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門深掩,梨花院落,一曲清歌,可曾醉了一片皎月?
——題記
昨夜的月是朦胧的,不見其内容。但是從模糊的白光中摸索着,摸不到殘缺,摸不到圓滿。
有的東西殘缺了,實際上它獲得了一種“圓滿”。月隻有一彎月牙時,是一種損,一種缺失,但它已經蓄滿生命,正在邁向圓滿,這就是“損之而益”,有的東西圓滿了,完成了,實際上卻逐漸走向殘缺¬-——圓月當空,流光瀉地,是一種璀璨,一種益,但它的力量已經達到巅峰了,無力再更圓,更亮,隻能慢慢消瘦,灰暗下去。這就是“益之而損”了。用一種變化的心情去看月亮,再将這種眼光投入現實中,我們便可完成内心困惑的消解了。
在所有的憂愁走過之後,我們的心也才能獲得安頓,能夠被春花秋月洗滌的更加甯靜,寬廣。人得意之時,如同在太陽下花團錦簇,而在失意時,才知那明月入人心,隻有在夜深人靜時,我們不圓滿的人生,隐藏的心事,才會探出頭來,被明月照耀的纖毫畢現。
一鑒照千古,你還在矚目什麼?是秦時的邊塞,漢時的雄關嗎?你在傾聽什麼?是唐時的音律,宋時的情思嗎?是誰的情懷如杯酒?舉杯邀月,凄涼又蒼白的月光傾倒了我的清影,你的清輝已把我映射。
面對着崛地而起的高樓,悠悠不盡的天空,以及那川流不息的馬路,我心靈門扉時常被直覺敞開來,隻覺得自己已融入這個城市中,我極為吃驚的久久伫立在那裡。在我看它入迷時,我發現極其疲倦,似乎是一種病态。
在我們的生活中即使有着悲傷,有着分離,有着低落,但我們心平闊,我們的傷感和低落,就不會變成一味的怨天尤人,而變成生命中最旺盛的一部分力量,讓我們成長,邁過低潮,走向遼闊,人有了豁達的心,就會更加從容,關乎生命的成長與悟徹。人生中如果有一顆美好的心,就會去尋找,去了解,可将意象釀成詩篇。
靈魂不止在一條道路上行走,也不是野草般生長,而是像一朵千瓣的花兒,燦然開放。看,那明月怎麼醉了?醉在了天上,醉在了人間,醉在了誰的詩篇裡?今夜的我,如同往常一樣,守望月亮。