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學創作:
1、《元旦》刊于《阿壩日報》2020年12月25日“周末”第二版“雪原”。
2、《鹧鸪山》、《盤龍河》、《弦子》、《帳篷》組成的《阿壩記憶》刊于“中國自然資源作家網”2021年3月16日。
3、《珠峰》、《紮什倫布寺》、《布達拉宮》、《納木措》、《岡仁波齊》、《大昭寺》組成的《藏區風情》刊于《楓葉詩刊》第0100期,2021年4月20日。
4、《空靈》、《弦子》、《大昭寺》、《劫數》組成的《藏區風情》刊于《歸來詩刊》第43期,2021年6月6日。
5、《鹧鸪山》、《盤龍河》、《弦子》、《帳篷》組成的《阿壩記憶》刊于《阿壩日報》2021年7月30日“周末”第二版“雪原”。
6、《珠峰》、《紮什倫布寺》刊于《北海文學》第1期,2021年9月10日。
7、《塔林》、《切瑪》、《金沙江》、《雪嶺》組成的《藏區風情》刊于《楓葉詩刊》第0144期,2021年10月22日。
8、《感悟季節》、《去路何處》、《道理簡單》組成的《人生組章》刊于《阿壩日報》2021年10月22日“周末”第二版“雪原”。
9、2021年2月23日—2021年12月31日在“中國詩歌網”發表詩歌223首。
二、補課學習:
嶽南:《南渡北歸》(第一部《南渡》、第二部《北歸》、第三部《離别》)。
陳寅恪:《陳寅恪詩集,附唐篔詩作》。
吳宓著、王輔成譯:《文學與人生》。
陳徒手:《故國人民有所思》、《人有病天知否》。
花城出版社:《唐詩》、《宋詞》、《花鳥詩絕句》、《山水詩絕句》。
散文詩雜志社:《散文詩》(2009年1—12期,2010年1—12期)。
方方:《方方自選集》。
三、紀實片:
《走向共和》(68集)。
《中國通史》(100集)。
2021年12月31日
四、附錄:《活着》(散文詩)
活着的山叫青山,死去的山叫荒山;活着的水叫綠水,死去的水叫污水。
活着……太陽才有機會給她喂養奶水,月亮才有條件給她愈合傷口。
哪怕是在沙漠的中心,你隻要活着,綠洲就不會遙遠;哪怕是在污水的中央,你隻要活着,荷仙就不會缥缈;哪怕是在雪域的峰頂,你隻要活着,芬芳就不會嫌棄;哪怕是在裸岩的基層,你隻要活着,風景就不會挑剔。
走獸失去了溫柔的翅膀,得到的是剛強的四蹄;冷杉失去了争豔的花,得到的是耐寒的果。但唯一不能失去的是活着,如果失去了它,那将永遠一無所有。
人類活着的本真是為了美化多姿多彩的世界,大自然活着的本真是為了造福于人類。
——初稿:1995年12月4日
——刊于:《中國林業》1996年第2期“綠葉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