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唯一能看透梁山結局的人,成功離開宋江後,在東南亞建國稱帝

安子青囊藝最精,山東行散有聲名。人誇脈得倉公妙,自負丹如薊子成。刮骨立看金镞出,解肌時有刃痕平。梁山結義堅如石,此别難忘手足情。——《水浒傳》

說起綠林好漢快意恩仇,就不得不提到四大名著中的《水浒傳》。108位好漢因為各種原因而走到一起義結梁山,反抗殘害百姓的朝廷,昭示着英雄豪傑不畏強權追求自由的豪情。

但是個人的能力終究不能和國家機器為敵。這108位好漢最後的結局并沒有像大部分人所期望的那樣,成功推翻朝廷,建立自己的政權。而是死的死,被招安的被招安,隻留下後人的一聲長歎。

但是這群人裡,有一位好漢,雖然在諸多英雄豪傑中并不起眼,但是善于審時度勢,早就看到了反抗朝廷的下場,激流勇退,借着生病退出梁山。不僅沒有像其他人那樣下場凄慘,甚至還成為了海外的一個國王,這個人就是混江龍李俊。

救宋江加入梁山

說起混江龍李俊,大多數人可能并不熟悉。相比于其他或武力高強或智謀突出的好漢,他的能力并不算過于出類拔萃,隻是因為其水戰功力統帥水軍。但是若論頭腦和投機取巧的功力,隻怕在梁山好漢中無人能出其右。

他是唯一能看透梁山結局的人,成功離開宋江後,在東南亞建國稱帝

這點從他是如何加入梁山的就能看出來,李俊是販賣私鹽出身,并且靠着靈活的腦子發展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個小幫派。但是這種投機倒把的行當自然會受到朝廷的各種打壓,李俊在各種東躲西藏中早就萌生了加入其他勢力尋求保護的心思,宋江的勢力正好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内。

李俊并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直接去投靠。因為他知道武功不高強、資産也不豐厚的自己,如果直接去投靠很難得到重用,甚至還會因為宋江的多疑直接無法加入隊伍。是以首要的任務就是在打消宋江疑心的同時,還要讓他給予自己足夠的重視,兩相結合起來,救命恩人顯然是最符合李俊目的的身份。

他是唯一能看透梁山結局的人,成功離開宋江後,在東南亞建國稱帝

是以就有了李俊三救宋江的美傳。第一次救宋江是在揭陽嶺,缺少江湖經驗的宋江被黑店老闆用蒙漢藥迷倒,差點丢了性命。而早就知道這家是黑店的李俊并未提醒,隻是提前等在附近,見宋江快要丢了性命才出手相助。這樣一來,效果果然顯著,宋江直接就放下了戒備,和李俊以兄弟相稱。

二救宋江李俊的意圖更是明顯。宋江因為心地善良幫助了一位老人,沒想到卻被和李俊同稱浔陽三霸的其他兩人追捕,全靠李俊娴熟的水性才讓宋江轉危為安。經過這麼一遭,兩人的友情更為堅固。

他是唯一能看透梁山結局的人,成功離開宋江後,在東南亞建國稱帝

第三次相救更多的是時機巧合。宋江因為寫的詩被故意曲解,陷身大牢危在旦夕,朝廷還下令要對他處以死刑。于是李俊就和其他梁山好漢合作,一起救出了宋江,同時也展示了他的機靈,讓其他人看到了他的能力。

自此之後,李俊才算是真正加入梁山泊,成為被宋江倚重的左膀右臂。而這也是他人生真正發展的起點。

左右逢源置身事外

進入梁山之後,李俊在倒賣私鹽的過程中練就出的經濟眼光和精明頭腦就派上了用場。不像那些一味隻想着打打殺殺的魯莽漢子,他明确認識到:梁山其實就是一個造反團夥,不僅在輿論上很難占據優勢。而且缺少穩定的資金來源。

