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知名的“逃跑将軍”,活了103歲,生下一子成家喻戶曉的人物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曆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曆史對話。

二秦二林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最受觀衆喜愛,并且最具号召力最有影響的四位演員,他們分别是:秦漢、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其中秦漢的演藝生涯長達近半個世紀,出演過上百部電影,近三十部電視劇。就在今年年初,他所主演的《新世界》才播完,要說這位老戲骨也算得上是家喻戶曉了。但鮮為人知的是,秦漢其實不姓秦,他的真名叫孫祥鐘。

今天不說他,來說說他的父親孫元良,孫祥鐘的父親在民國那個亂世可也是一個人物。不過其父頗有争議性,有人說他是抗日英雄,也有人說他是逃跑将軍。孫元良生于1904年,他的父親孫廷榮是晚清的知縣,67歲才生下這個兒子。是以在他年少時期,父親便已去世,但遵從父親遺訓,勤奮讀書,成績很是優異。

他是知名的“逃跑将軍”,活了103歲,生下一子成家喻戶曉的人物

早些年他在家鄉的私塾教學,然而在那個亂世,更多的人選擇了投筆從戎,孫元良也是如此。1924年,他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推薦人是李大钊。開學典禮上,他曾作為儀仗隊員迎接孫中山,因着好成績好相貌,孫元良又被蔣先生所賞識。畢業後沒多久随着隊伍東征陳炯明,後來世人所唾罵的隊伍,其實在最初很受歡迎。

較之軍閥的部隊,他們井然有序,黃埔師生又常常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是以每到一地,當地百姓都會放鞭炮,主動慰勞紅糖水。戰争結束後,在北伐前,23歲的孫元良便已成了團長,還是蔣先生的嫡系第一軍第一師。不過他很快因着判斷失誤,撤退太早被代理師長王俊申請槍決,但錯并不在他,而是在于王俊自身。

他是知名的“逃跑将軍”,活了103歲,生下一子成家喻戶曉的人物

可當時不好換進階人員,蔣先生也隻能表明一定會處罰孫元良,實際上是虛張聲勢。他将孫元良送去了日本陸軍士官學院留學,1928年歸國後更上一層樓,1931年升任第1師第1旅旅長。抗日他也是出過力的,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第19軍奮起抵抗。張治中請命,2月15日孫元良抵達上海。

接着的廟行之戰,他帶人浴血搏殺,最終赢得勝利。接着是第二次淞滬會戰,1937年8月11日,蔣先生令張治中部前往上海,孫元良于12日抵達真如。當他得知日軍已經在往滬東,便在沒有指令的情況下,令第262旅占領北火車站——寶山路——八字橋——江灣路之線。他的當機立斷給後來整個淞滬局勢造成了決定性的影響,也得虧他沒有遲疑片刻。

他是知名的“逃跑将軍”,活了103歲,生下一子成家喻戶曉的人物

但開戰後因為各種原因,轉進成了潰退,他的撤退其實不好說。孫元良想的是不做無畏的犧牲,是以才将大軍撤走,這才有了謝晉元帶“八百壯士”孤軍據守四行倉庫的壯舉。然而人們隻看到了他的撤退,實際上孫元良跟88師從8月13日到10月31日,已跟日軍血戰了兩個半月。因着始終守住,日軍都曾恨罵他是閘北最可恨之敵。

他是知名的“逃跑将軍”,活了103歲,生下一子成家喻戶曉的人物

撤退時他倒是發了筆财,他在撤退前,圍着租界轉了半圈。恰好遇上英軍駐守的日本豐田紗廠撤退,不要白不要,便得了幾千大包日本棉紗送去蘇州抛售。這是他的第二次撤退,接着是南京保衛戰。一開始是決定死守的,可打起來來後完全不是一回事,唐生智的指揮失誤導緻守軍混亂。

他是知名的“逃跑将軍”,活了103歲,生下一子成家喻戶曉的人物

很多人壓根沒來得及走,放下武器後跟南京群眾一起遇害,孫元良當時也在城内。他是如何逃出來的沒人知道,他自己在回憶錄中也并未說清,不過帶出了六百多兄弟,經泰興、淮陰、徐州、鄭州,1938年3月下旬抵達武漢。此後除了獨山戰役外,淮海戰役他也是全身而退,是以世人稱其為逃跑将軍。

他是知名的“逃跑将軍”,活了103歲,生下一子成家喻戶曉的人物

1949年抵達台灣後,因着戰敗喪師,孫元良選擇了退役從商。他養過雞也開過餐館,很多人說他這是沒落了,但孫元良認為是自力更生,沒什麼不光彩的。退役後無論好壞,他都很少再提起當年的事情,1985年亮相,還是因為日本人否定南京事件。他作為親曆者氣憤不已,81歲的高齡站出來發表抗議書。2007年5月25日,孫元良去世,享年103歲。

他的一生很難蓋棺定論,但至少他曾有過跟日軍死磕的時刻,也是他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美夢。其實不管認為他是抗日英雄也好,逃跑将軍也好,其人的多樣性何嘗不是那個時代人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