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輪胎使用壽命的判定标準除了橡膠老化速度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判斷标準就是輪胎花紋的深淺。我們知道轎車輪胎新品時,通常花紋深度一般在7~8毫米。随着使用裡程的不斷積累,花紋會越磨越淺。

我們也知道輪胎的花紋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于保證輪胎在雨天時依然能穩定的抓地,不打滑。因為路面的積水會被導入到花紋的溝槽裡,然後随着輪胎的轉動“甩出去”(這就是輪胎“甩水”能力)。花紋深度越淺,“甩水”能力就越差,雨天安全系數也就越低。
花紋深度不允許低于1.6毫米
通常低于3毫米建議更換
是以輪胎的花紋深度是不允許太淺的!國際上規定輪胎花紋深度低于1.6毫米,就說明輪胎報廢了(因為已經徹底失去“甩水”能力);而在輪胎行業裡通常建議,花紋深度不到3毫米就可以考慮更換。
原理即如此。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未必簡單!首先了解輪胎相關知識的車主可能鳳毛麟角。其次我們看看身邊,有幾個司機會使用工具測量輪胎花紋深度?于是乎這些知識基本就成了空談……一直一來也都沒見到車企想過要去解決這個沖突,直到……
特斯拉OTA新版軟體
能“顯示輪胎磨損情況”
我一直說特斯拉,就屬于那種“平時看起來似乎沒啥了不起,但時不時就能在某些細節上戳你一下,讓你清楚明白感受到與衆不同”的企業。——他們最近思考起“如何讓車主時時刻刻知道自己的輪胎磨損情況”這個問題,并給出了方案。
12月15日,特斯拉公布了一份全新的OTA更新,軟體版本号為2021.44.5。使用者在完成此版本系統更新後,2個全新的“彩蛋”就等你來發現了!分别是:主動降噪,和輪胎磨損情況自動檢測。前者無需多說,而後者就厲害了:能夠檢測輪胎是否有磨損,胎面花紋深度是否過低。
更厲害的是,該系統還能檢測到輪胎和輪胎之間是否存在磨損量不同(比如前輪和後輪磨損程度不同)。如果檢測到磨損量不同,并且數值達到一定程度後,特斯拉的車機就會提醒車主“該去做輪胎前後換位”了……
雖然原理一點都不複雜,
但靈感不是任何人都有!
雖然媒體和特斯拉都沒有去解釋具體的實作原理,但任何一個懂汽車原理的小夥伴都應該猜得到,其實這個功能一點都不複雜!——無非就是用“輪速傳感器”實時讀取每一個車輪的精準轉速。然後把這個轉速拿去和“新輪胎”狀态時的轉速做精确對比。
輪胎越用磨損越厲害,是以輪胎的總直徑也就越來越小(雖然我們肉眼看不出來,但卻可以測量出來!)輪胎直徑小了,同樣車速下,輪子滾動的速度也就更快!——說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應該恍然大悟了!
至于如何判斷“前後輪是否磨損程度一樣”也是基于同一套原理:分别測量前輪和後輪的精準轉速就行了!如果前後輪磨損程度一樣,那麼轉速也應該完全一樣。如果前輪轉的更快,顯然就是前輪磨損的比後輪更厲害……夠簡單吧?!
确實夠簡單!而且足夠簡單!可是為啥其他車企就沒想到呢???不得不說“靈感”這東西沒法用技術積累來形容,往往都是無意間的靈光一閃。——當然,這種原理的精準度其實并不算高,但夠用。
德國馬牌早就有更先進的方案
我們來個更厲害的:早在2018年德國馬牌就弄出一種極為精準的技術,他們是在輪胎内部安裝一顆專用的“橡膠厚度傳感器”,實時監測輪胎胎面橡膠的總厚度。以此就可以精準判斷輪胎的磨損情況了。
基本上這個傳感器大緻原理可以了解為“特種雷達”,特殊波段的電磁波穿透橡膠,然後檢測橡膠的實際厚度。就技術本身來說極度複雜,但精準度極高。馬牌管這個技術叫“胎紋深度自動讀取技術”。
馬牌“胎紋深度自動讀取技術”
需要專用傳感器,目前未商業化
理論上來說如果我們能買到馬牌的這種特殊傳感器,然後買到特定的接受主機,那麼我們就可以把普通輪胎改成“能自動檢測厚度的輪胎”了。為了這事情我一哥們兒還專門跑來找我研究半天……
話說前陣子他剛給自己的車來了4條熊牌Ultra*Speed 2,因為這熊牌和馬牌“同淵源”,胎面膠料還專門針對低溫工況做了柔韌度優化,冬季抓地穩固,價格還實惠。正是考慮到和馬牌“同淵源”,是以他尋思着,能不能改!找不找得到改裝配件……
但非常遺憾,目前馬牌運用這一技術的輪胎依然是特制的,屬于“非量産”産品。也許會在未來陸續釋出相關産品,但至少眼下是以咱是買不到的。無論是傳感器還是接收機……
歡迎各位老爺在評論區和泰哥一起讨論。
我們下期再賤~
近期内容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