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做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那麼前世的我一定在佛前苦苦祈求了上千年,才換來成長的路上有您的陪伴。
——題記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說第一句話;是他們教會了我們邁出的第一步;是他們含辛茹苦地拉扯我們長大,從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嬰兒,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陪伴我們長大成人;這其中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悉心陪伴。
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和我們朝夕相伴,苦口婆心地唠叨着我們:總會問我們都學了什麼呀?能聽懂嗎?有沒有不會的題?在學校有沒有和同學好好相處……?我們也總會把在學校發生的一切和父母一五一十地說出來。他們不厭其煩地聽着,當聽到我們有哪裡做得不對時,就會幫着我們分析自身的錯誤,并讓我們“對症下藥”地馬上改正。
等到上了國中的時候:随着我們漸漸地長大,有了自己的小天地;離開了父母溫暖的羽翼,覺得外面什麼都比在家好——少了父母的唠叨,沒了父母的管制,多麼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于是,平時就很少想起父母,而當你生病了,或者沒錢了,你才會如夢初醒般的想起父母的重要。也許當我們把父母的呵護看作自然而然的那一刻,原本應該對他們悉心的陪伴也就不由自主地被忽略了。
後來,上了職技學院。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忙學習、忙生活、忙交際……好久才想起回家一次。在學校,父母的電話、微信總少不了:在學校要吃飽,别餓着了;到飯點兒就去吃飯,别為了瘦身而不去吃飯;想吃什麼就去買什麼,沒錢了記得跟家裡說……難得回一次家,我們享受的是媲美宮廷般的待遇:小欣,想吃什麼飯?想買什麼衣服?在學校怎麼樣……?在此之後,就坐下來耐心地聽着我們各種吐槽、發發牢騷,與父母交談不了多少,便回房自顧自地玩去了。
春華秋實、寒來暑往,我們不知不覺長大了,在家的時間也變得越來越少。每次回到家後,我們有沒有發現父母兩鬓平添了幾許白發?有沒有發現他們臉上的皺紋又多了幾條?但唯一不變的,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寵溺疼愛還是那麼無微不至,飯菜飲食還是那麼豐富可口,走的時候裝的吃的用的大包小包依舊還是那麼應有盡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父母就無時無刻着陪伴着我們。日子一天天地匆匆而過,我們在茁壯成長,父母卻已慢慢地變老。是以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多回家陪伴父母。哪怕是給爸爸捶捶背,陪媽媽聊聊天。
父母在,依靠就在;父母在,港灣就在。爸爸媽媽,小時候你陪我長大,等我長大以後,請讓我陪你們慢慢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