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三,我們又新增了一門功課——化學。對于這門學科,我既期待又焦慮。因為這是新的,我們未曾接觸過。要想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内認清并學好化學,除了重視之外,還必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與深化,我已經完全接受了老師良好的教學方式,并建立起較為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勤預習,善筆記
課前的預習很重要,并且要有方法,有方向。除了要把新課内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之處打上記号,并試着做課本、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這樣帶着疑、難點進入課堂,聽課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國中化學内容也不少,且知識點較零散,在老師講課時,必須仔細聽,着重圍繞重點内容進行,認真做好随堂筆記,并學會歸納,這不僅有利于課後複習,掌握重點,而且可以有效預防上課“走神”,做到這些,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常複習,多記憶
課後及時複習,認真做好作業,這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環節。複習方案有課後複習、單元複習、章節複習、綜合複習等。課後複習的方法有複述、默寫等。隻有進行多次複習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點。現在國中化學課本中有很多個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三十多個,還有許多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以及其他的一些原理。化合物、純淨物、單質、氧化物、混合物的定義不但要牢記,還要加以區分和比較,要扣準定義裡的關鍵字眼。常見的化學方程式必須牢記,要會默寫。條件、加熱、催化劑、箭頭等都要特别小心注意,化學中的公式猶如記數學公式,要記準,融合貫通,靈活運用。有人說“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隻要仔細把該記的記下來,化學要得個九十多分就易如反掌了,甚至取得滿分也并非難于上青天。
三、多練習,找感覺
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對于更深的學習就必須做一定量的題目,但要在于精不在于多。比如類似的題目盲目地做十遍不如深入弄懂學透,試着尋找其他的解題方法。還要做到不懂就問,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并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知識點的缺陷與不足,以後遇到類似的題目就能胸有成竹、遊有餘刃,在不知不覺中的練習基礎上找到“感覺”。
四、重實驗,培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認真細緻地觀察老師的示範實驗,做好每一次分析記錄,對于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和注意事項等都要弄清、記熟。另外課本所提到的課後小實驗,如葉脈書簽的制作。在化學老師同意的基礎上,可組織幾個同學到實驗室或帶些儀器、藥品回家實驗,當自己的“産品”在同學間傳遞時無形中就有了成就感,學習的興趣也就由此而生,有了興趣還愁化學學不好嗎?
最後應注意勞逸結合,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态,跟随着老師的步伐,和着老師的節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與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