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看到“挑戰”“突破自我”等字眼,閱讀到一篇篇挑戰自我的熱情文章時,我總會想起那次挑戰……
小升初的那個暑假,我回顧國小學習生活,展望國中全新環境,不禁燃起了學習的鬥志,于是先自己預習起初一的内容。
那個煩悶的午後,我和朋友一起暢遊在新知識的海洋中卻異常清爽。突然我看到數學書本上一個詭異的公式,我重新算了一遍,發現那似乎是個錯誤的結論。我心頭一顫,霎時千萬種雜亂的思緒争先恐後地擠進我的大腦“這可是教科書啊,怎麼會出錯呢?”“你已經驗證過好幾遍了,肯定是錯了!”
一時我搖擺不定,便先把書遞給朋友,向她說出了我的疑惑。她眉頭緊緊擰着,中間形成一個“川”字,我生怕她眉毛要被她擰下來。她猶豫地舉起筆,又迅速地在草稿紙上推算着。終于,她眉心的溝壑松平了,她的眉毛也安然無恙,我懸着的心,也就放下了。她放下筆,緩緩地對我說:“嗯,大概吧!”
得到了朋友的肯定回答,頓時一股無厘頭的成就感湧上心頭“哎呀,我竟找出了最嚴謹的教科書中的錯誤!”但滿足過後,一絲焦慮又掠過我的大腦——怎麼辦?
“這些公式定理都是最聰明的數學老師研習過千萬遍的,哪會錯?”“但若真錯了,那豈不是‘誤人子弟’嗎?”“要不,打報錯電話?”随着這念頭的出現,我鼻尖不禁冒了一層細密的汗珠“确定嗎?”我在心中反反複複地詢問自己,就像一個母親勸慰自己的孩子不要沖動一樣——但故事結局終究是孩子随心而行。
我把教科書扉頁底頁都翻了個底朝天,但終沒有找到報錯電話。我再次向那遙遠的内心喊話,質疑說:“看見沒,那是權威,不是蚍蜉可撼的!”這不給顔面的自我諷刺又令我有所退縮了,“是啊,那是權威,是大樹……不管了,試過總比不敢嘗試好吧!”那是一種我如今想來都覺得陌生的沖動腦熱。
我撥打了一個編輯部的号碼“嘟~嘟~嘟~”那是我将未來與過去劃分開來的一段等候時光,幾乎在那時的每一秒我都有挂掉電話的沖動,但緊接着的每一秒又都強烈地擊退了這思想。
電話沒有人接,這讓我冷靜下來。我再回看了這公式——完全正确。這結果令我啼笑皆非,我慶幸那是通單向的通話,它沒有令我出醜,我也欣喜我邁出了質疑的第一步。
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我總回憶這段經曆,總琢磨自己當時那股沖勁的來由,總品味在那幾聲“嘟”時我搖擺不定的心情,也明白——永遠别害怕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