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年特稿|張伯禮:中醫藥文化基因植入和傳承要從學生抓起

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 王振雅

“我目前主要通過學術論壇進行中醫藥文化講座和傳播,偶爾也會參加一些電視節目宣傳普及中醫藥,如《開講啦》《這就是中國》等”,“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号獲得者、全國名中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中醫藥文化宣傳形式多種多樣,我也經常關注這方面的内容,像傳統紙媒、電視台節目,更新穎點的抖音短視訊、微信公衆号等各有千秋,能夠覆寫不同的閱聽人群體,但是總體來說,中醫藥學的傳播還是要嚴格把控傳播的科學性和内容品質,保證内容的豐富性和優質性”。

“現階段在中醫藥的宣傳内容方面,應該重點宣傳中醫藥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一大特色和亮點。面對疫情,中醫藥早期介入、全程參與,在各階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中醫藥的可及性,可早上手,争得治療時機,辨證論治、多靶點幹預的獨特優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重大臨床意義”,張伯禮院士說,“此外,還應重點宣傳中醫治療疾病的優勢領域,如重大疾病、退行性疾病、功能性疾病,還有慢性病、婦科病、骨關節病等,讓群眾了解到中醫藥在這些病種治療中的特長,用确切的療效讓老百姓了解中醫藥的作用,引導其合理就診”。

在宣傳人群方面,張伯禮院士認為,應注重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宣傳。要讓古老的中醫藥故事生動地走進當代青少年群體,講好中醫藥故事的形式要新。

“除了要推動中醫藥科普知識進校園、進課堂,還要編撰面向全年齡段青少年的中醫藥系列科普讀物,更要搭建起更多面向中國小生的中醫藥慕課平台,打通大中國小實踐平台資源,及早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中醫藥的‘種子’,提升文化自信力”,張伯禮院士說,“院校之間也可以定期召開交流活動,例如‘2018年中華文化研習營’首次在天津開營,來自寶島台灣中國醫藥大學和長庚大學的20名學生,在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次見到先進的脈診儀很新奇,參觀中藥植物園,久久不肯離去。這些都是對青年進行宣傳教育的寶貴經驗”。

“中醫藥文化基因植入和傳承要從學生抓起,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醫藥、走近中醫藥,培養其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增強青少年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而增強民族自信和國家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張伯禮院士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