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我們,從不為别人而存在。
生命就是上帝借給我們的一副積木。無論我們把它搭造成什麼樣子,它都會被收走,我們會失去一切。我們,都隻不過是這茫茫宇宙中的一顆微不足道的灰塵,相較于死亡,我們的生命可笑得像一場幻覺。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活着,我們要怎樣活着?是做出最有影響力、最驚天動地的大事,為人們所銘記;還是,成為一個類似于挖洋芋的人,平凡地過着一生?或許那個母親的回答告訴了我們答案。
一個是美國總統,一個是在地裡挖洋芋。兩個看似不同級别的人,都是她的兒子,一樣值得她驕傲。人,生而平等,是以我們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值得一活的人生。
這使我想起了不久前特火的那個女教師。“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她的辭職信,在網上被傳瘋了,而社會上的評價的聲音也是各不相同。有人認為她潇灑,有人評價她愚昧,我也試問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你有了高薪水的工作,穩定的收入,我能夠做到那樣豁達地甩一句,“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嗎?我猶豫了,我害怕前功盡棄,我害怕被取代,我害怕自己像不存在過一樣。是以将我植入那個故事,我應該會成為那個“不成功”的,普通的挖洋芋的人。
可這又有什麼關系呢?這并不沖突于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比起美國總統,他也是一樣,為了自己而活着。不為驚天動地,不為名揚千古,不為從别人的贊美和銘記中攫取那麼一絲絲微不足道的存在感。永遠活在他人的世界裡,未免太可悲!因為我們的存在,不是對别人有意義,不是對世界有意義。隻要我們對過去的一切不後悔,對未來的一切抱有希望,我們就活出了自己存在于世上所應有的價值。
我們從不令世界滿意,我們令自己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