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松的遒勁蒼翠、菊的傲立風霜、梅的一枝獨香、牡丹的雍容華貴、水仙的清新雅緻,但我最喜歡竹了。
竹是禾大學的一個分支,是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竹高大,挺拔,枝節分明,竹葉青翠欲滴,像一片片瑩綠的翡翠片,微微泛着太陽的光澤,散發出一股特有的清香。置身竹林中,如同遊弋于竹的海洋。放眼望去,綠竹綿延不斷,随着山勢的高低此起彼伏。風吹過,竹林發出“飒飒”的聲響,像海浪沖擊沙灘時的陣陣濤聲。深深地吸一口氣,那飽含氧離子的竹香讓我感到無比舒适。
走近摸一摸,竹皮光滑無比,難怪古人會把竹子做成竹簡用來寫字呢?古人用牛皮繩将竹片穿起來編結成書就是所謂的“韋編”,大教育家孔子勤于讀書,曾把牛皮繩多次翻斷,被人們作為“韋編三絕”的佳話傳頌。敲一敲,“叩叩叩”竹内中空,仿如清廉的官吏,不貪一絲一毫,傲然而立。
竹生長的地方也很獨特,有的生長在肥沃的土壤中,有的紮根于幹燥的沙土中,有的甚至屹立在裂開的岩縫中。讓我想起了大文豪鄭闆橋寫的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足見竹的堅韌,怪不得鄭闆橋一生都在畫竹。竹四季青翠,淩霜傲雨,倍受人們喜歡,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與“梅松”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衆多。
我這麼青睐竹是因為竹直而不彎,高而不粗。為什麼竹這麼直呢?因為竹每長一段就會生一個竹節,每長一節,竹就會調整生長的角度,始終保持直立。就像人們在不斷檢討自己的不足之處并予以改正一樣。
竹子的用處可多啦,當竹子幼小的時候,竹筍可食,嫩脆可口,是人們飯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當竹子抽枝拔節,剛長成型時,将白酒注入竹節中,再等待兩年。在這兩年中,白酒與竹子一起生長,竹香沁入白酒之中,吸日月之精華,集天地之靈氣。兩年過後,将竹節砍下,敲開竹節後便可飲用這幹洌清香的瓊汁玉液了。别以為竹子的作用就這麼一點哦,竹子老了後可是有大用處的,稍細的可以用來制作毛筆、竹笛,稍粗的可以用來做大媽的晾衣竿、大爺的挑擔扁擔,劈開竹竿可以用來編竹簍、竹席,竹子的作用可真多啊。
竹子壽命很長,可以長100多歲呢。但當竹子開花時,竹子就會死去。有的竹子一生隻開一次花,它一瞬間的輝煌是用一生的奮鬥換來的,真可謂是壯烈。
我喜歡竹的高大挺拔,直立中空,樸實無華,堅韌頑強,蓬勃向上。我們要像竹一樣堅強樂觀地面對困難并及時自省,改變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