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易中天的顯赫家世令人驚歎:“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易中天的顯赫家世令人驚歎:“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父母成為孩子的驕傲,這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01

一個真實故事。

民國時期,還有一個江西的周老爺,生意做得很大,家裡有數百萬的家産。

有一天,這個周老爺怒氣沖沖的。

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原來是湖南公司的一個經理來信說,湖南發生了災荒,官府向他們勸募捐款,這個經理就代替老闆周老爺認捐了五百銀元。

而周老爺怪這個經理擅做主張,捐得太多,是以才發怒。

區區五百銀元,對這個老爺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但他還是不舍得。

有人問周老爺,如何積累了這麼大的财富?

周老爺回複說:沒有别的法子,隻是積而不用。

後來,他活到八十多歲才死,遺産有三千萬,子孫十房全部給分了。

可是呢,沒過十幾年,他的子孫就全部敗光了。

你看,這個周老爺這麼有錢還這麼吝啬,隻想着自己怎麼節省把錢留給子孫。

可是子孫呢?

沒幾年就敗得幹幹淨淨。

一個人,即使賺再多的錢,死的時候一樣也帶不走,留給子孫,如果子孫沒有能力,不出幾年就可以敗得幹幹淨淨。

這個周老爺,讓我想起袁世凱家族的故事。

易中天的顯赫家世令人驚歎:“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袁世凱在世的時候,一心隻想稱帝,不肯把财産拿來赈濟災民,後來他死後,家産被子嗣們瓜分。

拿了這麼多錢,後來他的子女們怎麼樣了呢?

大部分過得無比凄慘和堕落。

四兒子袁克端瘋掉了。

二兒子袁克文拿到錢後,吃喝嫖賭抽樣樣都來,很快就把家産敗光。

其餘的那些大姨太太三姨太太、女兒們,分到家産後,很多都抽(鴉片)上了瘾。

袁世凱家族在之前可謂是名門望族,鹹豐年間的時候,袁家共出了6位一品大員,3位二品,1位四品,3位七品。

可是到了袁世凱這一代之後,幾乎就完全沒落了。

袁世凱家族的顯耀和财富在當時可謂是一時無人能及,可是這樣的富貴根本傳不了多久,在他死後就完全土崩瓦解。

很多時候我總在想,父母隻是把巨大的财富留給我們子女,這樣的财富就可以延續下去嗎?

就可以保證他們的一生榮華富貴嗎?

很明顯,完全行不通,周老爺和袁世凱的例子告訴我們,留給他們巨額的錢财,無非是害了他們。

02

那麼,父母如果要盡量保證子女們一生過得富貴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曾國藩家族的故事給了桌子重要的啟示。

衆所周知,曾國藩是無比牛逼的人物,曾經率領湘軍打敗了席卷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後來他創立了兩淮鹽票。

這裡面有個細節,外人很少知道,但曾國藩的外孫知道的很詳細。

在那個年代,鹽票非常寶貴,每張票價二百兩,後來賣到兩萬兩,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兩,當時,家裡隻要有一張鹽票的,就可稱為富翁了。

但是曾國藩就下了死指令,曾氏一家人都不準領取,而且在他死後的很多年,曾家也沒有領一張鹽票。

你想想,以曾國藩的權利,重新做一些字号和花名,讓自己的家人領一、兩百張鹽票,是極其容易的事情,而且照章領票,表面上并不違法。

但是曾國藩就這麼死心眼。

後來曾國藩死的時候,極其清廉,隻有少量的銀子,除了老家的老屋外,并未在省城裡面建造一間房子,沒有留多少财産給子女。

可是後來曾國藩家族過得怎麼樣呢?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個家族是中國近二百年以來最成功的家族,沒有其一。

有人曾經統計,曾國藩家族八代中,沒有一個敗家子,三代之後,依然人才不斷。

比如曾孫曾昭權是美國麻省理工學士、湖南大學機電系主任;曾約農,台灣東海大學校長;曾憲森,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除此之外,女兒孫女這一系,那人才更是了不得。

外孫聶雲台是上海總商會會長,開辦中國第一家紡織廠,還有好多開國元勳都跟曾國藩家族有聯系。

易中天的顯赫家世令人驚歎:“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曾國藩家書》一提這一本書,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曾國藩教育他們家族子女的精髓。

他的一生成就和心得都濃縮到這本書裡面了,也是很多教授、專家争相研究的對象。

易中天的顯赫家世令人驚歎:“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是以,關于一個家族的興旺,留錢是最沒用的,必須傳遞一種精神,而這種前輩們精神上的寶貴财富,才是最能夠保證後代一生的高貴和富有的。

林則徐曾經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大意是說:

“子孫若如我,留錢給他做什麼?賢能而有很多财富,會毀滅他的志向;而子孫若不如我,留錢給他做什麼?愚蠢而擁有很多财富,會增加他的過失!”

