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是媽媽的聲音……
清風拂過窗前,它聆聽着屋内的母女朗朗的讀書聲,那聲音……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還動聽的呢!
女孩大約三四歲,母親也還年輕,兩人都在小椅子上坐着,溫馨極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女孩嘴裡模糊不清的發出聲音,勉強背下這首詩,一旁的母親耐心地說,:“是什麼?是“撥”非“拔”,這兩個字要牢牢記住,不然會鬧大笑話的!”女孩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女孩費勁地背下來了這首送給母親的詩,今天母親生日,女孩送了母親這首詩,隻見母親别過頭去,輕輕地抽泣,肩膀不停地顫抖,女孩年幼,隻懂拿起稚嫩的小手為母親擦拭眼角的淚珠,母親不改以往習慣,說道:“切記,“遊”字後面不是“〩”,不可再粗心!”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這是秦觀筆下的柔情,長為少女的女孩嘴中呢喃着,忽見倚在門口蒼老的母親,女孩放下書卷,飛向母親,緊緊地摟着母親,隻希望這樣摟着母親,時間可以柔情地對待母親,母親欣慰地笑了,撫摸着我的頭發對我說道:“看書上的“忍”字,“忍”字上半部分是“刃”非“刀”,知道嗎?我乖巧地點了點頭。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青春期即将到來,面臨着新國中生活的女孩喜歡讀李清照那婉約派的詩詞,母親陪她坐在床沿,聽她熟練又富有感情的背誦,臉上全是說不完的興奮,但母親依舊對我說:“這首詩字很難寫,比如“香殘”不是“相殘”,“簟”下面是“早”不是“旱”,國文這東西要嚴謹!”我撒嬌般地應了聲,便依偎在媽媽懷中。
轉眼間,女孩坐到考場中,拿起手中國文卷子,滿懷信心地填着,“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因為心中全是母親地悉心教導。
“母親,我是國文單科狀元”女孩興奮地喊道,母親笑了,笑了,哭了……
母親循循善誘的聲音,常在我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