他是唯一能看透梁山結局的人,成功離開宋江後,在東南亞建國稱帝

這也給他之後的處事方式奠定了大的基調,那就是協助宋江發展經濟。他不争不搶,隻安心做着自己的水軍統領。相比那些靠着武功高強随意指手畫腳的武夫,他對于招安之類的大事從不輕易發表意見,也不明确站隊,像一個冷眼旁觀的局外人。正因為這樣,在之後他才輕易就從混亂局勢裡脫身。

之後梁山好漢果然被招安,為了能變得名正言順,他們替朝廷征伐了不少叛賊。無數兄弟的性命,才換來了這些勝利,得到的卻是皇帝連京城都不讓他們進入的冷待。

遇見這樣的事情,稍微有血性的漢子都無法忍受。然而偏偏宋江是個軟面饅頭,早就被打磨盡了銳氣,竟然就這樣忍了下來。然而他能忍,他身後的好漢們卻不能忍。衆人投靠他,本身就是為了吃香的喝辣的,快意恩仇,現在卻隻能在小小的縣城裡苟且度日,這樣的反差自然會讓人生出二心。

他是唯一能看透梁山結局的人,成功離開宋江後,在東南亞建國稱帝

這樣的潛在危險宋江沒有看到,李俊卻已經看出了端倪。此時的李俊還沒有冷血到自己半路奔逃,還向吳用提出建議,不如繼續搬回梁山積蓄力量,避免之後人心四散。一旦力量分散,朝廷再收拾他們就輕而易舉了。可惜宋江鐵了心想安穩度日,一心想着去當他的小官,李俊心知這樣下去遲早不會有好下場,便暗自盤算着要找個機會脫離梁山。

遠逃海外自立為王

李俊所尋找的機會來的并不算太晚。在蘇州他裝出中風的樣子,留下和自己關系匪淺的童家兄弟,就此脫離了大部隊。宋江失去了造反的野心,是以對于其他人的去留也不甚在意,便把他留在了蘇州。

他是唯一能看透梁山結局的人,成功離開宋江後,在東南亞建國稱帝

獲得了自由的三個人,立刻緊鑼密鼓地為出海做準備。畢竟之後時局動蕩,說不準皇帝會不會把他們這些殘存的梁山餘孽也一網打盡,隻有偏遠的海外是最安全的。

李俊的預感之後果然應驗。梁山好漢經曆了各種離間和打擊,逐漸分崩離析,被朝廷不廢吹灰之力就打垮收服,到最後隻有幾人保住了性命。而此時的李俊早就坐着堅固的大船遠航海上,這些恩怨生死都與他無關了。

他是唯一能看透梁山結局的人,成功離開宋江後,在東南亞建國稱帝

之後,聯合了費保這些人的力量,李俊在武力較弱的暹羅國迅速打下了自己的勢力,甚至還坐上了王位,盡享榮華富貴。後人也不得不佩服他在時局中保全自身的卓越眼光和應變能力。

結語:

李俊能成為梁山好漢中少數幸存的人,和他對局勢的洞察力是分不開的。他審時度勢,在該改變的時候,毅然決定投靠宋江。又能深謀遠慮,看到梁山的缺點,提前做好打算,不被一時的英雄意氣沖昏頭腦,在紛繁的局勢中急流勇退,保全了自身。

這樣的人或許不會成為人人稱頌的大英雄,卻也永遠不會成為各種鬥争中的犧牲品,還大機率會是所有人中笑到最後的一個。因為他理性通透,能夠看清事情的本質,同時因為謹慎也不會一時沖動為虛無飄渺的情義白白犧牲。但是,也有人覺得這樣的人生未免會失去很多熱血豪情。如果讓你選擇,你是更想做轟轟烈烈生死置之度外的大豪傑,還是做置身事外坐收漁翁之利的旁觀者呢?

參考文獻:《水浒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