是搜尋模闆資源。最開始我們一直試圖用文案強調是在智能生成,其實很多人感受不到。”

後來周澤安和團隊想到一個辦法:讓使用者參與功能決策。即在使用者寫作過程中刻意加入了更多讓他們決策的時機,包括通過各種步驟引導使用者下一步怎麼寫,以此強化AI的存在和作用。

其次,更大的壓力在于資金。AI的研發成本相對較大,前期的啟動資金有限,原本很早就确認的投資節點,卻因為相對複雜的交割流程,投資款遲遲無法到賬。

創業不易,獨辟蹊徑更難。期間,必優科技的資金鍊幾近斷裂,無奈中,周澤安以籌借朋友和銀行貸款方式才堅持了下來。如今,必優科技已經正式啟動商業化驗證,也有了新的客戶和方向。

對于未來的規劃,必優科技将繼續圍繞現有應用場景深入商業驗證,預計會花三年時間,實作五個“一級市場”場景的全覆寫,加速商業化探索。

周澤安說,必優科技的願景是成為中國最大的、面向企業級的智能寫作應用平台。目标很遠,市場很大,必優科技的路才剛剛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