那麼,林則徐自己是怎麼做的呢?

林則徐一生清貧,子孫沒有繼承他任何家産,期間他繳獲了很多鴉片,有人對你說用這些鴉片弄個幾百萬銀兩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他不為所動。

後來林則徐死後,家族的精神一直在傳遞。

他的子孫數代書香不斷,清朝的時候進士、舉人數不清,直到現代都有很多優秀的子孫,比如說最高法院院長林翔,道德品質非常崇高,頗有當年林則徐的風範。

大家都知道,範仲淹曾經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但他們家族的故事更為精彩。

有一次,範仲淹在蘇州的南園買了一所房子作為自己的住宅,後來聽算命先生說:“此屋風水極好,後代會出公卿。”

他想,這屋子既然風水這麼好,那不如當它做學堂吧,讓更多的窮苦人家孩子都受益。

于是,他立刻将房子捐了出來。

後來這個學堂将近一千年來,現了将近四百個進士,八十幾個狀元。

範仲淹的一生,真的是窮酸地讓人落淚。

他做官幾十年,所得的俸祿全部都用來接濟了窮人,家裡極為節儉,每天早上都吃鹹菜粥,兒子們都穿布衣,他死的時候,連喪葬費都不夠。

後來範仲淹的子孫怎麼樣呢?

範仲淹的家族傳了數十代的子孫,直到現在,已經是八百年了,蘇州的範墳一帶,仍然有很多範氏的後人,并且還時常出優秀的子孫後代。

易中天的顯赫家世令人驚歎:“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是以啊,先輩們的意志和精神,才是給子女們真正有穿透力和影響力的财富。

03

知乎上有個問題,生在顯赫的家族裡是什麼體驗?

最高贊關于易中天的答案讓人震驚。

易中天的二爺爺易甲鹇曾經跟随黎元洪參加辛亥革命,他拒絕袁世凱的拉攏,拒絕為軍閥效力,是亂世中的一股清流。

易中天的大伯父易仁荄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編寫了湖南的中學曆史教材用書,為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易中天的顯赫家世令人驚歎:“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易中天的十八世祖易先,是邊境的一名小官,明朝皇帝都已經打算放棄越南了,他誓死抵抗,最後為國捐軀。

你可能會說,這都是祖上的事情,和他關系有點遠。

但易中天的母親曾與宋美齡、鄧穎超合建保育院,照顧戰時孤兒。

易中天的曾祖父拒收不義之财......

他的曾祖父曾經在書裡寫道:“自叙平生志願,榮華富貴皆在所後,惟望子孫留心正學。他年得蔚為名儒,則真使吾九泉含笑矣。”

意思是說:我這一生最大的心願,不求榮華富貴,但求子孫在學業上有所造詣,如果能出一個有文化的名人,我就可以含笑九泉了。

看看現在易中天的學問和地位,我想他的曾祖父應該可以欣慰了。

出生在顯赫家庭是什麼體驗?

很多人可能第一想法想到的就是錢和權,但這些都弱爆了,真正顯赫而高貴的家族就是我們家族裡曾經出現過什麼樣的人物,做過什麼牛逼的事情,他們有專屬于他們家族的精神的。

千萬不要小瞧這種家族的精神對子女的傳遞和影響,他會讓人有一種使命感和信仰感,逼迫自己成為像他們那樣優秀的人。

這種信念,生生不息,一代傳一代,就像樹一樣,不斷向外伸展,枝繁葉茂。

這才是真正的貴族家族,從精神上優于他人。

是以,為什麼我總是說,真正的教育就是先輩們的言傳身教,先輩們首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後孩子學習他們的樣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變得優秀。

是以,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讓他住别墅、開豪車,有用不完的金錢,使喚不完的下人,而是從自己的身上傳遞給他一種精神。

這種精神,會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優于他人。

你若真為了孩子好,就讓他在你的精神影響下,學會在無人撐傘的雨中奔跑,讓他一生中都去拼命追求那個“最好的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