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民晚報複刊40周年|于漪:向前,奔流不息

倏忽間,燕歸來四十載,與時俱進的《新民晚報》展現出新風姿。

新民晚報複刊40周年|于漪:向前,奔流不息

《新民晚報》複刊四十周年,我這名老讀者特向它緻以衷心的祝賀。

那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事,一位教師同行問我:“你猜猜看,《新民晚報》有多少訂戶?”我随口往多裡說:“幾十萬戶吧!”“非也!一百八十萬戶,這可是老百姓自己掏錢訂的啊,不簡單。”我先是吃驚,繼而一想,這張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報紙,對讀者對象尋常百姓肯定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讀者所思所想所求有所應對,共同語言多,閱讀交流就成為必需。”

晚報要辦得有品位,十分不易。它不僅需有新聞性,而且涉及天地人事、社會家庭方方面面,面對多類型多層次的讀者對象,如何拿捏文化導向、跟上時代追求,是頗費周章的。《新民晚報》出了不少能人,不少欄目緊扣時代脈搏,辦得有闆有眼,深得讀者認同與歡心。稍加回憶,覺得有些特點很有道理。

新民晚報複刊40周年|于漪:向前,奔流不息
新民晚報複刊40周年|于漪:向前,奔流不息
新民晚報複刊40周年|于漪:向前,奔流不息

于漪老師的手稿

一是“早”。新聞,新聞,就要快速反應。當今,手機資訊加快如飛,新聞早知道不費吹灰之力。三四十年前,當天新聞,當天報紙能見到,非晚報莫屬。特别是早晨國際國内要聞,當天能讀到,是認識世界、認識時代的快意之事。即使是現在,多種媒體傳播資訊,但有點文化的人常有這樣的癖好,見到印刷在紙上的文字,不僅信,而且有心安的快樂。二是“全”。立足上海,面向全國,放眼世界,資訊量大。大到國際國内大事,小到社群家庭瑣事,嚴肅的,調侃的;褒獎的,批評的,林林總總,各具特色。文娛體育,不僅年輕人喜愛,上了年紀的影迷、戲迷、球迷、體育競賽迷閱讀報道的仔細程度也毫不遜色。至于憶舊短文,更是老年讀者所愛。穿越時間隧道,再越人生旅程,有追思,有醒悟,有歡樂,有傷悲,百般滋味在心頭。三是“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晚報每日均登載短詩文,單在“夜光杯”欄目裡,寫作的對象就十分廣泛。人、事、景、物,繪聲繪色,不虛美,不隐惡,“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在物欲侵蝕人靈魂的時候,有的人情感退化了,甚至已不知親情、友情、鄉情、赤子情為何物。讀讀文中哪怕是市井中最普通的人與物,也是情注其中,使人難以忘懷。四是“思”。晚報很少宏篇大論,給人以系統的思考。但“立文之道,惟字與義”,即使是豆腐幹大小的詩文,也常給人以啟迪。當今,不是缺思想,而是淺薄的、裝模作樣的、虛僞的太多,植根于人生經曆的沃土,有實實在在真誠的獨特見解、獨特思想尤為可貴。河流從來不睡覺,奔流不息,湧往大海。祝願晚報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弘揚這種奔流不息的精神,創造新的業績。(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